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父母教養方式對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影響:孝道信念的中介作用

2021-06-04 02:15:56李秀雅劉利華方燕紅
心理研究 2021年2期
關鍵詞:意義情感大學生

李秀雅 劉利華 方燕紅

(1井岡山大學教育學院,吉安343009;2贛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贛州341000)

1 引言

生命意義感(m eaning in l ife)是指個體對自己當下所擁有的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感知,以及對未來生活意義和目標的追尋(Steger,Kawabata,Shimai,&Otake,2008)。哲學家尼采曾說過,任何一位擁有生存理由的人可以承受幾乎所有怎樣活的問題。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也提到過,如果一個人意識到了一些值得為之生活的意義和目標,個體對待生活的動力將戰勝自殺的沖動。生命意義感與個體的身心健康水平、生活質量、自殺意念和親社會行為等均存在著密切聯系(謝杏利,鄒兵,黃中巖,2012;徐良雄等,2020;向思雅等,2016;常保瑞,謝天,2018)。因此,探究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來源,挖掘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途徑與措施,成為近年研究的熱點之一。

家庭作為生命開始的地方,父母作為孩子人生第一位老師,都對孩子的成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教養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由教養態度、行為和非言語表達這三個維度構成的,它反映了親子互動的性質,具有跨時間、情境的穩定性(Darling&Steinberg,1993)。中國人的生命意義除了來源于成就、親密、宗教、關系、自我接納和自我超越等因素外,還來自于家庭(Lin,2001)。其中,父母教養方式與生命意義感密切相關(Callan,1987)。積極的教養方式與生命意義感顯著正相關,而消極的教養方式則與生命意義感顯著負相關 (袁雯雯,2020)。母親溫暖、理解、積極的教養方式能直接預測個體的生命意義感(李艷等,2014)。相較于專制干涉、拒絕否認、嚴厲懲罰型教養方式,處于溫暖理解、平等接納、民主和諧教養環境中的青少年,他們的生命意義感更高(朱志紅,孫配貞,鄭雪,王宣承,2011)。但是,父母教養方式不當所造成的生命意義感偏低,其干預重點不可能也絕不是改變過去的父母教養方式,而應尋求更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中介因子。因此,對父母教養方式影響生命意義感的中介過程進行探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朱志紅等人(2011)發現,自尊在父母教養方式影響生命意義感的過程中起著中介作用。這說明父母教養方式不僅直接影響個體對當前生命意義的感知,還通過影響個體的自尊水平,讓個體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從而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根據維果斯基的文化歷史觀,人的高級心理機能是人類文化歷史發展的產物,是與他人交往互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生命意義感作為一種高級心理機能,不僅與互動方式有著密切聯系,還受文化歷史發展因素的影響。此外,針對生命意義感的跨文化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認為生命意義感的來源具有明顯的文化印記,不同文化背景下生命意義感來源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至今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孝道”作為儒家文化的核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很高的地位。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孝”文化可能會影響人們的生命意義感。而相較于客觀意義上的“孝”文化,孝道信念作為“孝”文化的內化,對個體態度和行為的影響更為直接,因此本研究試圖從這個方面入手,引入孝道信念這一變量。

孝道信念(filial piety belief)指個體根據對孝道所確信的看法和原則去行動的個性傾向(葉光輝,2009)。權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兩個維度共同構成了雙元孝道模型(t he dual piety model)。其中權威性孝道(a uthoritarian f ilial p iety)建立在責任和義務的基礎上,是子女壓抑自我、犧牲自己以滿足父母的需求;而互惠性孝道(r eciprocal f ilial p iety)則是建立在親密情感的基礎上,是子女發自內心回報父母恩情,并表現為愿意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給予父母關心和支持。權威性孝道強調的是親子間的尊卑等級和抑順關系,而互惠性孝道看重的是親子間的自然情感和感恩回報。

