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體育課堂與教學的改革不僅要傳授知識與技能,更要超越技能,強調學生主體的構建。“樂學”是指教師引導、幫助學生搭建豐富的課堂情境,讓學生主動樂于參與學習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慧動”是在“樂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實現自我教育與發展的過程。研究嘗試從“注重知識與技能”走向“關注學生”、從“單一管理”走向“協同管理”、從“課堂預設”走向“動態生成”、從“體育課堂”走向“課外體育”四個方面實現體育課堂中的“樂學” 與“慧動”,發揮體育學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獨特功能。
關鍵詞:
核心素養;體育教學;體育課堂;樂學;慧動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1.001
收稿日期:2020-12-18
作者簡介:魏長榮(1987-),女,山東臨沂人,碩士,一級教師
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2014年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核心素養”概念,為我國體育課程與教學的改革指明了方向[1]。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學校教育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最為重要的途徑之一,體育學科應充分利用學科特點,協同其他學科共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新課改以來,體育教學領域出現了多種改革模式,但是由于我國傳統體育教學過度重視技術教學,教學中的形式化色彩濃重,導致體育學科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應有功能沒有得到全面落實。體育課堂與教學的改革不僅要傳授知識與技能,更要超越技能教學,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這也是提出“樂學”與“慧動”的初衷。
1“樂學”與“慧動”的內涵“樂”是指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只有在興趣濃厚的情況下,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皹穼W”是指教師引導、幫助學生搭建豐富的課堂情境,讓學生主動樂于參與學習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盎邸笔侵笇W生從“會”到“慧”,即從知道“是什么”到理解“為什么”?!盎蹌印笔窃凇皹穼W”的過程中不斷探索,生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從而可以智慧地學、智慧地動,實現自我教育與發展的過程??梢哉f,“樂學”是“慧動”的前提,“慧動”是“樂學”的生成,但“慧動”又可反過來促進“樂學”,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實現“樂中學,學中思,思中會,慧后動”的過程,即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過程。如何實現體育課堂中的“樂學”與 “慧動”,發揮體育學科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中的獨特功能是文章所要探討的問題。
2 “樂學”與“慧動”的意義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皹穼W”是興趣增值的“動”,與傳統體育課堂相比較,更有利于學生天性的釋放,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使學生沉浸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體育活動;“慧動”是意義增值的“學”,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與幫助,鼓勵學生去主動質疑、探究、發現,體驗體育學習帶來的快樂,進而生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自主鍛煉的習慣,促進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養成。“樂學”與“慧動”過程的實現需要師生、生生之間不斷互動,相比傳統體育課堂,更加側重情感教育,這對于良好體育情感與品格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符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等核心素養基本要點的要求。
3 “樂學”與“慧動”的實現路徑
3.1 從“注重知識與技能”走向“關注學生”新課改以來,體育課程與教學的改革緊緊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實施,這與體育學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運動能力和習慣、體育情感和品格、健康知識和行為。)是一致的[2]。實際教學中,依然有部分教師過于追求知識與技能,忽略了過程與方法,導致“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顯然,傳統體育課堂的教學還是以傳授運動技能與知識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沒有得到發揮。為轉變這一狀況,在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在課程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及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方面,加強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經驗的聯系,為學生搭建“樂學”平臺,開展積極和諧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體育教學在關注知識與技能傳授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進而使體育教學中的三維目標得以實現(如參與程度、探討問題的效果、拼搏精神、責任感等),促使學生“慧動”成長,讓學生在沉浸式學習中愛上體育課堂。與此同時,在制定具體的課程學習目標時,應注意目標的可觀測性。如在初三年級排球扣球教學中,可將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分別描述為“80﹪的學生能夠通過合作與探究的方式掌握正面屈體扣球動作,提高動作的配合和技術運用能力”、“學生能夠主動描述在合作探究中最難忘的一件事情”(表1)。