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
夫抱火厝(cuò)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
——賈誼《新書·數寧》
西漢初年,有一位博學廣識、敢于言事的政治家,名叫賈誼。他擁有敏銳的政治眼光和文人意氣,很有參政才能,因此頗受漢文帝賞識,將他破格提升為太中大夫。
當時,正是西漢王朝創立之初,國內外形勢內憂外患,先是北方匈奴不斷侵擾,再是力量割據一方的同姓諸侯王虎視眈眈,不聽中央號令,擅自發展自己的實力,流露出覬覦帝位的野心。
賈誼洞察到這些潛在的危險,便多次向漢文帝上書,陳述當前存在的種種社會弊端。他針對國內形勢,列舉了濟北王劉興居的叛亂,淮南王劉長的謀反,吳王劉濞(bì)的不遵法紀,暗中擴充軍隊等,欲圖謀不軌的事實,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治理主張,懇切地提醒漢文帝:將火種放在堆積的柴堆下,然后安睡在上面,因為眼下火尚未燃燒起來,就會認為很平安,這樣只是貪圖眼前的安逸罷了。柴堆下的火勢就好比目前國內的形勢,一旦危險爆發,局面將很難收拾。因此,防患必須在未然前。
漢文帝看了賈誼的上書,被深深地打動了。于是采納了賈誼的意見,開始下令削減諸侯王的勢力,以加強中央集權。

“厝火積薪”這則成語典出漢朝賈誼所著《新書·數寧》,“厝”意為放置,“薪”意為柴草。“厝火積薪”即是把易燃的火種放置在柴堆下面,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如今,“厝火積薪”多用來形容隱伏的禍患、危險。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當我們發現一件事情存在弊端的時候,應該及時解決掉這些隱患,因為一直拖延或坐視不理,恐怕會讓這些隱患帶來十分嚴重的后果。不可安于現狀,或被一時的平靜表面所蒙蔽,要多想、多思考,做足防患于未然的準備。
(編輯 王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