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保娣:新時期,心感悟
作為教師,我們有和其他課程教師的共性,但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又有自己的特性。梳理和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思政課教師需要做到真信、真懂、真愛。
真信。真信是對信仰真信,就是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中講“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我認為,思政課教師作為講信仰的人,首先應當是有信仰的人。只有講信仰的人有信仰,才能使信仰人格化,使看似高遠的信仰更具親和力和吸引力,才能擔當起講信仰的重任,向學生傳遞信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真懂。真懂是對理論真懂,就是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不僅要求思政教師有信仰,還要求有信仰的思政教師講好信仰。思政課教師要努力成為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行家里手,深刻領會、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和精髓,真正做到“說得清”“問不倒”“難不倒”,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治學的表率。
真愛。真愛是對學生真愛,就是真正關心學生成長。講臺雖小,但立德樹人責任重大。思政課堂不僅是知識的課堂,也是精神的課堂,更應是生活和實踐的課堂。我所在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了“三講四聯動”教學改革實踐,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向實踐,把馬克思主義拉回學生身邊,使馬克思主義更接地氣,從而全面關心學生成長。
霍 賀: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
思政課教師擔負著傳播知識真理、塑造靈魂生命的重任,肩負著青年學子理想信念引路人、立德樹人主力軍、守正創新開拓者的使命。在思政課教育教學領域耕耘10余年來,我深深感受到一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要具備以下三種基本素養。
信仰堅定。“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思政課教師的傳道更注重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具有塑魂育人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就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作為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增強自身理論修養,承傳道之重任,行弘道之使命。
學識扎實。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理論只有徹底了,理論才能說服人。優秀的思政課教師要具備寬廣的國際視野、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始終站在時代前沿,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拓寬教學視野,開辟教學新思路,在各種思潮激蕩交織的信息時代,依靠扎實的學識使思政課既有歷史厚度和文化廣度,又有理論深度和情感溫度。
情懷深厚。育有情懷之人,必先有有情懷之師。優秀的思政課教師既不能生硬灌輸,又不能空喊口號,更不能空洞無物的道德說教,而應積極地做學生情感的傾聽者和思想的塑造者。一名優秀的思政課教師要正心誠意。只有讓思政課情真意切、發自肺腑,才能為學生成長成才亮起引路明燈,才能把學生引向正道。
賈兵強:上好思政課,當好引路人
2009年,我入職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至今已堅守在高校思政課教學第一線10余年。在不斷的工作和學習中,我逐漸成長為一名青年骨干教師,努力當好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思政課擔負著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的重要使命。“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思政課教師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
思政課教師的德行的養成,根植于個人內心修養。因此,思政課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每學期上課伊始,我都會及時公布我的聯系方式,以便與學生溝通交流,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真正讓思政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守正創新是思政課教師的發展動力。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學校開展“三講四聯動”教育教學研究,構建了“探究—說課型教學模式”“參與式—實踐式教學模式”等教學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思政課教師只有不斷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堅守思政課教學的價值追求,推動思政課教學的方式創新,遵循思政課教學的內在規律,才能實現思政課教學的教學相長。
王曉崗: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用真理的力量說服學生
作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一等獎獲得者,我深刻地認識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近20年積極持續的理論學習,離不開久久為功的教學探索和教研支撐。
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我深知正人要先正己。我時刻牢記初心使命,筑牢個人信仰,努力通過思政課教育把大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思想引領到正確的方向上。在我看來,思政課就是讓學生系統化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相關理論,繼承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塑造思想觀念,提高思想覺悟,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學以來,我始終堅信理論徹底才能說服人。為此,我注重從歷史的細節中傳遞家國情懷,從經典的文本中培養辯證思維,從科學的例證中傳承求真精神,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理論闡釋說服學生。
此外,我始終相信好的教學離不開深入的科研,沒有深入的科研就沒有好的教學。近20年來,我發表的半數以上的學術論文都是圍繞教學展開的。這樣的科研,既可以回歸到教學中,又能優化教學內容,提升思政課的說服力。
收獲都是奮斗出來的。正是這樣的付出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套用一位學者的話:“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會黑暗。”這便是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意義,也是我們思政課教師對當代大學生的真切期盼。
責編:桃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