對比修改前的目標描述,可以發現修改前目標說明了學生應通過什么方式達到本課技術目標,而修改后的目標則說明了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3.2 從“單一管理”走向“協同管理”課堂教學過程是持續進行著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的管理包括時間管理、場地器材的分配、課堂問題處理等。在傳統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是課堂中絕對的權威者(單一管理),雖然教師的這種角色定位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及保證課堂教學的安全性,但對課堂的過度管控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覺醒,也很難在師生之間產生情感體驗的共鳴。而在“民主型”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搭建豐富的課堂情境,始終激勵學生的興趣與動機,教學中運用合適的管理方法,讓學生從一種練習順利過渡到另一種練習,讓學生樂學、會學、慧學(協同管理)。與傳統課堂單一管理不同,協同管理可以建立一種民主課堂管理秩序,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不斷改變和重建課堂管理秩序,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小學中高年級及初、高中的教學中可以在把控全局的基礎上,適度“賦權”學生,讓學生帶著責任感、快樂感參與到學習中。以初二年級腳內側踢毽球的教學設計為例(圖1),教師在講解示范后,指導學生6人一組互助合作學習,同伴充當教練員的角色,進行觀察、評價、討論,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了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再介入其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同伴之間交流、討論、思考、評價的過程就是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也是“樂學”之后“慧動”的體現。
3.3 從“課堂預設”走向“動態生成”體育課堂教學的預設和生成缺一不可。課堂目標的預設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三維目標進行制定,這種預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從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來看,學生體育情感、體育品格與運動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不是一節一節體育課上的量化目標的簡單疊加,也不是嚴格的目標預設可以統攝的,常常是伴隨著許多動態生成過程。課堂中的動態生成沒有固定模式,是在師生、生生互動中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產生的動態變化的集合。這種動態生成需要教師進行“樂學”式的課堂教學設計,更需要學生的主動“慧動”生成。教師要有意識地促成這種動態生成,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體驗、經驗、觀念,使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來源于教材但又超越教材;對于學生而言,這種智慧的動態生成才是體育學習中最重要的收獲。如快速跑步頻與步幅的學習(圖2),教師不需要直接講解和傳授知識、技能,而應通過設定不同的練習條件引導學生去體驗、探究和比較,促使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思考,超越課前的預先設定,實現學生多元學習目標的動態生成,讓學生樂于行動,敢于慧動。
3.4 從“課堂體育”走向“課外體育”《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提出的6項素養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3],這些維度的目標不僅僅是培
養一個好學生,而是培養一個獨立的社會人。所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需要跨學科共同達成,而且需要在不同環境中結合實踐逐漸達成。體育學科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及學生自身的努力和配合,而社會體育、家庭體育包括體育課外的集體活動,如社會實踐、社區體育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正是學生對體育課堂所學內容 “樂學”后“慧動”的體現,而且多種形式的“慧動”會反過來促進學生主動“樂學”,這對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終身體育意識養成有莫大的幫助。學生對體育技能的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體育課堂,更要走出課堂?!瓣柟怏w育”、課外體育活動、社會體育活動、家庭體育活動等有關的體育活動都應該重視,因為這些活動可把所學內容進行實踐和創新,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例如,即將到來的2022冬季奧運會,家長可以帶孩子到現場觀看體育項目比賽,在現場感受體育精神,培養孩子的榮譽感和認同感,同時孩子可以了解到更多的體育知識。
4 小結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與技能,更要超越技能,注重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強調學生主體建構,培養學生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皹穼W”與“慧動”的課堂教學設計要從學生角度出發,給學生搭建“樂學”平臺,引導學生創設豐富的課堂情境;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需求,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挖掘技能背后隱藏的價值,鼓勵“慧動”成長??梢哉f,“樂學”與“慧動”可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一個更加合適的教學氛圍與環境,同時對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 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 于素梅.中國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框架體系建構[J].體育學刊,2017,24(04):5-9.
[3] 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3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