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影
隨著知識社會的到來,學習已成為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終身的追求。自學是學習中的重要環節。自學主要是指學習者在原有知識技能的基礎上,不依賴他人,獨立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有人說:學會自學就等于請來了一位“隨叫隨到的老師”,掌握了成功的秘密武器。可見,培養自學的能力至關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多數人的學習目的簡單,就是為了通過考試。抱著這種心態去學習,很可能會考試一結束,知識點也忘得干凈。這個目的本身沒有錯,但是卻缺乏學以致用的價值,讓知識的學習變得沒有意義。
如果知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要明確自我需求,然后不斷奮進和努力,將想要的變成擁有的,并能將其繼續應用到實踐中,為自我成長服務。可以準備一張紙,把學習的需求和目標寫下來,并將紙貼在明顯位置,時刻提醒自己學習的初衷。這樣,就會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學習的狀態。
制訂一份詳細認真、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有了學習計劃,你會有條理地安排每天的學習,并且,學習步驟不會輕易被打亂。值得注意的是,制訂的計劃要有擴張性,不能毫無余地。計劃要根據學習的進度和狀態不斷地調整和修正,隨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樣,學習的計劃才會不斷完善,更具實踐價值。
此外,學習計劃還需切實可行,切忌“假、大、空”的計劃。一份看似很不錯的計劃,結果卻根本無法“兌現”。制訂這樣的計劃只會浪費精力和時間,沒有實際的參考價值,甚至會引發對自我學習能力的質疑,導致棄學。可以先明確一個學習科目,然后根據自己一天可以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配合科目的學習量做出合理規劃。計劃妥當后嚴格執行,必然會收獲好的學習成果。
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面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的難題,自學者要做的不是等待老師的解答,而是“自謀出路”——利用工具書找答案。妥善利用好各種各樣的學習工具書和學習渠道,學習效果必會事半功倍,自學的能力也會不斷增加。
當下,社會上的各類學習工具書不勝枚舉,學習渠道也很多。尤其互聯網的極速發展,利用互聯網學習和提高技能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互聯網的發展為自學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動調動身邊一切可以幫助自己學習的事物,就是一種自主學習的表現。當面對問題不再焦慮,自己能夠輕松化解時,自學能力就被培養了起來。
自主學習區別于課堂學習,沒有老師的監督和指導,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此時,一個人的自律就顯得尤其重要。
自學時,學習過程中遭遇的困惑和疑難需主動查詢、累積及篩選。此時,信息甄別能力、資料量化的能力等都會成為學習中必備的能力。自學注重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很多資料要細心甄別后,合理運用,才能達到學習目的。
學會自主總結學習經驗和教訓,出現錯誤了,才會有改正的機會。如果總是跟著老師學習,那么,很多問題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老師看著明明白白,而自己卻找不到問題的根源。所以,想要脫離老師自主學習,就要自己給自己診治學習病癥,在學會自我總結同時,找到學習不足并及時、有效地予以糾正。
總結經驗、教訓就要對自己狠一點,拿出“厚臉皮”的精神。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自己指出自己的毛病,然后勇敢面對。不要害怕出錯,只要找到問題的癥結,想辦法解決后必然有所獲益。可以準備一個“學習病例”本,用來記錄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讓自己清楚自己的不足所在。這樣,再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必然能輕松應對,規避錯誤。
擁有創新思維是指擁有探索、研究新事物的思路。自學除了學會自己學習,也要有針對性地去探知新問題、新事物。書本上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主動發現、學習新的知識點。這樣的自主學習,既能開闊學習思路,又能創造出更有利于成長的新知識。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獲取知識的一種手段,也是可以終身受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養貫穿到學習過程的始終,才能把知識深深地印進腦海里。
(編輯 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