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王小靜 楊凱飛

科技如何更好賦能品牌發展?5月10日,以“科技如何賦能品牌”為主題的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在山西省科學技術館舉辦?;顒友埖絿鴥?位專家圍繞科技與品牌的關系、重塑山西功能食品品牌形象、借助融媒體塑造地標產品品牌等話題進行交流探討,旨在聚專家智慧,分享企業品牌塑造的成長路徑、傳授“互聯網+”環境下企業品牌致勝的方法,為山西企業借勢發展推動品牌建設指明方向。
如何進一步提高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趙安澤從品牌的定義入手分享了品牌提升路徑。首先,要理清思路,找到品牌營銷推廣方向。在做品牌定位的時候,就開始鎖定消費群體,分析目標消費者,進一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明確產品是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及消費者是否愿意出資購買該產品。其次,要進行品牌宣傳,一個是利用明星代言的方式,借助其人氣提升產品知名度,但是該方式費用較高,不適合中小型企業。另一個是賦予產品一個品牌符號,該符號可根據品牌的定位和調性進行塑造,把品牌的價值提煉出來,加強人們對品牌的記憶度,對于品牌傳播是非常有利的。此外,還可以借助網絡推廣,該方式效果好成本低。目前,網絡的影響力頗大,輻射范圍廣,可以快速提高產品的知名度。這個方式相比明星代言費用低,效果好。所以,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推廣。
品牌內涵多元,既包括信用、信譽、信任、影響力、號召力、競爭力等概念,亦包括社會力量、市場認可與消費者認可等涵義。當前產品面臨同質化嚴重、商業價值加劇的困境,企業只有做好品牌塑造才能在商海中獲得一席之地。提升品牌影響力應從提升品牌品質、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注重產品在信息時代可追溯性等內容入手,做好品牌營銷,注重品牌企業、社會、農民這三重效益,強化消費者忠誠度,從而提升企業品牌力。
山西農業科技傳播協同創新聯盟作為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深度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的重要舉措,是科學配置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支撐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和載體。聯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國家和省級戰略需求,聚焦有機旱作農業、農谷建設等省級戰略部署,加強農業行政與科技、科學與技術、科研與推廣的對接,充分發揮聯盟對全省農業科技的全局性、系統性、引領性作用,著力探索創新聯盟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推進科教融合、科企融合,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整體發力,推出一批農業科技創新成果,使聯盟成為支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發揮涉農科技期刊集群“媒體+”資源信息優勢,聯合知識型、智慧型、專業型企業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以融媒體牽頭,農谷、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為主體形成的山西農業科技協同創新聯盟最終將形成集科研活動、成果發布、轉化、產業化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農業資源盤活、流程再造、發展賦能,服務于山西省涉農企業的生產和發展。
發展功能食品產業是充分發揮山西特色農業資源優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新動能的重要抓手。特色是山西農業最亮的標簽,也是最大的潛力。
功能食品產業集群依托三晉大地豐富的雜糧、鮮干果、中藥材等資源,打造“四大功能產區”。晉西北地區主要布局功能性油脂核心區(亞麻籽),晉北地區主要布局功能性雜糧核心區(蕎麥、燕麥),晉東南地區主要布局富含礦素功能食品核心區(富硒小米),晉西地區主要布局功能性林果核心區(沙棘)。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讓有需求的人鎖定山西產品,需要在品牌建設與推廣方面出實招。
當前,如何更好的建設山西功能食品品牌效應是促其長遠發展的鑰匙,應當注重挖掘功能食品的歷史文化,重點研究與食品原料及功能因子開發相關的基礎、共性、關鍵技術,聚焦功能性生物大分子的高效轉化、綠色制備關鍵技術,運用功能食品的功能評價,推動功能食品品質再升級。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品牌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一定要重視建立品牌理念以及加強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短期銷售產品與品牌的區別在于,短期銷售產品由于市場的供求在一定時期或者一定范圍內出現一種轉型,使某個產品能夠得到一定數量的銷售,但不等于它就能成為一個好品牌,因為短期銷售產品過于強調產品屬性與顧客的感受。一個好的品牌可以使產品提高競爭優勢,區別于對手產品,獲得更高利潤與顧客忠誠度;一個公認值得信賴的品牌身份,可以使人們相信該企業、公司、組織是可靠的。而沒有科技含量的品牌,品牌附加值低,不利于長遠發展。品牌產品應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提升科技含量,新時期培養塑造品牌更應當從科技創新的角度去選擇。技術好、產品好不代表是好品牌、好銷量,企業應從品牌做起,運用產品屬性,注重產品科技含量與消費者體驗感受,從本質上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
當前山西正大力實施“特”“優”農產品品牌戰略,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權群發展的戰略部署,培育擁有自主品牌的山西省特色農產品,打響“山西藥茶”品牌,為高質量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山西省名優土特新產品協會應深入推進品牌強農,增強農業品牌影響力,強化產銷銜接,把本地農業品牌和廣闊的消費市場連通起來,還需山西功能農產品品牌建設領導組牽頭,利用山西功能農產品產銷聯盟市場機制,把全省功能農產品企業聚焦起來,開展品牌建設專項培訓。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山西省功能農業品牌專家智庫建設,以及著力培育在省內外有影響力的功能農業品牌評價理論研究機構和功能農業品牌評價機構。另一方面要大力引導支持功能農產品企業通過商標注冊、質量管理、品牌培育、文化挖掘和科技創新等手段,積極創建功能農產品企業品牌;鼓勵功能農產品企業申報“三品一標”產品認證;培育功能農產品區域品牌產業基礎,推動本地農特優產品“走出去”。
發展功能農業、開發功能食品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依靠科技支撐和相關政策的支持。加強對功能農業的扶持,通過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農業研發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核心功能,在推進功能農業發展上形成合力。針對不同地區農業發展現狀,明確整體規劃,構建一套加快功能農業發展的推進和保障體系。同時,要著力培育大企業,以大企業帶動大產業,企業要加強科技創新,強化產品研發,推動產業前伸后延,增強配套能力,不斷完善產業鏈。
山西歷史上是品牌大省和強省,晉商祖先創造了商業文明的輝煌。品牌強晉,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就需要做到運用用戶思維重塑山西品牌集群、運用科技支撐山西特產品類研發、運用數字化為山西知名品牌蹚路、實現在線化突圍山西智造營銷方式等四方面內容。建議通過重視科技創新賦能品牌建設、學習掌握互聯網工具方法論、按照用戶思維重塑山西品牌等多元方式進行品牌重塑,建立品牌傳播自媒體矩陣進行品牌數字化重塑。
一是注重企業產品品質。產品質量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產品質量由檢驗到預防,由“堵”到“疏”再到生產的全面質量管理,無不體現品質生產精細化要求的重要性。二是注重挖掘地標產品的歷史文化,促進地標食品文化資源、經濟資源、消費體驗三者相互融合。三是注重運用多元傳播方式、講好山西地標食品故事與企業發展故事,提升地標食品的知名度、影響力與品牌競爭優勢。
除此之外,還需緊緊抓住功能農產品,特別是功能食品在生產標準、質量監管、產業規模、歷史文化等區域共性特征和獨特性、差異性、功能性、稀缺性特征,在做優做精上下功夫,創建一批專屬性強、無法復制的功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通過以上三種手段,引導功能農產品企業主動適應消費者多元化、功能化、個性化需求,在功能農產品優質化、特色化、定制化、多樣化上做文章,實現功能農業發展、企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