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志華 朱麗晶
上海化工研究院檢測有限公司一直秉承“鑒證美好生活”的使命,通過化學品檢驗檢測,為危化品安全管控提供支撐。本文采訪了上海化工研究院檢測有限公司總經理商照聰,了解當前危化品檢測能夠解決的問題,以及如何進行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對于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控,首先要知其然,進而知其所以然——即首先要知道這是什么物質?才能知道如何對其進行安全管理。所以,在危化品生產、使用、運輸等過程中,對其進行檢驗鑒定,并提出安全管控措施十分必要。近日,本刊記者采訪了上海化工研究院檢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化檢”)總經理商照聰,請他通過介紹上化檢的發展歷史與主營業務,了解當前危化品檢測能夠解決的問題,以及如何進行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上海化工研究院檢測有限公司總經理商照聰
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商總,您好!請您介紹一下上化檢的發展歷史,有哪些方面的主要業務與經驗積累?
商照聰(以下簡稱“商”):上海化工研究院檢測有限公司是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17日,前身是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物化室,創建于1958年,是專門從事肥料和分子篩產品質量檢測、化工產品物理和化學性能測試及方法研究的部門。自1994年起,受上海虹橋機場及東方航空公司委托,開始從事貨物運輸的危險性分類鑒定工作。
上海市是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在運輸過程中實現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控至關重要,如何保證危化品安全包裝運輸,成為亟需明確的問題。由于我們前期積累了深厚的化肥行業技術基礎,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有底氣與發言權,可以在檢測鑒定、危險識別等方面為上海經濟貿易安全服務。目前,上化檢的檢測能力已獲得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等近120家航空公司認可。
我國對于危化品運輸安全的認識,是循序漸進的,如早期,很多人都認為液體危化品才有危險,固體則沒有危險;海運都是大宗貨物,不會出現危險。這些認知逐漸被證明是錯誤的。隨著2001年后國家出口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危化品運輸安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的業務也從最開始的航運,發展到海運、陸運等多個領域。目前,我們在全國范圍內已建立10個營業部分點,根據安全形勢的需要,由原來的服務國際貿易模式,發展為助力內循環的同時服務外循環模式。
經過60余年的發展,上化檢一直堅持“公正、科學、服務”的質量方針,秉承“平等、協作、創新、卓越”的核心價值觀和“鑒證美好生活”的使命,立足于多年來對化肥、化學品等豐富的檢驗檢測經驗,以貨物運輸條件鑒定為主,業務延伸至化學品和貨物危險性分類鑒定、化學品理化性質測試、物理危險性鑒定、環境安全評價、健康毒理測試,以及電池性能及安全性測試,粉塵爆炸試驗及安全隱患檢驗,化妝品理化試驗、微生物實驗和毒理學試驗,固體廢棄物危害評估,危險廢物的鑒別及事故調查技術服務等,先后獲得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應急管理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等政府主管部門的授權認可。
記:對于危化品檢測鑒定,上化檢有哪些技術優勢?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參加過的檢測活動,在助力國家、地方危化品安全風險管控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
商:多年的檢測鑒定工作使我們積累下豐富的經驗,也檢測過許多罕見的危化品,在數據庫建設與檢測設備方面都有獨特的優勢。目前,積累了超過30萬種貨物安全性能數據庫,建立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超過15萬條的危險化學品數據庫,拉曼光譜譜圖庫擁有超過12萬張譜圖。通過便攜式檢測設備,可以實現在幾秒鐘內判斷出危化品的種類。
作為我國危險化學品分類鑒定工作的拓荒者,上化檢連續兩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協助浦東機場貨站開展化工品“100%開箱查驗”活動,順利維護了特殊時期的城市安全;配合浦東海事局,充分利用化學品快速識別系統,成功查獲了首起長江上海段非法運輸禁運危險化學品案件,為公共安全再次樹立屏障;應江蘇省宜興市應急管理局邀請,深入企業內部,對疑似非法違規“小化工”企業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限產檢查,有效排查了長三角地區的安全事故隱患;協助多個省市環保局、公安局,處置危險廢棄物非法處置案件,完善了固廢鑒別、評估及處置技術,為環保安全作出貢獻;協助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自熱火鍋產品的安全項目進行測試,讓更優良更智慧的產品為消費安全保駕護航;建立起了國內首個化學品物理、健康、環境危害全參數的鑒定檢測裝備技術體系及化學品快速鑒別技術,多次協助國家有關部門開展不明危險品的鑒定和突發事件應急救援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上化檢第一時間鄭重承諾:凡是疫情防控物資,全部開通“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將檢驗結果送至委托單位,且免收一切費用,全員24小時待命,為國家民航局、海事局、鐵路運輸等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記:面對當前危化品企業較為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您在工作中有哪些發現與心得?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解決之道?