孝道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子女從與父母長期相處的早期經驗中逐漸習得的,孝道的形成與父母教養方式有密切的關系(楊國樞,葉光輝,2009)。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注重親子情誼和子女發展,子女便可能同時發展關系和自主,并具有較高的互惠性孝道;如果父母注重對子女的控制,子女則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孝道(李琬予,寇彧,2011)。采用關愛性教養方式的父母,其子女較容易形成互惠性孝道;而采用控制性教養方式的父母,其子女較容易形成權威性孝道(李啟明,陳志霞,2013)。專制型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較容易出現權威性孝道,而在民主型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較容易出現互惠性孝道信念。但如果父母教養方式兼具忽視型和溺愛型雙重特點(父母忽視、祖父母溺愛),孩子則較容易呈現為非孝型(顏雅琴,2017)。

孝道與生命意義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儒家“孝”文化中所蘊含的理念與生命意義感的內涵有許多相契合的地方。“孝”作為一種最基本的親情倫理,是人們一切責任行為的最為內在和最為深刻的心理動因,它體現出的是一種對生命最為真切的關懷(魏紅衛,2012)。孝道中不僅蘊含著對自己父母的愛敬,還蘊含著對生命的敬畏、熱愛,以及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大戴禮記·曾子大孝》中提到,“身者,親之遺體也。行親之遺體,敢不孝乎?”可見,儒家孝文化中對身體和生命是極為重視的,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我們的生命是父母“遺體”另一種形式上的延續,所以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這樣才可以稱為“孝”。實證研究也表明,孝道認知對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徐海燕,2012)。互惠性孝道信念顯著正向預測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及其各個維度,而權威性孝道信念顯著負向預測生命意義追尋(李秀雅,師瑩瑩,張凡,徐志微,章余昆,2020)。

由此可見,父母教養方式、孝道信念及生命意義感兩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家庭教養方式是孝道信念和生命意義感之源,而孝道信念又是生命意義感之源。如此,家庭教養方式是否通過孝道信念作用于生命意義感,即在家庭教養方式與生命意義感之間是否還存在一個以孝道信念為中介的路徑?這個問題還沒有定論,而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將為解決大學生生命意義問題提供新的思路,為低生命意義感大學生提供新的干預途徑。基于此,本研究不僅將細致考察父母教養方式與孝道信念這兩個變量對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直接預測關系,還將著重探討孝道信念在父母教養方式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之間的中介效應,進而為大學生生命意義教育提供更為具體可行的建議。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772名來自湖北省和江西省四所大學的大學生,其中男生285人(占比36.9%),女生487人(63.1%);大一學生378人(49%),大二153人(19.8%),大三179人(23.2%),大四62人(8%);城鎮大學生314人 (40.7%),農村大學生458人(59.3%)。

2.2 研究工具

調查問卷由四部分內容組成:第一部分為人口學變量,主要包括大學生的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父母學歷等,第二到第四部分為生命意義感量表、雙元孝道信念問卷和父母教養方式問卷。

2.2.1 中文人生意義問卷(C-MLQ)

該量表最初由Steger等人編制,后經王孟成和戴曉陽(2008)修訂,包括人生意義體驗(the presence of meaning,MLQ-P)和人生意義尋求(the search of meaning,MLQ-S)兩個維度。每個維度各含5個項目,采用7點計分,得分越高說明個體的生命意義感越強。本次調查中,量表的總Cronbach’sα系數為0.84,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84和0.91,問卷效度指標擬合良好(GFI=0.92,CFI=0.94,NFI=0.93,TLI=0.91,RMSEA=0.1)。

2.2.2 雙元孝道量表(DFPS)

由Yeh等人(2003)在雙元孝道信念模型的基礎上編制,后經李啟明(2004)修訂。該問卷由16個題項組成,包含互惠性孝道和權威性孝道兩個維度,采用6級計分,得分越高說明個體在該維度上的認知信念越強。本次調查中,量表總Cronbach’sα系數為0.79,孝道信念兩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是0.74和0.90,問卷效度指標擬合良好(GFI=0.91,CFI=0.91,NFI=0.87,TLI=0.88,RMSEA=0.077)。

