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桂 劉月姣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從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集聚更強大的力量,也更離不開金融力量的支持。長期以來,農業農村領域貸款難、貸款貴是普遍的客觀現象。吸引更多金融資本進入目前仍然利薄而險高的農業農村領域,猶如逆水行舟,不僅需要耐心和決心,也考驗金融服務供需雙方的智慧與擔當。
一年來,農業農村部主動作為、積極探索,搭建金融支農平臺,創新金融支農機制,謀劃金融支農抓手,激活一池金融活水,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提升有利的環境。
著眼于體系完善,搭建金融支農平臺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堅持系統思維、整體思維,從體系上去完善和推進,才能集聚最大的力量,全方位地推動。
目前,我國包括農村政策性金融、農村合作金融和農村商業金融在內的多層次、互補性的農村金融體系已經初步建立。農業農村部推進鄉村振興,需要依靠金融體系的力量,反過來也將促進農村金融體系的完善。
從2021年2月到8月,短短6個多月里,農業農村部先后聯合國家鄉村振興局、銀保監會、財政部、人民銀行以及19家相關金融機構,召開了4次金融主題的全國性會議。
2021年2月5日,金融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座談會召開。面對出席會議的金融機構,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支持,需要我們進一步務實合作,共同努力做大農村金融這一池活水,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
2021年5月7日,全國金融服務三農工作視頻會議召開。農業農村部聯合金融機構,共同部署2021年金融服務三農重點任務,合力推動創新金融支農模式,拓展金融支農渠道,健全工作協同機制。
2021年6月25日,全國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電視電話會召開,部署安排接續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推動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提檔升級。
2021年8月23日,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電視電話會議在人民銀行召開,就落實《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精神,再度做了部署。
強化金融支農的沖鋒號吹響了。各機構負責人總結經驗,出謀劃策,支農惠農的熱情和積極性空前高漲。
在一系列業務對接、政策引導、戰略合作協議簽署之后,一個匯聚合力、積極引導金融支農的合作平臺逐漸浮出水面。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發改委、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承擔金融監管職能5個部委密切協作,不斷加強對參與政策指導和管理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農擔聯盟、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現代種業基金、中國農墾產業基金、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中國農業再保險公司等7家金融機構的指導,構建起與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人保集團、中國郵政集團等12家央企、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戰略合作協議框架。與此同時,各大金融機構開始紛紛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健全金融支農服務體系。
中國工商銀行普惠金融部副總經理李縱親歷其中,“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與中國工商銀行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制定了12項具體工作的實施方案,推動工商銀行‘十四五期間每年涉農領域信貸投入不低于1萬億等。2021年前11個月,工商銀行在涉農領域已累計投放貸款超1.3萬億,同比增長17%。”
平臺建立后,圍繞信貸、保險、投資,農業農村部同各機構都分別制定了具體合作方案。合作重點進一步具象化、精準化。鄉村振興多個金融服務重點需求領域得到了金融活水的精準澆灌。
種業領域,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與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政策性金融支持現代種業發展工作的通知》,支持國家級玉米種子產業園和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建設。
生豬產業領域,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銀保監會聯合出臺《關于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穩定生豬貸款政策,完善生豬政策性保險。
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領域,中國農業銀行、國家農擔公司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金融支持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的合作方案的通知》,開發“倉儲保鮮貸、倉儲保鮮—新農保、倉儲保鮮—浙里擔財農貸”等專屬金融產品。
防范化解農業風險領域,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通知,明確2021年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地區擴大到13個糧食主產省份500多個產糧大縣,指導各承保機構更加公平合理地擬訂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加強承保理賠管理,切實發揮農業保險保障糧食生產的重要作用。
……
多個省市農業農村部門也紛紛行動起來。牽頭成立金融支農聯盟、農業擔保聯盟、鄉村振興政府投資基金聯盟……一批金融支農平臺在各地涌現。
