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畑存
(廣西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我國自2000年起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老齡化社會的深度不斷加重,老年人口高齡化的特征越發明顯。2016年由中國人民大學發起的《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CLASS)數據顯示,預計到205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將超過34%,老年人口數量將超過4.7億,比現有水平翻了一番[1]。在老年人口基數不斷增長和高齡化特征逐步凸顯的背景下,由于現代生活的便利,使得人類身體活動減少,患慢性疾病的比例逐漸升高,這一問題在老年人群體中尤為嚴重,[2]不利于健康中國2030 戰略的順利實施。
據調查,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比率是全人類的2-3倍,65歲以上老年人的醫療費用是65歲以下老年人的2.7-4.8倍[3]。相關研究已經證實,通過定期規律的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愉悅身心有效預防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臟病、中風、以及乳腺癌和結腸癌,并且有助于預防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性慢性疾病[4]。因此,將參加體育鍛煉作為一種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方式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但(CLASS)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僅為15.41%[1]。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群體比例嚴重不足,因此在當前老齡化社會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支持并促進老年人通過參加體育鍛煉來增進健康,顯得格外重要。本文以《行動計劃》為參照,對我國老年體育事業的發展提出一些有益啟示。
文獻分析顯示,老年人很少有機會獲得安全,負擔得起和適當的方案及場所來進行體育活動。《行動計劃》以“更多的老年體育群體,更健康的世界”為目的,以所有老年人都可以獲得安全有利的運動環境并有充足的機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體育鍛煉,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和諧為任務,以(1)將參加體育鍛煉同健康一樣作為人的一項基本權利、2)確保老年群體擁有均等的參與體育鍛煉的機會、(3)政策行動以科學證據為基礎并結合實踐、(4)確保體育資源按人口比例均等分配、(5)確保多部門的合作行動以及政策的一致性為5項基本原則,確保老年體育事業發展的基本方向。
為確保《行動計劃》目標的實現,WHO確立了7個關鍵領域作為保障體系。分別是(1)頂層設計:制定政策并加強對政策的評估和管理。(2)政策執行:確保各部門的分工參與。(3)協調配合:促進多部門協同合作。(4)資源整合:促進交通、城市規劃、體育教育資源和各渠道投資的組合。(5)基層參與:確保社區、民間社會私營和慈善機構的共同參與。(6)宣傳推廣:促進所有利益相關者積極倡導和推動政策的實施。(7)詢證實踐:檢測評估,促進戰略目標的達成。通過這7個關鍵領域保障,推動《行動計劃》目的的實現,提高全球的老年健康水平。
基于以上目標、任務及原則制定了4項戰略目標和與之相配套的20項行動策略。確保提高全球的老年人體育鍛煉水平。行動策略和戰略目標如表1。

表1 發展老年體育事業的行動規劃
《行動計劃》將身體活動作為人的一項基本權利,致力于提升全球的老年人運動水平和健康素質。其中為確保老年人可以獲得安全、負擔得起和適當的空間來參加體育活動。《行動計劃》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專屬性的可有效實施的老年體育行動框架,不僅滿足了各成員國增進老年人體育鍛煉水平的需求,而且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相呼應[5]。
《行動計劃》明確了總體目標,到2030年全球缺乏身體鍛煉的成年人降低15%。針對解決老年人體育鍛煉不足這一現狀,制定了相應的政策規劃。這四項戰略規劃自上而下依次遞進,首先在國家層面建立協調全面的系統框架,基于這一目標設置行動方案。其次,轉變老年人的體育鍛煉觀念,樹立起運動健康的意識,讓其在思想上傾向于參加體育鍛煉。最后在社區周邊創造舒適的運動環境,滿足老年人的體育鍛煉需求,解決其參加體育鍛煉的困難(例如場地不足、缺乏組織與指導等),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一種積極活躍的鍛煉氛圍,讓其成為一種文化與習慣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5]。
發展老年體育事業需要多部門的通力合作。在美國,老年體育的重心落在社區,由社區生活管理局負責落實。社區生活管理又包括了老齡署、殘疾人辦公室和發展殘疾人管理局這3個子部門,三個部門共同制定相關措施,并進一步在社區落實[6]。《行動計劃》中建議通過政府和多部門的合作,以及有意義的小區接觸來實現《行動計劃》的愿景。這些協同部門包括衛生、體育、交通、城市設計、民間社會以及學術界等部門。確保各部門的政策的一致性,科學的分配各部門的任務,目標,以及完成時間[5]。充分發揮數據系統的功能,加強計劃實施過程的監測和進展評估,確保問責機制,為計劃的實施提供改進建議。