2.2.3 簡式父母教養方式問卷中文版(s-EMBU-C)

由蔣獎等人(2010)在s-EMBU基礎上修訂,包含42個項目,分為父親版和母親版各21題,由父母拒絕、父母情感溫暖和父母過度保護三個維度組成。問卷采用4點計分,得分越高說明其父母越多地采用該種教養方式。本次調查中,該量表各個維度Cronbach’sα系數在0.71~0.82之間。

2.3 統計工具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3 研究結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h arman’s o ne-factor Test)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結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有19個,第一個因子解釋的變異量為15.75%,低于臨界標準40%,說明不存在明顯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各主變量的相關矩陣

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出大學生在各問卷(各維度)上的平均數與標準差,然后對大學生的父母教養方式、雙元孝道信念和生命意義感進行相關分析。結果發現,父母拒絕與父母過度保護均與互惠性孝道顯著負相關,而與權威性孝道相關不顯著;父母情感溫暖與互惠性孝道顯著正相關,而與權威性孝道相關不顯著;互惠性孝道與生命意義感顯著正相關,而權威性孝道與生命意義感相關不顯著;父母情感溫暖與生命意義感相關顯著,而父母拒絕、父母過度保護與生命意義感相關均不顯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父母教養方式、孝道信念和生命意義感的相關(r值)

3.3 父母教養方式、孝道信念和生命意義感回歸分析

在控制大學生性別、年級、家中排行等人口學變量的前提下,依次以父母教養方式為自變量,以孝道信念為因變量;以父母教養方式為自變量,以生命意義感為因變量;以孝道信念為自變量,以生命意義感為因變量,利用線性回歸對它們兩兩之間的預測關系進行檢驗。結果顯示,父母拒絕對互惠性孝道信念和權威性孝道均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父母過度保護對權威性孝道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而父母情感溫暖對互惠性孝道信念和生命意義感均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此外,互惠性孝道對生命意義感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3.4 孝道信念在父母教養方式與生命意義感之間的中介作用

采用分步多元回歸分析,在控制性別、年級、家中排行等人口學變量的前提下,檢驗互惠性孝道信念在父母教養方式影響大學生生命意義感過程中的中介作用。第一步回歸方程中,以父母情感溫暖為自變量,以生命意義感為因變量,通過分析發現父母情感溫暖對生命意義感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β=0.31,p<0.001)。第二步回歸方程中,以父母情感溫暖為自變量,以互惠性孝道為因變量,結果顯示父母情感溫暖對互惠性孝道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β=0.36,p<0.001)。第三步將自變量父母情感溫暖和中介變量互惠性孝道一起納入回歸方程中,發現父母情感溫暖和互惠性孝道對生命意義感的正向預測作用顯著(β=0.13~0.26,p<0.001),但父母情感溫暖對生命意義感的影響系數減弱。結果說明互惠性孝道在父母情感溫暖和生命意義感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如表3所示。

本研究還采用bootstrap法進一步對互惠性孝道的中介效應進行檢驗,研究共重復抽樣5000次。結果顯示,互惠性孝道的中介效應值為0.08,其95%置信區間為[0.04,0.12],上下限不包括0。說明互惠性孝道在父母情感溫暖影響生命意義感過程中的中介作用成立,效應占比為15.69%,結果如表4所示。據此,建構中介模型如圖1所示。

表2 父母教養方式、孝道信念和生命意義感的線性回歸結果

表3 父母情感溫暖、互惠性孝道對生命意義感的層次回歸結果

4 討論

4.1 父母教養方式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關系

本研究中,父母情感溫暖顯著正向預測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李艷等,2014;周娟,2009;朱志紅等,2011)。但與以往研究結果不同的是,父母拒絕和父母過度保護均與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無顯著的關系。