“廣東金融支農聯盟組織銀行、保險、擔保、基金等金融力量,開創完善‘政銀保擔基五位一體金融支農大格局,成了廣東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動力火車頭。”廣東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顧幸偉介紹。
浙江成立金融服務農業農村共同富裕聯合體,“政銀擔保基”協同發力,促進共同富裕。
安徽打造“政銀保擔企+”聯動支農平臺,探索農業產業鏈生態擔保。
江蘇泰州搭建政銀保企平臺,農業農村部門主動協調,財政部門指導完善金融服務三農體系,人行、金融監管局、銀保監局抓好金融產品創新、降低融資門檻。
……
各領域的資源,通過平臺不斷匯聚,形成全方位金融支農的合力。2021年三季度末,涉農貸款余額42.64萬億元,同比增長10.1%;農戶貸款余額13.22萬億元,同比增長13.9%。農業貸款余額4.59萬億元,同比增長5.2%。5C86B066-7C09-4394-9812-2379BEA3BA58
著眼于穩定長效,創新金融支農機制
金融支農,謀求長遠,唯有增利降險。鄉村未來巨大的發展潛力是增利之一;鄉村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是增利之二。大數據技術應用的深化,農村信用體系的完善,農業科技的進步等勢必會進一步降低農村金融風險。但在農業農村領域貸款難、貸款貴的困境尚未從根本上得以扭轉之時,金融支農要行穩致遠,還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穩定規范的配套機制。正向有激勵,反向有約束,并保有創新的空間,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才能提高積極性。
唐仁健強調,農村金融既要適應金融市場規律、又符合農業農村需要,不能簡單照搬城市、工商業的模式,也不能只講市場規律、效益法則。
“作為肩負統籌研究和組織實施三農工作戰略、規劃和政策職責的部門,農業農村部必須主動作為,著眼長效長遠,積極參與金融支農機制的創新。”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司長陶懷穎表示,一年來,農業農村部積極對接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相關部委,聯合起草了多個重要文件,致力于構建金融支農穩定長效機制。“在對接過程中,農業農村部一直致力于講好兩句話:一是鄉村全面振興天地廣闊,農村金融大有可為;二是農村金融不能只算經濟賬、眼前賬,更要算政治賬、長遠賬。”
2021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銀保監會和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項貸款不良率年度目標3個百分點(含)以內的,可不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考核評價的扣分因素。
2021年6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辦法》,突出了金融對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進一步強化了考核評估工作的激勵約束作用。金融管理部門將把評估結果作為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職能的重要參考,督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支持力度。
“考核確實是一方面因素,但交行服務鄉村振興不僅是政治任務,更是撬動萬億級經濟體量的業務藍海、推動交行自身業務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交通銀行鄉村振興部楊禎敏表示。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巨大的投資量,不僅需要財政優先支持,也需要金融和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加快形成財政優先支持、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鄉村振興局修訂印發的2021版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中,因地制宜地創新投入方式得到鼓勵,完善全產業鏈開發模式、探索區域整體開發模式、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探索設立鄉村振興投資基金、建立緊密合作的利益共贏機制等5種模式被一一列明。
著眼于服務創新,謀劃金融支農抓手
作為需求方,農業農村部引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千頭萬緒,應該從哪里著手,發揮好鄉村振興的統籌職能?只有立足自身資源和職能,在思路上找出路,在抓手上謀創新。
在金融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座談會上,唐仁健明確指出,當前重點是要找準市場有效之手和政府有為之手的結合點、突破點,穩扎穩打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以點上的突破帶動整體提升。
信用是金融的基石。農業農村部系統多年積累的數據成了金融手段創新的寶貴資源——500多萬戶新農主體名錄信息、11億多塊承包土地確權頒證數據、65.5億畝集體土地和6.5萬億元集體資產數據、每年2000多億的農業補貼……“這個數據用好了,農村的信用體系也就基本建起來了,農村信用貸款這個事也就好干了。” 唐仁健表示。
2021年5月,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按照“經營主體直報需求、農擔公司提供擔保、銀行信貸支持”的思路,聯合農擔系統、銀行系統共同啟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以下簡稱“信貸直通車”)。
信貸直通車首創性地由政府搭建平臺,推動實現金融機構與新農主體“面對面”對接,金融資源“點對點”直達。新農主體只需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在線提出信貸資金需求申請,有關信息直接匯集到農業農村部新農主體信息直報系統,直達金融機構。
新農主體缺乏合格有效的抵質押物,怎么辦?信貸直通車通過銀擔緊密合作、風險共擔機制,引入農業融資擔保服務。新農主體提出信貸申請后,信貸直通車將相關信息全量推送給省級農擔公司,由省級農擔公司會同其合作金融機構,優先提供信貸擔保服務,提供授信支持。
在吉林省汪清縣,順馨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鮑仁義通過信貸直通車申報貸款需求,不到1天時間,就順利拿到了由農擔公司擔保、郵儲銀行發放的50萬元的貸款。“養殖規模小、抵押物不足,是我們農村養殖戶的普遍現象。現在信貸直通車可以免抵押,用手機直接提報貸款需求,就能解決資金問題。感謝為我們提供的好政策!”
