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教學實驗法等研究方法,對表象訓練在普通高校游泳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實驗研究。研究表明:1.經過表象訓練的學生表象能力較高;2.應用表象訓練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游泳課程產生較大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3.經過表象訓練后學生掌握游泳技術動作更加容易、精準,使教學進度加快,縮短教學時數;4.表象訓練的教學方法,使游泳課教學獲得良好教學效果且技術考核評價通過率提高。
關鍵詞:表象訓練;游泳;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808.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1.015
收稿日期:2020-12-20
作者簡介:梁馨枰(1994-),女,江蘇淮安人,碩士研究生,助教
研究方向:游泳
為加快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強國、體育強國的重要目標,根據《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要求學校體育須服務學生,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把學生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統一,以此引導學生享受鍛煉樂趣同時,增強體質、健全人格。《意見》還指出學校體育工作者要探索“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新教學模式。游泳作為普通高校一門體育課程,大都以教師示范、講解為主要教法,這種教法較傳統、陳舊,明顯背離“健康、基本、專業”的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因此,普通高校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游泳教學、提高教學水平,探究新教學方法是高校體育科研工作者積極努力探索的課題。
1 調查對象在某大學公共體育游泳選修課程隨機抽取的兩個女學生班級為調查對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需求收集并查閱《運動心理學》《運動訓練學》《運動技能學》等書籍,通過南京體育學院、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校園網在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等網絡平臺搜集并查閱相關論文資料80多篇,為文章的撰寫提供科學指導。
2.2 問卷調查法
2.2.1 問卷設計為保證問卷有效性,課前發放紙質版問卷,調查完立刻回收。根據研究目的,采用馬騰斯表象清晰度問卷,測量學生們在表象下視覺、聽覺、情緒、運動的得分,來對應學生表象能力。對學生游泳學習興趣進行調查,主要從自覺學習、被動學習、課下參與、游泳知識、游泳關注五個方面調查。對學生學習游泳教學效果進行調查,將從教學后會游泳人數、游泳技術動作規范程度、游泳技術考核評價、學生滿意度四個方面進行調查。
2.2.2 問卷信度檢驗表象能力問卷采用重測法對問卷信度進行檢驗。實驗組第一次測試在教學第一周進行,第二次測試在教學第十一周進行,將兩次問卷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兩次表象能力測試相關系數r=0.82,相關系數達到0.80及以上問卷信度較高。游泳學習興趣問卷結果運用SPSS軟件進行處理。計算自覺學習、被動學習、課下參與、游泳知識、游泳關注的信度系數為 0.842、0.824、0.855、0.840、0.838。說明游泳學習興趣問卷的信度相對較高。
2.2.3 問卷的效度檢驗效度檢驗采用邏輯效度檢驗方式。對游泳訓練、教學、運動心理學有關專家發放問卷,充分聽取專家建議和意見,并對問卷進行修改完善。本次共發放問卷6份,回收6份。效度檢驗參看表1~4。
2.3 數理統計法實驗后對兩組學生各項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設定P>0.05表示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表示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 表示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
2.4 教學實驗法
2.4.1 教學實驗對象 在某大學公共體育游泳選修課隨機選取2個女生班級作為實驗對象,在實驗前對兩個女生班級進行游泳經歷調查,均已剔除會游泳的學生共18名,每班均剩余30名不會游泳的學生。
2.4.2 教學實驗時間 時間選擇2020年2月—7月這一學期,從第一周開始到第十六周,其中游泳考試安排在第十五周、十六周。
2.4.3 教學內容及教學安排第一周到第八周學習蛙泳,第九周到第十六周學習自由泳,其中第十五周、十六周為考試周。
