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珍珍 ,王亞平 ,李小月 ,趙 競 ,袁 可 ,李 艷
(1.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安慶 246052;2.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安徽 安慶 246052)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已成為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生活學習工具[1]。我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目前實行的是與醫院合作的“雙主體”辦學模式,作為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微生物學檢驗,將信息化技術——微信公眾平臺和問卷星融入本課程的教學中,已經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新模式。
申請微信公眾號“真知檢驗”,并將微信公眾號二維碼上傳我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班級群,要求學生和教師關注此公眾號[2]。
訂閱號類微信公眾號允許創建3個主菜單,根據我校微生物學檢驗課程“雙主體”教學特點,本公眾號創建了檢驗前沿、教與學、交流園地3個主菜單,見圖1。

圖1 微信公眾平臺菜單欄
在檢驗前沿主菜單里,設置了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兩個子菜單。教師指導學生搜集醫學檢驗最新資訊和研究成果,通過資料搜集,讓學生和專業教師實時了解并關注檢驗前沿知識,緊貼時代發展脈搏。本課題組利用微信群建立了一個教師與學生的團隊小組,在此團隊中,教師組織、指導小組成員搜集資料,規定每次搜集資料的方向與范圍,團隊成員各自發揮特長,合作能力和榮譽感得到了增強[3]。
教學主菜單是本訂閱號最核心的部分,包括案例分析、微視頻和測試題3個子菜單。案例分析通過選取真實的案例,增強學生對理論和實驗操作的理解。未來檢驗醫學的發展趨勢將會更加標準化、自動化、信息化、人性化和臨床化。“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醫院先進的儀器設備資源及充足的臨床標本,大力加強校企深度融合,實現學校與醫院的合作互惠與共同發展,提高高職高專教育質量,為基層醫院輸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我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采取“雙主體”教學,教師可以拍攝臨床實際操作視頻,更加生動地展現實驗原理和操作過程,視頻場景與學生見習操作場景保持一致,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親切感。問卷星作為微信公眾平臺的輔助工具,主要應用于試題制作、問卷調查、投票評比等。教師按照教學進度,通過問卷星制作試題,然后將試題二維碼上傳微信公眾平臺,學生可以隨時用手機識別二維碼在線答題并查看答案和解析,教師可以隨時檢查和了解學生測試題的完成情況,實現真正意義上無紙化測試,與全國統一組織的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士)人機對話資格考試無縫接軌。交流園地主菜單包括心得體會和評比展示兩個子菜單。心得體會主要讓學生撰寫見習中的學習心得,提高學生分析、總結、提煉能力,也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評比展示主要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展示和評比的平臺,鼓勵學生撰寫論文、制作微視頻進行展示評比,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學習主動性。
根據“雙主體”教學需求,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素材管理”中的“新建圖文素材”設計平臺內容,可支持文字、圖片(包括問卷星二維碼圖片)、語音、視頻等各種類型的圖文消息,避免學生在學習時只是接收單調、枯燥的文字信息,讓學習內容更加形象、生動。教師可提前將構建好的“圖文素材”保存。因訂閱號每天只能群發或定時群發一條圖文消息,教師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在教學前、中、后通過電腦或手機定時發送圖文信息,以便和理論與實踐教學同步。
課前,教師根據微生物學檢驗課程特點,將本次課的內容進行整理,總論章節一般安排一些與本節課知識密切相關的思考題,各論章節安排一些案例分析題,設置成難度適中的任務情景上傳微信公眾平臺,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地點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及對任務情景中問題的思考。課中,教師可根據任務情景中的問題,利用PPT在課堂中與學生互動交流,有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并提升學習效率,從而進一步引出本次課的知識點。最后教師進行難點分析和知識總結。課后,學生可掃碼完成教師提前上傳的問卷星測試題,完成后可以看到自己的答題情況,以了解自己對本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師也可以通過問卷星后臺了解并分析全班學生的完成情況,及時對教學計劃做出調整。
根據我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雙主體”辦學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特點設計并在真實的見習環境中拍攝實驗微視頻。實驗微視頻一共包括4個基本實驗:實驗室生物安全、革蘭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藥物敏感實驗,4個綜合性實驗:血培養、尿培養、痰培養、大便培養。見習前,教師將見習中涉及的重要操作以微視頻形式上傳網絡平臺,要求學生在見習前反復觀看。見習中,學生動手操作一些基本實驗,帶教教師結合真實的臨床案例以及具體的實驗操作,零距離與學生交流,對學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真正實現“雙主體”辦學中的學中做、做中學。見習后,學生將自己的見習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并上傳網絡平臺共享,在書寫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一是組織學生搜集整理醫學檢驗前沿資料。資料搜集是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各種醫學檢驗前沿資料層出不窮,通過教師指導和資料搜集篩選,學生甄別能力和搜索技巧能夠得到很大提高,有利于開闊學生眼界、拓展學生思維。二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微視頻,加深學生對原理和操作的理解,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教師鑒定和學生投票對學生作品進行評比,對優秀者給予一定獎勵,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與未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教學的學生成績相比,使用微信公眾平臺教學的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更好,期末考試分數更高。
人機對話考試是國內外考試發展的新方向,也為專業各類資格考試提供了新工具[4]。自2018年6月開始,全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士)考試開始實行人機對話,題型均為單選題,每位考生的題目和選項順序均不同,除了單純的文字題外,還添加了形態學圖形的題目。為與人機對話考試無縫接軌,我們設置了微生物學檢驗問卷星期末試卷,學生做題的題號順序不同,可完全避免學生作弊等現象,真實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學生在考試結束提交試卷后可立即知道自己的考試分數、錯題分析及排名情況。采用問卷星無紙化考試,不僅節省印制試卷所花的人力和物力,符合當今社會對節能、低碳和環保的要求,還有利于教學資料的保存[5]。
與未將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教學的課程試卷批閱及成績分析相比,使用微信公眾平臺教學的課程試卷批閱及成績分析速度更快,節省了大量工作時間,結果更準確,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每道題的正確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期末考試結束后對參與本次研究的51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真知檢驗”微信公眾平臺使用情況問卷調查結果[n(%)]
在“互聯網+”時代,移動學習成為一種時尚。依托微信公眾平臺與問卷星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課前思考、課中結合微視頻講解、課后問卷星測試,為學生打造了自由化、移動化、個性化的學習環境[6],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適當修改教學方案,從而達到提高“雙主體”辦學質量的目標。
在一年多的平臺運行期間也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此平臺每天只能發送一次圖文消息,要求教師提前對發送的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對授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我校少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平臺的設計還不夠新穎,內容吸引力不強,導致需要教師不斷督促,學生才會主動去平臺學習。在無紙化試卷的命題上,雖然可以增加如圖片等信息,但更多的是客觀題,相對而言主觀題的優勢并不明顯。在命題之前,要求命題教師先出好試卷,然后再導入問卷星,需要教師熟練應用問卷星。用智能手機等引領教學,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更好地將信息化技術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需求,還需要更多教師投入本平臺的建設中來,同時也需要學校給予更多支持,以及學生更好地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