“信貸直通車效果好的原因,主要在三方面:一是客戶導向,二是政銀保三方協同,三是抓住了數據這個核心。” 北京農擔公司總經理李勇認為,應該把信貸直通車活動,作為一種長效機制保留下來。
截至2021年12月10日,在全國,像鮑仁義這樣的信貸直通車受益主體已達到14441戶,信貸直通車授信金額也已突破100億元。
與此同時,信貸直通車還為各大商業銀行拓展農村市場開辟了高效的獲客渠道。隨著活動的深入,信貸直通車開始連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紅盾系統、銀保監會直屬的中銀保信公司農業保險數據,從而實現對新農主體身份真實性、用途合規性以及資金額度與生產規模適配性自動校驗,助力金融機構為新農主體精準畫像、開展信用評價,實現數據增信。
如果說信貸直通車著眼于破解新農主體的“貸款難、貸款貴”問題,2021年9月農業農村部聯合工商銀行開展的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興農撮合”活動,則是著眼于撬動和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促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興農撮合”立足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實施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農業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等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將項目實施主體與工商銀行的客戶資源緊密對接,提供集產品展示、需求發布、磋商洽談、招商引資、政策解讀、融資支持于一體的智能化撮合服務。5C86B066-7C09-4394-9812-2379BEA3BA58
“2個多月時間,已覆蓋117個國家級現代產業園、74個特色產業集群和455個產業強鎮、6000余個新農主體,舉辦30余場推介撮合活動,促成合作意向近200個,制定綜合金融服務方案124項。”李縱表示,這種智能化撮合正是針對農業產業鏈發展信息不對稱、生態不完善等難點痛點對癥下藥。
用好財政資金“藥引子”,以一引十連百,自是政府部門的天然抓手。運用中央財政資金,農業農村部已經連續多年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金融支農創新試點項目,支持金融機構與地方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加強合作,引導和撬動金融活水。2021年聚焦探索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推動農業保險精準承保理賠機制創新。其中,中國農業銀行與安徽省蒙城縣聯合申請的新農主體信用體系建設1+3創新試點,依托縣政務數據,建設1個信用信息數據庫,推進3個功能模塊:面向金融機構的信用管理系統,面向新農主體的服務窗口,面向政府部門或考核評價方的展示中心。試點成熟后向全省推廣,將進一步撬動投放農戶貸款。
“不可否認,農村金融的問題還有待根本性破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我們對農村金融的未來充滿信心。”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幾億農民同步邁向現代化階段,能夠釋放出巨量的消費和投資需求。未來鄉村必將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消費強勁的樂土、收獲希望的沃土。”
鏈接
2021年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要事一覽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發揮財政投入引領作用,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撬動金融資本、社會力量參與,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支持市縣構建域內共享的涉農信用信息數據庫,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
1月8日,生豬期貨正式掛牌交易。
1月14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出臺《關于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機構遴選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機構管理,優化農業保險市場布局,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質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1月17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開展花生期貨交易。
2月5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在京組織召開金融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座談會,與19家金融機構共商金融支農舉措,推動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2月26日,農業農村部出臺《關于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2021年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資農業農村。鼓勵創新開發金融支農模式,有效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大力推進畜禽活體、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貸款業務,加強農業信貸擔保“雙控”業務考核,擴大政策性擔保業務規模。推動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增加中央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試點覆蓋范圍。
3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提出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金融支農激勵機制,擴大農村資產抵押擔保融資范圍,發展農業保險。
3月15日,中國銀保監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關于深入扎實做好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的通知》。
4月9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2021年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的通知》,從八個方面提出了2021年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工作要求。
4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在江蘇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啟動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
4月下旬,國家農擔公司印發《關于持續做大農業信貸擔保規模促進全國農擔體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進全國農擔體系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5月7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銀行和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召開全國金融服務三農工作視頻會議。
5月8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聯合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
5月13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出臺《關于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的通知》,啟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
5月26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農業銀行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金融支持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的通知》,加大對鄉村休閑旅游業重點領域信貸支持、著力打造鄉村休閑旅游升級版。
5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中國銀保監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
5月下旬,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分別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力推動金融服務三農高質量發展,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6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辦法》,突出金融對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明確評估對象、評估指標和方法、評估程序等具體內容,強調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等的支持。
6月24日,國家開發銀行成功發行首期鄉村振興專題人民幣金融債券100億元,所募資金將主要用于向污水處理和美麗鄉村建設等鄉村振興相關領域項目提供貸款。
6月下旬,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與中國工商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力推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6月24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的通知》。5C86B066-7C09-4394-9812-2379BEA3BA58
6月25日,農業農村部、中國銀保監會、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召開全國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總結扶貧小額信貸工作的成功經驗,部署安排接續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重點工作。
6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
7月7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機制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機制建設試點工作。
8月19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與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政策性金融支持現代種業發展工作的通知》,聚焦種業振興,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政策性金融支持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
8月13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鄉村振興局、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出臺《關于鞏固拓展社會保險扶貧成果助力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通知》。
8月26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工商銀行辦公室聯合出臺《關于開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興農撮合”活動的通知》,加強對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8月31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出臺《關于開展2021年度金融支農創新試點的通知》,聚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和農業保險精準承保理賠,探索開展農村金融保險體制機制創新。
9月16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工作方案》。
9月下旬,交通銀行正式發布《交通銀行服務鄉村振興2021-2023年工作規劃》和《交通銀行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明確交通銀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的目標和路徑。
9月2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農業銀行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意見》,提出建立“政銀擔”協同機制,通過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隊伍、支持“鏈主”企業提供貸款擔保、不斷探索有效金融服務模式、建立多部門聯動工作機制等十三條舉措。
11月1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下發《關于實施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獎補政策的通知》,自2022年起組織實施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獎補政策。
(本刊整理)5C86B066-7C09-4394-9812-2379BEA3BA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