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星
【摘要】現代交通建筑逐漸從過去的單一功能向多元化功能轉變,隨著我國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交通建筑成為多種元素的結合體。綠色環保作為國家提倡的發展原則,近些年來在交通建筑設計中得到了推廣應用。文章主要針對綠色交通建筑的創新設計展開探究。
【關鍵詞】綠色交通建筑;創新設計;綠色環保
近些年來隨著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交通建筑設計呈現多元化發展的特點。目前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快,交通建設項目不斷增長,在交通建筑設計方面也面臨著許多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需要創新交通建筑設計方式,融入綠色環保的理念,從而推動交通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1、現代社會對交通建筑的要求
1.1多元化功能
現代交通建筑的功能從過去的單一交通功能逐漸轉變為交通、娛樂、休閑等為一體的功能,在為人們提供交通便利的同時還需要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1]。例如上海虹橋交通樞紐中不僅僅容納了機場的航站樓、高鐵站、地鐵站以及磁懸浮列車等交通設施,同時還加入了周邊其他的公共交通設施,并將整片區域劃分成為了不同的功能區,包括了商務區、采購區、休閑綠化帶等,形成了以交通為核心,以服務為重點的交通樞紐,為人們的出行、工作與生活都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1.2綠色環保
綠色環保是國家面對環境污染提出的戰略決策,并且目前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綠色交通建筑概念的提出對交通建筑設計提出了更加綜合性的要求[2]。例如北京南站采取的是五層立體式格局,高架層主要是提供候車服務,地面層則為站臺、設備服務用地,換乘大廳以及車庫則建立在地下一層,地下第一二層能夠實現地鐵與車站的對接,有助于節約土地資源,從而提高空間利用率,并且采用了太陽能供能,能夠減少傳統能源消耗對環境的影響。對于出行者來說,綠色交通建筑能夠滿足人們對出行便捷的要求,并且使用綠色的建筑材料能夠進一步優化建筑內部環境,減少惡劣建材引起的身心不適。
1.3數字化設計
隨著現代建筑設計功能要求越來越復雜加上數字化技術的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為現代建筑設計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例如BIM技術是現代建筑設計的常用技術,其能夠有效整合數據資源,實現最優化的設計,并且通過信息模型的建立,能夠更好的觀察設計效果,還可以利用BIM軟件中的綠色設計功能對節能節水以及節約土地資源等目標進行綜合分析,對于不合理的地方可以直接在軟件中修改,有助于提高設計質量。
2、綠色交通建筑創新設計要點
2.1功能整合,打造綠色宜人交通空間
綠色交通建筑需要滿足各方面對交通建筑的需求,不同的功能區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類型的綠色環保理念,如交通空間優化各交通工具的換乘便捷性,進一步提高換乘效率,并且要不斷優化候車環境,結合室內景觀綠化增加各種便捷設施,例如坐位、餐桌、自動販賣機等設備,同時還要增加一些服務站點,為旅客提供換乘指導,方便旅客出行,換乘功能空間結合景觀島、采光島、休閑島一體化設計,考慮到交通建筑候車區域往往體量較大,可結合地域氣候條件選擇性增設屋頂天窗,改善大空間的采光通風條件;商業空間則要引進市場化競爭機制,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同時還要重視休閑體驗的提升,增加環保帶以及綠植數量,設置吸聲帶用于隔離弱化候車區域由于人流較大帶來的聲噪影響,優化空間環境[3]。
一體化的交通樞紐使得換乘更加便利,過去人們從火車站到最近的地鐵站往往還有一段距離,但是現在的高鐵站實現了與地鐵站的無縫銜接,人們在下了高鐵之后能夠直接在高鐵站坐上前往市中心的地鐵,這使得一體化換乘空間成為現代大型交通建筑的首選。不同的交通工具有著各自的特點,這使得其往往不處于同一層面上,例如地鐵往往是在地下,而城市公交則主要是在地上運行,因此在建立立體式換乘空間時,需要考慮到交通布局情況,考慮到旅客的心理感受。例如通過天井式空間、光谷空間連通各交通層面,換乘通道布置綠植及室內景觀,既提高了旅客換乘的舒適性,也可以將室外陽光及景觀引入室內,改善交通建筑的自然通風及采光條件。例如西九龍站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火車站,其能夠從站內直達西九龍娛樂區進入香港市中心,并且承擔著內地與香港出入境與海關功能,更像是一個機場,而不是單純的火車站,對于香港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西九龍站有超過3公頃的綠色廣場,外側地面從入口朝下彎曲,上方結構指向天空,因此能夠環望香港遠處,將外部景觀及良好的日照通風條件引入交通建筑內部,獲得更舒適的感官體驗。
傳統設計方法不再適用于現代復雜的建筑設計中,二維視圖很難體現復雜空間之間的關系,也無法有效的觀察場地、空間、以及材料等方面的信息。因此需要合理利用現代數字技術來進行交通建筑設計。上文中提到BIM技術就是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常用技術,該技術具備了信息可視化、三維立體成像的特點,能夠有效解決建筑設計中的各種難題,并且能夠利用相應的模型分析來了解空間布局是否合理,從而不斷的優化現有的設計方案,并在在設計完成之后能夠導入模擬板塊進行分析,從而對設計方案進行進一步的調整。
2.2突出節能環保的特點
綠色交通建筑最大特點就是技能環保,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要求:①節能降耗:交通建筑要想實現節能降耗,就需要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需要采用節能技術來降低能耗,采取有效的處理手段來降低廢氣廢物的排放。例如上海虹橋站就通過緊湊的布局來節省空間,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時使用了自然采光,進一步降低能耗;空調系統中采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供能,降低空調系統的能耗。②舒適性高:為了提高旅客的舒適度,還需要優化室內環境。良好的通風系統以及濕度調節系統能夠有效改善室內環境狀況,同時增加室內綠化也是優化室內空氣以及改善旅客心情的一種方式。
2.3設計與實際運營相適應
綠色交通建筑設計需要考慮到實際運營管理的實效性,例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作為我國第一個節能建筑3A項目,其中就引入了非常多的自助功能,包括自助值機、自助托運、自助安檢以及自主登機等服務,這些自助服務的應用能夠提高機場的運行效率,從而減少機場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結語:
隨著現代交通網絡的快速發展,客流量不斷增大,單一的功能無法滿足現代乘客的要求,大型交通建筑建設需要考慮到更多的問題,需要利用現代化的設計方法與技術,貫徹落實綠色環保的理念,從而滿足現代旅客對交通建筑的要求,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懷義.基于全壽命周期的軌道交通綠色建筑應用研究[J].建筑節能,2019,47(5):90-93.
[2]劉劍強.綠色建筑周邊交通噪聲對室內噪聲級的影響分析[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19,2(1):59-60,65.
[3]綠色建筑專項“公共交通樞紐建筑節能關鍵技術與示范”項目啟動[J].河南科技,2018,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