2.4.4 考試內容 實驗組和對照組考試內容均為蛙泳和自由泳。
2.4.5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游泳教學流程對照組仍然按照傳統的游泳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驗組則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安排表象訓練進行教學,兩組均由同一名體育教師講授。
2.4.4 實驗組教學過程實驗組主要運用表象訓練法進行教學。表象屬心理學研究范疇,是“人腦對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的反映”[1],而表象訓練法又稱“意念訓練法”,具體是指:“運動員有意識地、積極地利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運動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進行訓練的方法”[2],也就是練習者在大腦中對通過視覺或動覺感知到的技術動作,運用想象的大腦活動方式不斷進行回憶和情景再現,從而加深和強化大腦對學習和練習的動作的定型記憶,達到對技術動作輕松掌握和練習的效果。“心理學中認為表象是對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在頭腦中再次進行回憶和重現的過程”[3],所以,視覺表象突出通過視覺感知客觀現實,而動覺表象突出對客觀現實感知后,肌肉進行的模仿運動。表象訓練實則是心理技能的訓練,張力為,任未多(1995)認為:“心理技能訓練似乎是運動心理學的‘專利,它的作用已經超出了幫助運動員在競技體育中創造優異成績的范圍”[4]。表象訓練教學,是視覺表象和動覺表象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該教學方法可以使每位學生表象能力清晰度、控制能力、自我感知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加大了對各種技術動作學習的效率。根據漆昌柱,徐培的研究(2001)“心理訓練先于身體訓練的安排優于身體訓練在前而心理訓練在后的安排。”[5],因此實驗組表象訓練步驟安排在練習教學內容之前進行。具體教學步驟如下:(1)教師宣布本次課教學內容、教學目標;(2)準備活動;(3)教師講解并示范動作;(4)放松練習,觀看教學視頻,進行表象訓練;通常先放松學生情緒,再進行第一次觀看教學視頻,先觀看簡單分解動作,比如手臂劃水抱水動作,可以把動作分解成手臂劃水和抱水兩組動作,先觀看劃水動作,再觀看抱水動作,看完一組動作后立刻進行視覺、聽覺表象訓練和動作表象訓練,時間3—5分鐘;再進行第二次觀看教學視頻,把完整的技術動作進行表象訓練,比如看完手臂劃水和抱水完整動作,立刻進行表象訓練,時間3分鐘。在表象訓練時,除了對技術動作進行表象訓練外,還可以對觀看到的泳池環境、現場氛圍進行表象訓練。(5)學生分組自由練習;(6)教師動作示范并講解;(7)學生分組自由練習;(8)學生集體練習,教師檢查練習效果。學生們進行表象訓練,在動覺表象的基礎上進行強化實踐練習,教師采取集體練習方式對學生們學習技術動作進行檢查,通過學生們學習反饋,教師進行技術動作指導和糾正,使學生更能快速且準確掌握技術動作。
3 實驗結果與分析
3.1 實驗前測結果分析
3.1.1 實驗前學生表象能力差異對比分析為了保證實驗結果可靠,實驗前對兩組樣本進行表象能力獨立樣本T檢驗,如表5所示,檢驗結果T=0.316,P值為0.983,P>0.05,說明兩組樣本沒有顯著性差異,兩組樣本的表象能力差別不大。
3.1.2 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游泳經歷調查在實驗前對兩組樣本是否有過游泳經歷進行調查,如表6所示,調查后發現實驗組有8人有過游泳經歷,對照組有10人有過游泳經歷,為了判別實驗是否客觀有效,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共18位有過游泳經歷的學生進行剔除,兩組樣本均為30人。
3.2 實驗結果
3.2.1 學生學習游泳興趣差異對比分析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起到非常關鍵作用,如果學生對所學體育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就會增加和增強學習動力,有利于體育教學開展和體育教學目標實現。通過對比學生學習游泳興趣差異,反映兩種教學方法優劣,問卷從自覺學習、被動學習、課下參與度、積極學習游泳相關知識、對游泳關注度五個維度進行調查,表7說明,樣本T檢驗得出的自覺學習、被動學習、游泳關注三個維度P值均小于0.01,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這三個維度具有非常顯著差異,課下參與度、游泳知識學習兩個維度P值均小于0.05,因此實驗組和對照組在這兩個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
眾所周知,興趣是自己最好老師,影響學習興趣建立的因素,除了自己本身熱愛程度外,還有就是學習內容難易程度和枯燥程度,在表象訓練參與下的游泳教學恰恰降低了由學習過程難度,且降低了學習內容反復練習產生的枯燥程度。
