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麟,陳丹,王敏,唐詩,陳曉萱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形成協同效應[1]。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落實培養品德、提高道德技能和培訓等基本任務。“立德樹人”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強調思想政治工作要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隨著護理學科內涵的日益完善以及“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提出,傳統的單一理論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區護理學教學要求。TPKCEE復合型教學模式是“T(Thinking系統思維)-P(Problem問題導向)-K(Key points重點串聯)-C(Case經典案例)-E(Experiment實踐助學)-E(Expansion知識拓展)”為基本架構的新型理論教學模式,其針對實際教學中的重難點,整合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法、類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勢與特色,能夠契合當代學生的認知模式,有效解決了醫藥課程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在中藥教學中取得較好成效[2]。本研究通過分析思政教育的內涵,將課程思政結合TPKCEE教學模式應用到社區護理學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具有高尚的醫德、扎實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社區護理人才。
1.1對象 選取本校2018級四年制護理本科專業76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均通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入學。女生70人,男生6人;年齡18~22(20.53±1.67)歲。于大三上學期開設社區護理學課程,開設時研究對象已經系統學習系統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等公共課程,以及基礎護理學、護理學導論、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等專業課程。
1.2方法
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社區護理學》第4版[3](共10章),作為教學內容。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根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培養學生社區護理領域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區預防能力、衛生服務管理能力;同時激發學生醫者仁心、樂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和提高評判性思維能力。
1.2.1制訂教學大綱 教學團隊由3名教師和1名研究生組成,教師為副教授1人,講師2人,均為博士,工作年限≥5年;研究生擔任助教角色。教學團隊通過教學前集體會議討論,將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到原有大綱中,并設計各個內容的教學方法。課程時間2020年9~11月,共開展9次理論課(27學時)、9次社區見習課(18學時),理論課教學大綱見表1。
1.2.2TPKCEE教學模式實施方法
1.2.2.1T(系統思維) 課前教師提前發布案例視頻,如援鄂醫療隊中的00后、社區防疫人員日常工作、社區醫護人員堅守等視頻,結合案例布置預習任務。如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章節中的知識點:“何為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教育的程序包括哪些”,組織學生在班級群討論,教師答疑解惑。授課過程中,結合思政元素,帶領學生重溫南丁格爾誓言及學生入學時的宣誓視頻,鼓勵學生時刻牢記南丁格爾誓言,熱愛護理事業,忠于人民的衛生事業,樹立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信念和崇高的奉獻精神,培養護理專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4]。加強授課實效,引導學生深入、動態地思考,培養學生條理性理解與梳理重點知識點,構建系統思維體系。
1.2.2.2P(問題導向) 教師在教學中開展導向性隨堂練習。以提問學生日常生活習慣為例,不斷引出“危害健康的行為包括哪些?”“如何在日常生活或者在社區里應用知信行模式?”“遇到他人危害健康的行為如何處理得當?”等小問題,讓學生自行分組,對每個組的總結進行點評與指導。通過不斷提問讓學生自主思考,自我歸納總結課前預習和教師講授的知識點,串接講授過程。在處理應對方法上,實施對比案例,如重點提問“如何運用人文道德要素在社區護理中進行服務?”

表1 基于TPKCEE模式的課程思政社區護理教學大綱
1.2.2.3K(重點串聯)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內容繁多,如“兩種理論模式在生活中如何應用得當?”,課前教師布置課中需回答的思考題:如何對社區不同人群——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患病家屬及照顧者健康教育特點進行串聯匯總?課中教師解答并總結,結合當下醫療衛生發展,通過疫情的擴散來講述社區防控流程的重要性等。社區護理學的概念、原理、學說、特點、分類等重難點遍及每個章節,教學中理清章節脈絡,對重點難點明確標出,教學過程中著重串講,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后在班級群發布討論作業,要求學生將本章節的重難點進行匯總并課后小組討論。
1.2.2.4C(經典案例) 課前組織學生觀看和閱讀相關章節案例視頻,課中教師分享疫情期間醫護感人事跡,并在課堂上繼續布置小組討論,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利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和融入思政元素,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幫助學生系統理解社區護理學的關鍵知識與技能,提高分析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5]。
1.2.2.5E(實踐助學) 見習前,教師強調見習重點,給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并在見習后進行查驗。2020年9月,教師帶領學生到一個以老年人群為主的社區,見習中,教師全程跟蹤,并不斷提出如“這種是什么照護模式?”“此種評估程序是否完整?”等問題,并當場進行解答。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教師教授學生如何用共情、移情、換位思考的方式和社區人群就防疫進行交流,此時也提出“如何將消毒等抗疫知識更好地傳授給老年人?”等思考題讓學生在見習結束后思考。見習后回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社區護士長總結,教師進行補充,如介紹社區醫護人員如何在社區堅守一線,抗擊疫情。
