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時,“金臺唱晚”發表了筆者寫的《一枚獎章》,懷念我的老領導郭連義在三年困難時期下鄉救窮的故事。
今年是建黨百年,太行山傳來喜訊,郭連義的孫子郭宏偉在左權縣麻田鎮蹲點脫貧4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60年前,郭連義擔任山西省左權縣委財貿部長。他經常領我騎自行車到石匣公社馬家莊一帶最窮的村莊訪貧問苦,送救濟糧、錢、物,把奶粉、餅干送到有老人和小孩的家里,夜里自帶干糧充饑,不搞生活特殊。
60年過去了,任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人事處處長的郭宏偉孫承祖業,從2017年3月起在革命老區左權縣麻田鎮的澤城、郭家峪、柴城、大林口、北艾鋪、東峪、山莊等7個貧困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擔任省政府辦公廳駐左權縣麻田鎮包村工作隊隊長。
郭宏偉給工作隊第一書記詳細講解辦公廳幫扶三年規劃,討論五個村的產業幫扶計劃。
鄉里人總說,“這幾年宏偉把心思都花在了麻田,經常能在田間地頭、扶貧車間、鄉里村里見到他。”宏偉說:“我幫扶的貧困村在左權將軍犧牲的十字嶺附近,每次上十字嶺祭奠將軍,更覺得肩上擔子重!”
他與隊員反復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通過把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義,深入研究7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高、產業基礎薄弱、農民增收困難等問題,多方奔走邀請山西省農科院的專家一起探討論證,制定了貧困村產業幫扶3年規劃,成為山西省首個以科學規劃引領精準脫貧的幫扶工作隊。
他與隊員一村一村調研,發現核桃產業只栽不管、效率低下,帶動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實現核桃提質增效4700多畝;組建專業隊實施精細化管護,并引入加工企業,僅此一項就帶動貧困戶戶均年增收2700元。
他與隊員還帶領老百姓因地制宜發展連翹中藥材、生豬、笨雞等種養業,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益貧機制;引進資金在幫扶村建起了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實現了貧困村集體經濟破零;還帶領貧困戶建起了37家“太行人家”民宿,發展鄉村旅游。
他與隊員逐戶、逐人走訪貧困戶,累計幫扶患病貧困人口937人次;將符合危房改造條件的貧困戶全部納入危房改造范圍,對地理位置偏遠、“一方水土養育不了一方人”的3個自然村組實施易地扶貧搬遷,69戶289人全部分房到戶。
他與隊員注重文化幫扶,扶貧、扶智、扶志。邀請專家舉辦中藥材種植、禽類畜類養殖、電子商務、民宿經營等特色技能培訓;邀請劇院開展送戲下鄉慰問演出,聯系慈善組織和愛心人士建設幸福鄉村圖書館,為村里學生捐贈圖書和學習用品,通過把貧困群眾心捂熱、腦更新,實現了“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
4年來,郭宏偉和隊員白天入戶摸實情,晚上開會談思路,節假日加班加點忙落實,一輛私家車跑了17萬公里,80歲的老母親重病手術也沒能回家看望。但讓他和隊員最欣慰的是,2018年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2020年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郭宏偉說,“我一直記著爺爺說過的一句話——‘看見老百姓受窮,咱天天吃肉也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