3.2.2 實驗組和對照組游泳教學效果對比分析實驗前對兩組學生游泳經歷進行調查,排除曾經學過游泳的學生,樣本選擇都是沒有任何游泳基礎的學生。游泳教學效果主要從游泳教學進度快慢、游泳技術掌握、技術考核評價三方面體現。實驗后從表8中看到,實驗組結束教學內容實際所用學時10學時,對照組實際所用13學時,首先實驗組先于對照組完成游泳教學;其次會游人數、斷斷續續會游人數及不會游人數所占比率也略有差別,實驗組情況略優于對照組。
由此說明表象訓練有利于游泳技術動作掌握,先通過視覺觀看,大腦再主動想象重現剛才觀看的技術動作,最后把所看到的影像技術動作模擬出來,教師給予動作指導和糾正,使學生學習速度更快、掌握動作更加精準。實驗組在蛙泳、自由泳的手臂動作連貫到位、腿部動作標準有推力、換氣動作順暢不嗆水、配合動作順暢協調的動作要求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從表9具體可知,蛙泳、自由泳手臂劃水連貫、腿部標準有力、換氣順暢不嗆水的P<0.01 具有非常顯著差異,其余游泳技術掌握情況P<0.05 具有顯著性差異,更加肯定表象訓練對普通大學生學習游泳技術時起到較大幫助。
通過兩組在游泳技術考核評價情況來看,兩組差別不明顯,說明兩種教學方法技術考核評價通過率均較高,實驗組獲得優秀和良好的學生人數共有25人,達到了83.3%,而對照組獲得優秀和良好的學生人數21人,達到了70%,雖然兩種教學方法的游泳技術考核評價通過率均較高,但從教學效果上來看,實驗組教學效果還是比對照組教學效果要好。(見表10)
顏軍(1995)研究指出:“體育教學中合理地運用認知訓練、動作表象訓練及暗示控制等心理手段,能夠通過語言暗示使交感神經活動減弱,迷走神經活動增強”[6],體育教學中技術考核評價和體育運動賽場競技特點一樣,都使學生或運動員興奮,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如果心理調節不好必定影響比賽成績或者考核水平,經過表象訓練后,學生或運動員迷走神經作用加強,從而抑制交感神經的活躍,致使心率降低,心態平穩,利于創造優異成績。
3.2.3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教學滿意度調查分析
實驗后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兩組教學方法的滿意程度進行調查,調查后發現,表面上學生對兩種教學方法均認可,差異不明顯;實際上實驗組學生對表象訓練方法運用到游泳教學中更加接受。游泳教學中傳統教學方法較陳舊,學生只是在被動接受知識,時間長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而運用表象訓練法的課堂,教學方法新穎,運用多媒體把學生的看、想、練結合起來,因此,圖2表明,實驗組學生非常滿意率遠高于對照組,而一般滿意和不滿意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學生對本組教學方法非常認可。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表象訓練參與下的游泳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游泳課程產生較大學習興趣、主動進行學習;
4.1.2 經過表象訓練后學生掌握游泳技術動作變得更加容易、輕松,使教學進度加快,教學學時數縮短;
4.1.3 表象訓練參與下的游泳教學方法,獲得較好教學效果且技術評定通過率較高。
4.2 建議
4.2.1 表象訓練要把握好由簡到繁原則,逐步增加練習難度,同時把握好每次練習時間;
4.2.2 興趣是最好老師,所以要重點培養學生學習游泳課程興趣,通過觀看各種游泳比賽視頻,引導學生利用表象訓練,使自己置身其中,感受比賽現場激烈的氣氛、精準完成各種游泳動作;4.2.3 運用表象訓練時,一定要認真觀看每一個游泳技術動作路線、角度、力點、位置等,以及認真進行表象訓練,因為表象訓練屬于人的心理活動,目前對學生是否認真進行表象訓練無有效監控;
4.2.4 正視表象訓練在游泳教學中積極作用,使表象訓練在游泳教學中更加完善、合理;
4.2.5 表象訓練可以在其它體育運動教學中推廣使用,體育教師要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王向君.表象訓練在高職高專學校女生網球選修課中的教學實驗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4. [2]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賈昆.表象訓練法在普通高校學生網球正反手教學中運用的實驗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20
[4]張力為,任未多.現代運動心理學研究綜述[J].心理學報,1995,27(4):391
[5]漆昌柱,徐培.表象訓練的概念、理論及主要研究領域:現狀與分析[J].體育科學,2001,21(3):79
[6]顏軍.中學生體育學習焦慮控制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學,1995,1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