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如
(江蘇財會職業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61)
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作為國家重要的經濟功能區,以優惠的對外貿易和投資政策,成為“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橋梁紐帶,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為我國進一步深化貿易投資領域改革提供了機遇[1]。2013年,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 (上海)自貿區,自貿區六度擴容,全國已有21個自貿區,而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連云港片區已于2019年8月正式成立。
近年來,國際貿易因為單邊主義盛行、中美貿易戰等結構性因素,缺乏增長動力,而與傳統外貿的疲軟相比,跨境電商卻釋放出巨大潛力,中國政府為進一步激活跨境電商對外貿創新發展的引領作用,決定在具有發展跨境電商優勢的城市率先設立跨境電商改革先行區[2]。2015年浙江設立中國首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簡稱“跨境電商綜試區”),2020年4月27日,《國務院關于同意在雄安新區等46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正式公布,同意連云港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名稱為中國(連云港)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至此全國已設立10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覆蓋30個省市區。
連云港市電商產業發展迅速,逐步形成產品種類豐富、細分行業全國領先的電商產業格局。2020年,連云港市電商網絡零售額突破550億元,同比增長35%,目前,連云港市線上企業9000多家,網店約9.2萬家,從業人數80多萬,可見連云港電子商務產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與此同時,連云港跨境電商交易量也呈現爆發增長態勢,連云港市先后獲批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已建成“三個一”,即“一個中心,一個園區,一個虛擬商城”[3];建立了猴哥·72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與“點點通”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連云港“1210”跨境電商進口模式、跨境電商(9610)海運出口和“9810”出口海外倉業務均已開通,表明連云港市已具備了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進出口功能。據統計,2019年全市電子商務境外銷售合計85548萬元,同比增長3.2%。從當前情況看,連云港市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整體氛圍向好。
利用波特的鉆石模型,從生產要素、行業需求、產業支持、同業競爭與合作、政府及機遇等方面[4],分析連云港發展跨境電商產業的機遇與優勢。

生產要素優勢方面,從自然及區位要素等初級要素來看,連云港片區在港口資源及外貿開放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由于屬于海港城市,農、漁產品物美價廉,礦產資源豐富,有利于連云港因地制宜,結合優勢產業資源,打造跨境電商出口知名品牌。從勞動力、交通及信息技術發展等高級要素來看,連云港擁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2019年末戶籍人口 534.4 萬人,常住人口 451.1 萬人,占江蘇省總人口的 5.6%,能夠為跨境電商產業鏈的發展提供充足勞動力。在交通發展和信息技術方面,2020年連云港區30萬噸級航道建成通航,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3條高鐵建成通車,連徐高鐵開通在即,花果山機場基本建成,連云港市網絡基礎設施逐漸完善,4G 網 絡信號基本實現全覆蓋,2019年,連云港互聯網用戶達到 568.4萬戶,增長 9.1%,運輸便利化與信息技術的普及,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行業需求方面,從消費能力來看,2015—2019 年,連云港全體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 19417.95元上升到28094元,增速明顯,2019年連云港GDp增長達13%,增長速度位列江蘇第一,較大的市場需求潛力和相對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將為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相關產業及關聯產業方面,連云港電商產業發展迅速,全市有各類電子商務產業園區18個,年交易額近200億元,入駐企業2000家,帶動從業人數20萬余人,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據郵政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連云港市郵政速遞呈現明顯積極變化,1-12月份,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5824.79萬件,同比增長46.4%,其中,國際、港澳臺業務量累計完成35.39萬件,同比增長20.3%。在通關服務方面,已經啟動連云港自貿區“單一窗口”建設,推進通關無紙化,開展“最后一公里”通關建設,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提高了連云港跨境電商的競爭力。
同業競爭與合作方面,連云港位于江蘇北部,經濟發展較之“蘇南”地區有一定差距,同江蘇其他城市相比,連云港先行先試舉措略少、示范帶動效應不強,在競爭力方面暫時與鄰近的南京和蘇州片區存在差距,但只有競爭才能發展,通過學習其他城市在跨境電商發展上的示范作用以及合作,連云港跨境電商發展具有很大潛力。
政府政策及機遇方面,為了促進跨境電商產業發展,連云港海關積極推動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聯動發展,充分發揮自貿區輻射帶動效應,支持在自貿區內建設跨境電商體驗中心,通過創新海關監管實施,推行“線下展示、線上銷售”措施和7×24小時通關服務,積極釋放政策紅利。
基于前文的分析,連云港擁有發揮跨境電商得天獨特的優勢,而連云港市先后獲批自貿區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這無疑會給連云港發展跨境電商帶來巨大推動力,應當充分利用雙區疊加優勢,做大做強跨境產業,打造連云港跨境電商產業特色品牌。
一是充分利用自貿區吸引優質低價產品,豐富商品種類,擴大消費需求。伴隨自貿區落地,大量優質品種豐富的產品在自貿區涌現,人們較之前更容易接觸到正規、優質的海外產品[5],有利于激發境外購物消費需求。
二是加大自貿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造智能物流網絡。一方面,鼓勵跨境電商、快遞、物流龍頭企業合作,建設境外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加大供應鏈建設與整合[6],提升跨境電商商品的物流效率;另一方面搭建跨境物流服務平臺,加快智慧港口建設,提升海外倉庫建設與管理水平,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價廉質優的倉儲服務。
三是構建系統化跨境電商電子支付體系。為保證跨境電商支付安全性,政府部門可以建立跨境電商電子支付體系,同時通過實名登記,搭建交易透明化的企業信用平臺,引導銀行來為自貿區跨境電商提供專業的支付服務,保證支付安全性。
四是對接自貿區與綜試區的相關政策,利用雙區優惠政策,吸引跨境電商企業入駐。自貿區和綜試區有得天獨厚的開放政策,積極宣傳在稅收、土地、通關、市場準入、投資等方面出臺的優惠政策吸引大型電商入駐,搭建跨境電商企業孵化園扶持跨境電商企業發展,全力爭取省級市級層面乃至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7],借助制度優勢幫助廣大中小企業謀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五是搭建跨境電商平臺,提高服務水平。自貿區對全球資源進行高度整合,通過搭建跨境電商線上綜合平臺,對接國內外市場,吸引本地、外地企業入駐平臺,節約大量中間成本,降低推廣成本與風險,提升推廣效率,擴大利潤空間。
六是利用自貿區集聚優勢,吸引高層次高素質人才。自貿區良好的制度環境,能夠吸引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積聚資本、創新以及其他高端資源[8],結合本地學校的實際情況,校企合作育人,力爭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高端電商人才[9],實現資源集聚和協同發展。
七是自貿區構建“單一窗口”,積極進行模式創新。通過自貿區“單一窗口”與跨境電商的高效銜接,對跨境電商業務模式進行創新[10],探索構建平臺+物流+支付一體化的跨境電商業務模式,有利于提升本地跨境電商品牌的影響力與競爭力。
八是“找突破、做特色”,打造連云港特色跨境電商產業。積極學習借鑒先行跨境電商綜試區的成熟經驗做法,例如建立“六體系、三平臺”,鼓勵推動連云區打造“一核兩區、一園多點”發展模式,即“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為核心,“連云區,開發區”協同發展;“一園多點”的發展模式,即大陸橋跨境電商產業園,“多點”即積極吸引第三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入駐企業(如菜鳥網絡)、中小電商孵化區、郵政速遞、“三通一達”等物流企業以及提供商務中介、金融保險等服務的綜合配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