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衛麗

青年是民族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多年來,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思政課建設始終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大力實施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工程(以下簡稱“三進”),努力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
培育品牌揚優勢
學校不懈探索,持續推動“兩大體系”轉化,逐漸形成了富有鮮明特色的“三進”工作品牌。1994年,學校組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所;1995年,在全省高校中率先開設“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課程,并編寫出版教材,開展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及其互相關系的研究,在實踐層面開黨的創新理論“三進”之先;1996年、1998年,學校先后兩次在中宣部、教育部等聯合舉辦的全國“三進”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做典型發言(全國只有五所學校發言),得到教育部領導和兄弟單位的高度認可?!啊齻€課堂培育工程”“思政課‘兩大體系轉化模式”被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廳授予“河南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品牌”,“行走的課堂”——“三進”實踐教學模式入選教育部優秀教學案例。2004年3月29日,《人民日報》刊發《積極開拓“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進”工作的新途徑》;2004年11月3日,《河南日報》刊發《這樣上課,大學生怎能不喜歡》,報道了思政課教師生動活潑、別具一格的教學方式;2008年3月19日,《人民日報》刊發《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當代大學生》;2017年3月29,《河南日報》刊發《高校思政課怎么上?河南財大:入耳入腦入心》的經驗理論文章;2019年11月1日,《河南日報》刊發校黨委書記楊宏志撰寫的理論文章——《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突出“五個注重”》。強而有力、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涌現出了一大批大學生模范群體和先進個人。《河南日報》曾以《一個個先進典型,一座座精神標桿——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大學生模范群體現象的啟示》為題做了專題報道。
優化機制強根基
為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實效化推動黨的創新理論“三進”工作,學校黨委進行宏觀指導,統籌管理和部署安排,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黨的創新理論“三進”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三進”工作制度》《思政課教師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測試制度》等,明確“三進”時間表、路線圖,通過及時部署、組織學習、深入研討、科研攻關、檢查考核等環節,確保黨的創新理論及時、精準、有效地“三進”。
打造黨的創新理論教學課程群。除依托思政課必修課程外,學校還開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習近平外交思想等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學校充分發揮課程思政作用,建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實行思政課教師與其他課程結對,將黨的創新理論精妙貫穿于課程思政中。
加強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學校組織教師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現實問題,開展黨的創新理論研究。近年,學校在《紅旗文稿》、人民網、光明網等發表《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制勝法寶》等理論文章100多篇,為深入推進“三進”工作提供理論支撐。
扎實開展集體備課。學校注重堅持和完善集體備課制度,充分發揮教研活動在強化、優化、深化“三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常態化開展“三進”主題教研活動,圍繞“進什么”“進哪里”“怎么進”等問題,持續開展“十備”“五說”“六創優”等教研活動。
強化改革增活力
在“三進”工作中,為避免學生感覺枯燥、空洞,馬克思主義學院探索出“四維并進”的“三進”教學思路,讓教學“活”起來、讓課堂“火”起來、讓學生“獲”起來。
化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學校積極推進“問題鏈教學法”:開課第一周,要求學生針對本學期教學內容梳理出十大疑問并通過郵件發送給教師;每周上課時,要求學生對照章節重要問題快速通讀教材內容,并把疑問寫在紙條上當面交給教師;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弄清學生所思所想……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提前精心備課,課堂上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化單向灌輸為雙向互動。教師鼓勵學生獨立發表見解并尊重不同見解,對學生的正確見解及時加以肯定,對學生的偏見誤解及時加以引導。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先讓學生解答,然后點評。當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意見截然相反時,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再點評、回應?;貞?,教師還會征詢提問者的滿意度,如不滿意,繼續回應,直至滿意。
化教師獨奏為師生群演。思政課教師指導學生積極開展研究型、探究式學習。諸如“喜迎十九大、祖國新變化”“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等議題,在教師的精心指導和部署下,學生課前調研、生成成果,課上展示?!耙覍W”變成“我要學”,以往沉悶的課堂變得熱烈、活躍。2018級投資學專業學生楊蕾在學后感中說:“我發現這門課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對我們個人成長前進方向的意義,了解國家并在將來能為國家做貢獻的意義?!?/p>
化傳統沉浸式課堂為現代混合式教學。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運用網絡教學平臺,大力開發精品資源共享課。學生課前在線完成基礎知識學習,課堂變成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互動交流的舞臺;教師在班級微信群中及時發布重大時政新聞、章節預習要求等,實現價值引導、解疑釋惑課前課后全覆蓋,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注重實踐提實效
為了強化“社會大課堂”和“思政小課堂”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享得到”“拿得出”的社會發展生動實踐中樹立清醒的理論自覺,保持堅定的政治信念,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學院深入推進“以課堂實踐教學為基礎,以校園實踐教學為重點,以校外實踐教學為補充”的三位一體的多元化立體式“愛在財大”“美在財大”“行走的課堂”等實踐教學體系。
生動開展課堂實踐教學。學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微型辯論賽、檢查課堂筆記、經典著作接力傳誦等方式,結合教學主題,在課堂上有序開展。
豐富開展校園實踐教學系列活動。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結合重大歷史事件開展“尋找校園抗戰老兵”“抗日歌曲人人唱”等“四個一”系列實踐教學活動以及主題圖片展活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圍繞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行走的課堂”——“課下隨手拍”以及“美在財大”“我在財大”系列實踐教學活動。學校還充分發揮“三大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打造思政課校園實踐教學品牌。
常態化開展社會調研考察活動。學校先后建立了20多個校外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帶領學生開展常態化實踐教學活動。每學期初,教師布置社會實踐調研課題,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到家鄉、廠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地調研,并將調研成果進行展示、評比。
定期舉辦思政課實踐教學優秀成果展演活動。學校每學期依托五門思政課的各類實踐教學環節,向全校學生征集具有豐富育人元素、濃厚育人效果、濃重藝術氣息的作品,以歌曲、小品、話劇等形式集中展演。
統籌聯動聚合力
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三進”與黨團活動、社團活動聯動互補,從而形成了全校著力推動“三進”、教師扎實開展“三進”、學生積極參與“三進”的良好氛圍。
強化組織保障作用。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及時召開黨的理論創新學習會議,在全校二級黨組織建立“第一議題”制度,把學習黨的重大創新理論作為各項會議的第一任務。學校定期舉辦黨的創新理論培訓班、研討會及黨外人士座談會;成立理論宣講團,在校內定期展開全覆蓋宣講;充分發揮網站、報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的作用,開辟黨的創新理論專欄,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師生。
廣泛開展校園主題活動。圍繞學生關注的思想政治熱點話題,學校積極開展“學習新思想,建功新時代”“重溫紅色經典,尋找歷史記憶”等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校黨委宣傳部、學工部以及院系黨總支和校團委緊密配合,開展“三抓一促”活動;組織和引導學?!懊珴蓶|思想研究會”“社會主義研究會”等理論社團,廣泛開展學術交流、理論研討等活動,與學生深刻交流討論;以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為基礎,建立起一支穩定的學生骨干隊伍,充分發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利用“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施思政課教師和實踐團結對指導,引導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知和踐行。
責編:紅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