1.2.2.6E(知識拓展) 課中教師將社區護理學與基礎護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學導論等課程緊密結合,提出“疫情期間應教會社區人群的消毒方法”“居家老年人胰島素正確注射方法”等思考題,當堂讓學生結合已學課程進行多學科交叉討論,同時也將思政元素融入到整個系統教學。課后組織學生查詢學習社區護理學最新研究。
1.2.3評價方法 ①期末考試成績。期末考試采用閉卷形式,試卷由社區護理學教研室編制。②課程評價。采用社區護理學課程評價問卷[6]測評學生對社區護理學教學改革的評價,問卷共4個維度36個條目,每個維度9個條目,采用四級評分制,1=完全不贊同,2=不贊同,3=贊同,4=非常贊同,分數越高說明學生對教學改革越滿意。其Cronbach′s α系數為0.937,內容效度指數為0.965。③評判性思維能力。采用彭美慈等[7]修訂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進行調查,共7個維度70個題目,每個維度包含10個題目,每個題目的答案從“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共6個等級,總分70~420分,總分<210分表示負性評判性思維能力,≥210分表示正性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越高說明評判性思維能力越好。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0,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于開課前及課程結束后進行2次調查,問卷均有效回收。
1.2.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及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學生期末考試成績 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得分(79.09±6.84)分,75人(98.68%)及格。
2.2學生對社區護理學課程評價得分 學生對社區護理學課程評價總分(106.47±9.05)分,課程價值、個人領會、內容學習、行為學習4個維度得分分別為28.93±3.01、26.56±2.52、25.11±3.01、25.87±3.23。
2.3教學前后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比較 見表2。

表2 教學前后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得分比較 分,
3.1TPKCEE模式教學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并得到學生認可 TPKCEE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環節設置環環相扣,與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體系完美契合,授課過程中強調互動性,激發學生自主性[2]。如師生互動教學方法的應用,章節的重點串聯,以問題導向為載體,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提問引入新課,并在課堂講授過程中不斷提出如“社區護理對象主要涵蓋哪些人群?”“作為一名社區護士應具有哪些品質?”等問題,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讓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和實踐小組,授課中提出社區思政案例,當堂不斷進行串聯、提問,鼓勵學生結合其他課程和本課程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可以最大程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8-9]。TPKCEE教學模式通過系統思維-問題導向-重點串聯-經典案例-實踐助學-知識拓展,在這一連串的學習過程中,結合思政元素,有助于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和實踐的針對性,優化教學手段,規范課程思政教學管理,提升教學效果[10]。本研究根據教學目標,依照TPKCEE教學模式并融入課程思政制定大綱,在課堂上以及社區服務過程中使學生真正理解社區護士的職責與擔當,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和價值觀,進一步夯實理論學習根基,同時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強化社區護理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期末考試成績(79.09±6.84)分,75人(98.68%)及格;也獲得學生的認可,課程評價總分(106.47±9.05)分。
3.2TPKCEE模式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 表2顯示,實施融入思政理念的TPKCEE模式教學后,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顯著高于教學前(P<0.01),教學改革后評判性思維能力總分處于正性水平。學生在當今教育背景下,在思政知識方面,也許很難激發興趣,在實踐德育行動方面無法做到十分主動[11]。而在TPKCEE教學模式的結合下,評判性思維和思政元素能夠得到互相促進。在TPKCEE教學改革中,學生不再只是根據書本知識和教師的講授去學習和思考,而是通過自主學習去實現知識的建構、尋找契合的思政元素從而解決問題。TPKCEE教學模式在課后作業設置中通過不同問題的引導,訓練了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發現問題、查找資料、解決問題、論證問題的能力[12]。評判性思維是在當今護理專業領域不斷擴大、醫療保健體制不斷變革的背景下,提出重點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方面;由于護理專業的特點決定護理問題的解決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遇到的問題有不一樣的思政角度,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時有較大思考發展空間去探索、尋求、質疑這些問題,這更好地促進了學生評判性思維的養成,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精神,更好地促進了護理人才的培養與社區護理事業的發展。
本研究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社區護理學課程,并實施TPKCEE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樹立符合社區護理學的護理系統思維模式和理論學習方法,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的德育水平和評判性思維能力,獲得學生的認可。但由于課時有限,導致課堂討論上學生未能完整抒發其觀點;教學前準備工作較多,導致教學部分章節略顯倉促,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表示思政知識難以掌握。此外,由于本研究未能設置對照組,與其他教學方法比較的優劣性需要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