父母情感溫暖是指父母對子女的需要能夠及時而敏銳地察覺,并給予其積極地回應和反饋(Arrindell,Sanavio,Aguilar,Sica,&Ende,1999)。在這種互動模式中成長的孩子能感受到更多的關心、溫暖、愛和接納,這會使其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被愛的,進而提升個體當下所擁有的生命意義感和價值感水平。此外,持有情感溫暖型教養方式的父母也會在孩子面臨重要選擇和困難時給予鼓勵和支持,這會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孩子探求自己的生命價值,追尋自己的生命意義。而另兩種教養方式,父母要么對子女的問題無感應,并對子女的行為經常性地采取嚴厲的懲罰或疏遠等否定措施;要么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過分卷入子女的生活,干涉孩子的成長,這易使子女產生壓抑、焦慮、自卑等不良情緒。但由于生命意義是一個蘊含深刻思想的哲學命題,這種宏大長遠的思想不僅受父母教養方式的影響,也受文化(如中華文化中的“孝”)的熏陶及教育(如生命價值的探討)的長期影響。正因如此,父母拒絕和父母過度保護兩種教養方式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關系不明顯。這也為低生命意義感大學生的干預及普通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提升提供了契機。

表4 中介效應的Bootstrap分析

圖1 父母情感溫暖對生命意義感的中介模型

4.2 父母教養方式與大學生孝道信念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教養方式作為家庭教育的核心,影響著大學生孝道信念的形成。父母情感溫暖能夠顯著正向預測互惠性孝道,父母過度保護能夠顯著正向預測權威性孝道,父母拒絕能夠顯著負向預測互惠性孝道和權威性孝道,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 (李啟明,陳志霞,2013;閆敏娜,2018)。

家庭是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王潤平,2004)。中國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是通過父母的文化價值觀來實現的。教養方式體現了父母與子女的互動關系,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子女通過觀察學習的方式內化父母所傳遞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而影響了自身文化價值觀的形成。李啟明等人(2016)通過研究證實了這一點,即孝道信念的代際傳遞是通過父母教養方式這一中介發生作用的。采取情感溫暖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在日常的交流互動中,不斷地向子女傳達關心和愛,這有利于親子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而子女在這種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學會了以同樣的方式對待父母,愿意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給予父母愛與支持,以回報父母的恩情,這促進了互惠性孝道的形成(金燦燦,鄒泓,余益兵,2011)。而采取過度保護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在與子女互動的過程中,會給孩子設定許多規則,并通過權力要求孩子嚴格遵守,不惜以犧牲孩子的自由和權利為代價。在此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內化父母建立的“規則意識”,表現為對父母的絕對服從,甚至抑制自我,犧牲自己以滿足父母的要求,這有助于權威性孝道的形成。而采取拒絕型教養方式的父母,經常以批評、羞辱、懲罰等方式對待孩子,在此環境中孩子無法體會到父母的愛和關心,與父母的情感聯結較為疏離,無法與父母建立比較親密的關系,這不利于子女孝道信念的形成。由此可見,中國傳統家庭教育觀念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到修正的時候了。

4.3 大學生孝道信念與其生命意義感的關系

進一步探討大學生孝道信念與其生命意義感之間的關系,發現互惠性孝道顯著正向預測其生命意義感,而權威性孝道對生命意義感無顯著的預測作用。這說明互惠性孝道與生命意義感關系密切,而權威性孝道與生命意義感關系較弱。