商:根據我多年來在國內的工作經歷,以及在國外企業考察的經驗,發現有的企業認為,國內的生產設備容易出現問題,是因為外國人賣給我們的設備與其本土使用的設備質量不同,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規模化生產出的設備質量都是統一的,也不會有廠家專門為了中國去研發生產質量差的產品。但是相同的設備,為什么我們使用的時候更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呢?這是因為隱患在企業地基建設、設備安裝的時候就已經埋下。
舉個例子來說,國外很多工廠的地基建設基本在一年半左右,我們的很多工廠只有兩三個月,而地基建設需要自然沉降的過程,需要外力加自然條件結合以后,評估穩定了才做硬化。如果地基建設時間太短,在后期工廠生產過程中,管道運輸有壓力震動傳遞,久而久之就可能會導致管道泄漏。
再比如在設備安裝過程中,管道的接口,按照規定應擰緊4圈,考慮應力擰緊后再擰松半圈,但我們很多工廠在操作的時候直接擰緊3.5圈,導致了應力不夠,設備就容易出現安全問題。
此外,在應急能力建設方面,也容易出現照本宣科、形式主義等問題。比如應急方案寫得很好,但在應急演練時候只是走個過場,方案里寫要使用霧狀水處理,實際噴出來的卻是柱狀水;再如應急時需要佩戴的呼吸器,被用雙人雙鎖鎖在柜子里,用的時候還要找兩個人同時開鎖,形同虛設。
危化品企業在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要解決這些問題,企業負有主體責任,只靠監管執法是遠遠不夠的。舉例來說,我們配合江蘇省宜興市執法部門檢查86家企業,其中30多家企業存在瞞報的情況,安全執法人員精力有限,很難面面俱到。在國外,很多國家安全執法檢查是收費的,這個費用由被檢查企業來承擔,比如在英國,安全執法收費很高,一個人每小時幾百英鎊,這就使得企業不得不去積極落實安全工作,提高執法檢查效率。
記:當前,危化品安全受到廣泛關注,針對您提出的以上問題,上化檢有哪些創新的應對做法?以技術支撐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商:由于危化品企業在設計、生產、制造、運輸、使用等過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化學品及其制品的安全有效使用及全生命周期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和監管部門的關注,上化檢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攻堅克難,勇于創新。
一是加強標準化建設。上化檢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技術支撐單位、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GHS)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也是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粉塵防爆分標委、全國煙花爆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危險化學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通過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通過技術提案的討論研究,規范了行業行為,引導了行業創新,服務了行業生產,將中國標準推向世界,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危險貨物運輸領域和化學品分類與標簽等領域的國際法規制修訂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二是加強技術攻堅。上化檢承擔了國家危險化學品重大事故防控技術支撐基地項目建設,負責化學品危害識別與控制分基地建設,致力于強化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廢氣處置等環節的安全監管和風險防控,為提升化學品危險性識別、重大事故防控、重大事故隱患排查和事故調查分析等能力提供技術支撐,為國家實現危化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是開展技術創新。上化檢從城市航運本質安全出發,針對航運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及預警能力薄弱等問題,加強技術創新,采用試驗分析測試、計算機模擬驗證、數據庫錄入比對等技術手段對航運安全進行逐級安全風險評價,運用在線便攜式檢測技術,通過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化學品危險性識別等各類數據庫,實現第一時間的應急處置一攬子解決方案,構建危化品突發事故快速定性鑒別技術體系。
四是加強國際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實驗室認可。目前,國內獲得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認可的GLP實驗室并不多,包括化學品的理化性質測試和健康毒理測試,尤其是環境安全評價領域。很多國內的中小企業無法找到合適的國內機構進行檢測服務,只能高價在國外的實驗室進行,不僅代價高昂,而且時間成本及溝通渠道也不順暢,給企業帶來不小的困擾。為有效節省企業開支和時間,配合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規劃,鞏固國內市場,上化檢憑借已有的技術和平臺優勢,以申請并通過GLP國際認證為目的,通過管理體系的完善帶動測試體系創新,形成以管理、技術、設備為優勢的產業鏈條,夯實公司在GLP領域的基礎,為防范化學品導致的環境風險建立技術支持,最大化的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同時開拓全球市場,提升機構影響力。
記:未來,依照行業領域的發展前景,上化檢還將做好哪些工作,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商:對于危化品的安全管控,技術方面固然重要,但人的不安全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部分。很多危化品事故的發生與擴大,一是由于員工操作不當,二是人員事故應急處置能力不足。針對當前很多危化品企業員工化工知識欠缺的現狀,我們準備布局進行職業安全教育。
目前,我們初步選址在無錫。在前一家工廠搬遷留下很多設備的基礎之上,我們準備改建為培訓基地,不僅對化工廠人員進行操作培訓,同時進行應急救援培訓,為企業應急準備、救援隊伍建設提供支持。建設好后,我們計劃在全國鋪開職業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VR等新興技術進行全國推廣。
在今后的發展中,上化檢將繼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跟蹤研究行業動態,掌握行業發展趨勢,充分挖掘市場需求,搭建優質平臺,乘勢而上,開拓進取,為推動檢驗檢測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