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荷芳,蔡冬桂,方成,李英
工作場所暴力不僅使護士個人產生憤怒、委屈、不公平等心理傷害[1],導致職業倦怠和職業認同感下降,還會降低護理人員工作熱情與倫理決策能力,影響患者的治療安全,有些甚至成為護士離開職業的原因[2-4],最終制約醫院護理人才梯度建設和護理行業發展。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是指護理人員對醫院管理層控制和消除工作場所暴力的組織政策、實踐和程序的看法或認知,會影響其對暴力問題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從而阻止暴力行為發生或降低暴力行為的級別[5]。有利的環境讓護士感覺不容易受到攻擊,在工作中更安全,有利于身心健康。但目前有關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對荊州地區護士進行調查,了解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現狀,為完善與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提供參考。
1.1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法,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選取荊州地區三級醫院4所、二級醫院6所、一級醫院3所在崗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從所抽取醫院的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手術室、ICU、門急診等科室中隨機抽取科室,整群抽取護士。納入標準:有護士執業資格證書的在崗臨床護士及護理管理人員;在醫院工作1年以上;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調查。排除標準:實習護理人員,規培護理人員,脫崗時間超過3個月者。有效調查997人,男19人,女978人;最后學歷:中專11人,大專231人,本科733人,碩士22人。職稱:護士303人,護師414人,主管護師232人,副主任護師以上48人。用工性質:正式222人,合同739人,臨時36人。職務:護士878人,護士長97人,科護士長/總護士長/護理部主任等22人。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最后學歷、科室、職稱、職務、工作年限、工作醫院級別、用工性質,在過去12個月中是否受到患者或家屬責罵、辱罵、威脅、貶低或其他有損個人尊嚴的言語攻擊或軀體攻擊(以身體接觸或用東西攻擊)等相關資料。②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量表[6]:包括組織管理(9個條目)、暴力預防(10個條目)、暴力事件處理(9個條目)3個維度28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5分=非常符合、4分=比較符合、3分=一般、2分=比較不符合、1分=非常不符合。量表總分28~140分,得分越高,表明醫院反暴力建設做得越好。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984。
1.2.2調查方法 研究者與各醫院護理部取得聯系,經護理部同意,培訓護理部干事協助研究者發放問卷,采用匿名方式作答。共發放問卷1 267份,回收有效問卷997份,有效回收率為78.69%。三級醫院有效問卷725份,二級醫院215份,一級醫院57份。
1.2.3統計學方法 數據雙人錄入Excel2013,使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差分析、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護士暴力發生情況 在過去12個月中遭受語言攻擊的護士567人(56.88%),其中三級醫院414人(57.10%),二級醫院122人(56.74%),一級醫院31人(54.38%)。遭受身體暴力的護士66人,占6.62%。
2.2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水平 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見表1;得分最高及最低的5個條目,見表2。

表1 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總分及各維度得分(n=997)

表2 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得分最高及最低的5個條目(n=997)
2.3不同特征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得分比較 不同性別、最后學歷、職稱、職務、工作年限、用工性質的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有統計學差異的項目,見表3。