孔子曰,“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孝經·開宗明義章》)。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孝道源于家庭,卻對個體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產生影響,并成為傳統中國人的家庭、社會、政治和宗教生活中最核心的倫理基礎,這就是“泛孝主義”(楊國樞,葉光輝,2009)。互惠性孝道的運作以儒家傳統思想的“報原則”和“親親原則”為主要依據,是建立在親密情感的基礎之上發自內心回報父母的生育養育之恩。因此,持有互惠性孝道的個體在泛孝主義的影響下,將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泛化”到生活中,以一種感恩的心態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件,促使個體發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劉亞楠,李元華,張舒,劉璐怡,劉慧瀛,2016)。另一方面,權威性孝道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中的“尊尊原則”來運作的,是建立在責任和義務基礎之上迎合父母的需求。因此,那些持有較高權威性孝道的個體會將對父母的迎合遵從泛化到其社會化過程中,并表現為尊重權威,從不質疑,這可能會導致個體控制感的缺乏(金燦燦等,2011),進而降低個體生命意義感水平(陳秋婷,李小青,2015)。但由于中國特有的“孝”文化和國情,權威性孝道在當代中國“孝文化”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并受到社會的認可,所以持有較高權威性孝道的個體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低水平的生命意義感。

當然,互惠性孝道和權威性孝道對生命意義感的不同作用也證實了孝道信念存在兩個方面,他們分別對個體發展有著不同的影響(傅緒榮,汪鳳炎,陳翔,魏新東,2016)。因此,不能用單一的孝道認知來說明其對生命意義感的積極作用。

4.4 父母情感溫暖對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影響:互惠性孝道的中介作用

采用層次回歸及bootstrap進行中介效應檢驗,發現父母情感溫暖對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影響部分是通過互惠性孝道這一中介發生作用的。這說明,父母情感溫暖可以直接預測生命意義感,也可以通過互惠性孝道間接對生命意義感產生影響。

采用情感溫暖、理解的教養方式的父母,在與子女互動的過程中,通過言行舉止不斷向孩子傳遞無條件的關心、尊重、信任、支持和愛,在這種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容易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而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圍和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利于激發子女對父母親恩回報的心理傾向,產生互惠性孝道信念,并表現為發自內心地給予父母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贍養。這種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在“泛孝主義”的作用下泛化到日常生活中,使得他們以一種感恩的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和挑戰,進而提高個體對自身生命意義的感知。

4.5 教育建議

綜上所述,父母教養方式、孝道信念對大學生生命意義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鑒于生命意義感對個體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研究者結合研究結果從家庭和學校兩個角度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方面,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要明確意識到教養方式對子女孝道信念的形成及生命意義感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父母同時還要改變“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家庭教育理念,采用合理的教養方式,多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溫暖、理解和支持,適度進行干涉和保護,謹慎使用懲罰,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為孩子營造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圍。

另一方面,學校應積極開展以“互惠性孝道”為核心的生命教育,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水平。這里強調的是一種“互惠性孝道”,不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壓抑自我、犧牲自己,順從父母的“權威性孝道”。學校要開展以“互惠性孝道”為主題的生命教育,要幫助學生理解父母過去的教養方式,讓學生認識到父母在其成長過程中的無私奉獻和付出,意識到父母過去的種種行為都是“愛”的表現,只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受教育程度、傳統觀念等)讓他們沒有用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進而激發學生親恩回報的心理傾向,樹立互惠性孝道信念,提升生命意義感。

5 結論

本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父母教養方式對雙元孝道信念的作用機制是不同的,互惠性孝道信念對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具有積極作用,而權威性孝道信念對促進生命意義感的作用不夠凸顯。本研究還發現,互惠性孝道信念滿足父母教養方式與生命意義之間的中介效應。這說明除了在生命的早期改進父母的教養方式外,設法提升個體的互惠性孝道信念,也是提高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必要從父母教養方式和“孝道”生命教育入手,提升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

猜你喜歡
意義情感大學生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有意義的一天
失落的情感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丁香色|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精品久久蜜桃| 福利一区在线|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理论一区|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国产a网站|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国产精品v欧美| 日本不卡在线| 不卡午夜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欧美色99|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欧美色99|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99re免费视频| 日韩高清一区 |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国产白浆在线|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欧美福利在线| 亚洲三级色|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色伊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夜夜爽免费视频|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91亚洲影院|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91精品小视频| 欧美激情网址|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91欧美在线|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va在线| 欧美国产在线看|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99re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福利网|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