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志華 李楠楠
2021年初,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安利公司”)決定,將耗資數千萬元研發的智慧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鑫安云”,免費對社會公開,任何領域的企業、服務機構以及政府部門都可以在線上免費領取使用。同時,大力推出“全程安全風險管理服務”,提出從根本上幫助生產經營單位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這枚“雙響炮”在企業中引起熱烈反響,那么“鑫安云”系統的作用是什么?“全程安全風險管理服務”又將如何幫助企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近日,本刊記者赴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實地調研。
2020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就安全生產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針對生產安全事故主要特點和突出問題,層層壓實責任,狠抓整改落實,強化風險防控,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當前,全國正在復工復產,要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分區分類加強安全監管執法,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仍是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頭戲。
早在2010年7月19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中,就已經將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作為促進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實現根本好轉的有力舉措。
2016年底,《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印發,依舊強調要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到了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發,提出要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建立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一方面,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通過強有力的立法、執法,規范企業的主體責任行為。如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以及正在修訂的《安全生產法》,都體現了國家打擊安全生產事前犯罪、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決心。
國家對于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的重視,也為第三方中介機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尤其是安全評價機構作為依法從事安全評價活動的社會中介組織,以其專業的角度幫助企業系統搭建安全管理體系、排查潛在風險,給出最佳整改意見,都是企業亟需與必須的。
大勢所趨,順勢而為。乘著國家要求、企業需要的東風,第三方中介組織逐漸發展壯大。
據鑫安利公司董事長楊耀黨回憶:“我國第三方安全技術服務行業的興起,源于2002年《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實施。而安全技術服務行業進入發展階段是在2014年《安全生產法》再次修訂的時候。在那之前,部分企業沒有意識到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剛需,他們在迫于政府的要求和壓力下,面對抽查巡檢敷衍了事,隨意找個第三方服務機構進行安全評估,出具證明。這種情況下,看似完成安全評價工作,實則只停留在紙面上。服務機構只對自己的服務行為負責,并不會對企業的安全生產負責。隨著國家政策法律的逐步完善和市場需求的增加,社會對事故的容忍度降低,企業逐漸意識到沒有生產安全,發展寸步難行。第三方安全技術服務機構也在企業需求日益旺盛的同時,應勢而生。”
鑫安利公司始終走在變革的前沿。目前,公司已經突破了安全評價單一業務的局限,橫向打通了“安、職、環、消、險”(安全、職業健康、環境、消防安全、保險)5個專業緯度,縱向形成了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轉移、理賠公估等風險管理的全流程供應鏈,且在風險控制領域由單一的教育培訓延伸為工程技術、管理工具、教育培訓、個體防護、應急能力等風險控制的5個全面要素。為生產企業提供全覆蓋的安全管理技術方案,提升生產企業的全程風險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生產事故發生率。
預防大于應對,安全即是效益。楊耀黨用耳熟能詳的《扁鵲治病》的故事形容安全管理工作。故事中蔡桓公對扁鵲前期想要為他醫治的建議置若罔聞,直到病發疼痛難忍時才請扁鵲治病,但為時已晚。安全管理工作如同治病看醫,不能諱疾忌醫,而應防微杜漸,簡言之,就是正視問題,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決。
鑫安利公司堅持做行業中的“名醫”,多年一直堅持幫助企業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尤其是一些小型企業,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更是需要借助外力,以提升內部的安全管理水平。對于這類企業,次次請專家、時時邀專家很難實現,最為有效的就是運用一套實用、高效的智慧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解決一些安全難題,提升安全水平。