表3 不同特征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
3.1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處于中等水平 表1顯示,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總得分率為69.37%,處于中等水平。組織管理得分率(71.30%)略高于暴力事件處理得分率(70.49%)及暴力預防得分率(66.61%)。可能由于目前醫患關系比較緊張,近幾年來,頻發惡性事件[7]引起醫院管理層的重視,如建立安全預案預警機制,制定報告暴力事件的程序。與安保部門緊密聯系,加強醫護合作,增加上班人員,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8]等,并制定有關保護醫護人員的政策,給醫護創造安全執業環境。從得分高的條目來看,管理層較重視暴力事件的事后管理,如鼓勵護士報告軀體暴力,及時召集護士進行分析總結和改進,給予遭受暴力的護士較多的人文關懷,盡量降低暴力事件給護士帶來的傷害。而暴力預防維度得分率最低,護士認為醫院沒有設立處理工作場所暴力的機構或組織,缺少暴力預防相關宣傳資料及培訓,不能聽取護士暴力預防與處理的建議等。建議醫院管理層轉變觀念,重視暴力預防管理,包括加強執業安全環境建設,提供護士暴力預防培訓及模擬演練,定期印發暴力預防宣傳資料等。
3.2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影響因素分析
3.2.1年齡 不同年齡段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25歲及>40歲年齡段護士得分高于其他年齡段,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醫患關系比較敏感,傷醫傷護暴力事件給醫護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為了盡量減少暴力事件及其帶來的后果,醫院管理層對新入職的年輕護理人員加強關于職業暴力的培訓,包括如何預防工作場所暴力的崗前培訓;如何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避免暴力事件的發生等。同時,<25歲的護士學習與接受能力相對較強,能夠較快速全面掌握這些內容;>40歲的護士大部分可能本身就是醫院管理層,見證了醫院在管理暴力事件所作的努力,對醫院相關政策比較熟悉,認為醫院對工作場所暴力的控制與處理比較合理。由此可見,醫院管理者不僅對新入職護士進行關于職業暴力方面的培訓,更要加強對高年資護士的培訓,提高其防暴意識,從而減少工作場所暴力的發生。
3.2.2科室 本研究顯示,不同科室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門急診、婦產科、手術室得分較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國內外急診科護士遭受職業暴力較多,屬于暴力高危科室,特別是當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被護士拒絕后,容易激發矛盾和引起沖突[9]。婦產科在一定程度上與門急診性質相似,特別是產科,關系到兩個生命,屬于暴力事件易發科室。而手術室因工作場所的特殊性,患者家屬極少能進入,護士較少感受到暴力事件的威脅而暴力氛圍感知水平高。對暴力高發、易發科室,管理層會根據現狀、原因有針對性地干預,如對護士開展憤怒管理的培訓及相關的模擬訓練,這些培訓計劃可以改善護士對患者攻擊性行為的理解、態度和技巧[10],加強護士對暴力的防范及自我保護意識;以及組織的事后支持,即護士遭受醫院暴力后管理層會公平處理,支持護士,給予相應的人文關懷等。因此,這些暴力易發或高發科室反而在暴力氛圍感知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醫院其他科室同樣需要加強對職業暴力的管理,給護士提供安全的護理環境,創造良好的暴力氛圍感知。
3.2.3醫院等級 本研究顯示,不同級別醫院的護士在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上有統計學差異(P<0.01),三級醫院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高于二級、一級醫院,二級醫院高于一級醫院,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①三級醫院暴力管理制度更健全、防暴力意識更強烈,相關制度有力落實,從管理培訓、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上預防暴力,從對暴力事件公平公正的處理上及時化解暴力給護士帶來的不良影響,提高護士工作滿意度。②三級醫院護士面對更多的病情復雜、危重患者,能更好地處理護患關系,同時培訓及學習機會較多,護理工作能力相對強于二級、一級醫院護士。③三級醫院在硬件設施建設上更加人性化,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糾紛。提示基層醫院管理者要加強對醫院暴力問題的管理力度,建設良好的醫院暴力氛圍感知。
3.2.4暴力經歷 表3顯示,12個月內遭受語言攻擊、身體暴力的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水平越高,說明管理人員注重暴力防范與處理,如通過討論暴力防范問題、執行相關政策和提供培訓、給予遭受暴力的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等。而有暴力經歷的護士,可能因自身遭受暴力而對醫院的暴力預防及管理給予更多負性評價,暴力氛圍感知水平較低。因此,管理者應為護士創造安全的執業環境,護士感受到這種積極的氛圍,在工作中獲得安全感,工作積極性得到提高,患者能夠體驗到更優質的護理,護患雙方滿意,利于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
本研究顯示,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處于中等水平,尤其是對醫院暴力預防的感知水平較低,護士工作場所暴力氛圍感知受其年齡、科室、醫院級別及暴力事件經歷的影響。醫院管理者需重視工作場所暴力事件,制定工作場所暴力預防及處理策略,營造積極的反暴力氛圍,為護理人員創造積極良好的執業環境。本研究僅限于荊州地區,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可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進一步為臨床實踐提供可靠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