由于各國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起點不同,《行動計劃》充分考慮到各國的差異。通過世衛組織內部指導委員會、各相關集群部門、世衛組織區域辦事處代表以及多學科領域的專家共同協商,制定了適用于各成員國的政策行動。《行動計劃》建議各國應優先評估自己當前的老年人參與體育的現狀,針對現狀選擇合適的政策行動。在實施和評價方面WHO根據效率、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制定合適的監測和評價框架,以便《行動計劃》的目標順利完場。針對2030年的總目標分別制定了2021年、20026年和2030年的階段性目標方便后期的進展追蹤,增加了彈性空間。
針對我國老齡化的現狀,借鑒《行動計劃》中老年體育事業的相關內容,對我國提出一些系統的建議,以全面提高我國老年人的體育鍛煉水平和身體素質,促進健康老齡化的實現。
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13.26%,并且這一比重還在進一步增加,老年人的患病比例逐漸升高。相關研究已經證實促進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不僅是應對老齡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控制醫療負擔的有效手段之一[7]。
當前我國老年體育事業發展存在很多問題如:(1)社會體育服務意識薄弱。(2)老年體育活動缺乏有效的組織和管理。(3)老年人體育鍛煉意識薄弱社會缺乏宣傳等[8]。由于老年人群體同其他群體相比生活內容和生理特征有較大差異,決定了他們不同的體育需求,在供給上應該區別對待,針對老年人的需求提出專屬的政策措施。使相關政策的制定逐步走向科學化和規范化[9]。
當前我國針對老年體育的政策及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政策和配套設施還不完善。最為相關的一部法案是2015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老年體育工作的意見》但由于缺乏相關的技術支持,可執行性不強[10]。因此國家應加強對老年體育問題的重視,針對老年體育事業出臺更完善的政策法規,配套相關行動計劃和后續的監測評估體系來保障老年體育事業的發展。
發展老年體育事業不僅需要強化系統政策的投入,國家和地區的政策措施、行動執行以及協調配合也至關重要。因此國家應做到以下幾點:(1)加強政策研究和改進、加快數據和創新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提高對聯合行動的認識和了解。(2)社會要加大體育健身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3)加強籌資和保障機制,確保各級行動得到持續執行。(4)設置相關法律法規,保障老年群體參與體育的權利。
發展老年體育事業已經超出任何一個單一機構的能力范圍,因此應促進多部門的協同合作。基于《行動計劃》多部門合作的特征對我國提出以下建議:(1)在國家和省市一級加強多部門的伙伴關系,這些合作部門包括衛生、體育、交通、城建以及學術部門等。(2)由政府指導和協調,確保各部門積極參與和政策一致性。(3)明確各部門的任務和完成時間,制定監測和評估體系,加強保障和問責機制,將政策行動落到實處。(4)加強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監督評價部門的關聯性,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既定目標。形成多部門多領域共同參與老年體育服務體系的格局。
我國老年人的體育鍛煉情況存在很大的地域差異,當前已有研究大多為區域性研究,其普遍適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通過《行動計劃》的全球適用通則對我國的老年人體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議:(1)進行全國范圍內的老年人體育鍛煉狀況調查。(2)分析數據,明確我國當前所處位置,制定老年體育事業的預期目標和監測評價指標。(3)借鑒《行動計劃》系統制定適合我國的配套行動方案。通過以上3個實施步驟建議各地區先評估自己當前的老年人體育活動水平,其次根據自己的情況參考國家的行動框架,制定專屬地區的行動方案,促進當地老年體育事業的發展。
十八大以來,社會體育指導員,體育場地和體育組織成為推動社區體育發展的強力支柱。社會體育指導員活躍在基層舉辦活動。但指導員普遍缺乏老年體育相關知識,并不能很好的發揮其功能,因此應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相關的老年體育知識培訓,使其可以給老年人提供多種多樣的運動課程和建議,提升其服務質量充分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在老年體育領域的作用[11]。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比如減免稅收,給予獎勵等方式。鼓勵并支持民間企業、學校等各種志愿者團體,為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做出貢獻。充分發揮志愿者在老年體育領域的功能,使其真正成為促進我國老年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