鑫安利公司急人之所需,應時研發出“鑫安云”系統,對企業安全“日常管控、事中應對、事后處理”的全過程進行管理,實現信息共享、互聯協同、全員參與、安全監控等專業化、數字化,輔助企業進行安全生產管理。“鑫安云”通過風險大數據的統計、分析,運用系統方法,最終實現作業流程、設備設施、現場環境等運營安全的科學化、常態化管理機制,用先進科技方式替代傳統思維,實現資源整合、動態閉環管理、風險預警,進而提高生產企業工作效率、降低企業安全風險和安全管理成本。
據了解,“鑫安云”系統向企業免費公開其中90%以上的功能模塊,足夠滿足各類行業企業對安全風險管理的基本需求(見圖1)。對于有特定需求的企業,鑫安利公司可以為其量身定制部分功能板塊,這體現了“鑫安云”系統的人性化和實用性。
目前,使用“鑫安云”系統的企業近萬家。鑫安利公司以過硬的產品質量,優質的服務,在行業中嶄露頭角,最終贏得了很多企業的信任。例如河南省洛陽市中國化工集團昊華氣體有限公司在2019年10月正式投入運行“鑫安云”系統,通過“電腦端+移動端”的信息化技術,推進了企業的事故預防工作科學化、信息化、標準化,形成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雙重預防體系的閉環管理機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十三五”時期,在國家大力推進社會治理過程中,鑫安利公司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進入2021年,鑫安利公司不斷突破行業枷鎖,尋求更新的發展方向,旨在為生產企業提供更加有效、完善、系統的安全生產解決方案。鑒于此,鑫安利公司推出全新的“全程安全風險管理服務”,依托公司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技術優勢,以實現企業客戶最佳安全投入產出比為出發點,以風險管理大數據為依托,以創建客戶動態安全指數為技術路徑,在服務周期內通過線上+線下,為客戶持續輸出風險辨識、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措施,以實現客戶安全生產常態化管理合規、達標,規避法律風險和降低事故發生率為目標的一體化、系統化服務。
說及此,楊耀黨強調,幫助生產企業,不僅要高標準地滿足國家監管的要求,而且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從本質安全出發,真正地幫助生產企業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加快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為“十四五”規劃的開局做好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根據“鑫安云”系統中顯示的企業運行情況及隱患管理情況,鑫安利公司在“全程安全風險管理服務”中,可為企業提供專屬的全程安全風險管理服務、7×24小時的專屬風險管理在線顧問服務、專屬的保險專家顧問服務、專屬的事故調查顧問服務等基礎服務。如為企業提供全面風險評估報告,對風險因素全面辨識,就企業的設備設施、作業活動、生產工藝、周邊環境等各類風險因素進行排查,根據排查出的風險因素類型現場制定管控措施;根據企業隱患管理閉環情況為企業提供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就企業出現的所有安全隱患及整改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對暫未整改或整改不徹底的隱患出具隱患整改措施,并在“鑫安云”系統內跟蹤落實整改。
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提供針對性的具體服務項目,如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環境監測、消防檢測與維保、消防安全評估、企業保險、防護用品等。依規合規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做實做,從本質安全上實現幫扶企業的合規、達標,規避法律風險、降低事故發生率,讓“卡脖子”的企業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回首鑫安利公司的發展歷史,自2003年成立至今,隨著國家政策的發展要求,主要經歷了4個階段:2003—2013年,為1.0紙質報告階段,為企業提供安全評價服務;2014—2016年,為2.0安全技術服務階段,提供安全技術服務;2017—2019年,為3.0安全信息化階段,提供產品與安全技術服務;2020年,鑫安利公司步入4.0智慧安全技術服務階段,為行業企業提供風險數據動態預警+實時在線精準服務。
2020年4月,國務院安委會下發《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為今后3年時間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安全技術服務行業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鑫安利公司聚焦服務能力建設、數字化產業升級和科研創新,發揮智慧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對本質安全水平提升的支撐作用,以夯實社會本質安全的初衷,全面搭建全程安全風險管理的平臺化生態鏈,把分散環節變為完整合作鏈條,打造“數據化+平臺化衍生下的全程安全風險管理生態”服務格局,推動行業重塑一個高頻、客戶體驗好、專業化、高效開放的現代化服務業。
2021年,對于鑫安利公司來說,將是自我革命的一年,從半開放的自營平臺型公司,轉變為完全開放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依據平臺用戶量、各類風險數據量的積累,通過建立知識圖譜,大數據分析模型,研發AI智能服務設備實現平臺的全面賦能,開啟產業互聯網平臺的高速發展新局面。
楊耀黨說:“下一步,鑫安利將會為全行業各領域提供更高標準的服務。以共創共贏,協同發展的態度與多方合作,促進更多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標準化、規范化,從而形成全行業高質量、有序發展的濃厚氛圍。”
今后,鑫安利公司將始終以企業客戶安全為使命,以提升風險管理水平為目標,全心全意為企業客戶創造安全價值。將繼續在創新商業模式、打造高效整合供應鏈服務、聚合各行業人才方面創新突破,助力企業、產業、國家安全高效持續穩健發展,成就風險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圖1 “鑫安云”系統安全信息公示平臺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