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好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鎮中心衛生院,珠海,519000)
腦卒中患者有較大的可能性引發睡眠障礙,會因功能障礙和情感障礙引發身心不適,從而出現失眠情況,會有入眠困難及很難維持良好睡眠的表現。患者出現睡眠障礙會導致清晨突然升高血壓,該情況會密切關系到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治療腦卒中的主要依據為減輕血壓晨峰現象與改善患者睡眠質量,需探索有效治療手段,確保臨床效果[1]。本研究主要以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實行不同措施所獲取的治療效果,詳情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斗門鎮中心衛生院收治的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53~79歲,平均年齡(66.47±2.16)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19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5.12±2.45)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干預 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功能鍛煉、預防并發癥等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實施行為干預聯合有氧運動 1)行為干預:a.設計方案,收集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依據相關資料,制定針對性行為干預計劃。b.健康教育,采用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疾病知識,相關內容包括病因、治療方法、并發癥、誘因及相關注意事項。c.飲食護理,糖尿病患者自身病情特征會直接關系到日常飲食情況,要求患者家屬每天登記進食食物數量和種類,采用營養風險篩查表評估患者飲食情況。d.日常運動干預,指導患者進行柔力球、打太極、散步等運動鍛煉,完成運動后,幫助患者進行肌肉按摩,加快恢復患者肌張力。2)有氧運動:a.為患者講解有氧運動的作用、運動方法及相關禁忌證。b.觀察小組的成員包括1名康復醫生、1名專職康復護士、患者及其家屬,由醫生評估患者病情,處于穩定病情后才可實行有氧運動。c.依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制定針對性有氧運動方案,給予訓練指導,比如先開展小關節后大關節運動,逐漸增加幅度,在改變肌力后,可開展主動運動,包括走、坐、站。d.實行有氧保健操,包括自我放松操、揉搓保健操及中醫穴位按摩操。e.康復訓練室的環境需保證良好通風、無噪聲干擾及充足光線。f.實行集中訓練,由護理人員帶領患者展開練習,在這期間維持平衡的身體狀態,保證臨床安全,開展運動40 min/次,5次/周。
1.3 觀察指標 1)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判定患者各維度評分[2]。2)評估患者干預前后血糖水平變化情況[3]。

2.1 比較組間干預前后PSQI各維度評分 組間經有效干預,觀察組PSQI各指標均更優(P<0.05)。見表1。

表1 比較組間干預前后PSQI各維度評分分)
2.2 比較組間干預前后血糖水平變化情況 觀察組空腹血糖(5.10±1.03)mmol/L;早餐2 h血糖(8.34±1.25)mmol/L;午餐2 h血糖(9.15±1.23)mmol/L;晚餐2 h血糖(9.75±1.47)mmol/L,對照組空腹血糖(6.47±1.12)mmol/L、早餐2 h血糖(11.27±1.46)mmol/L、午餐2 h血糖(11.38±1.39)mmol/L、晚餐2 h血糖(12.48±1.62)mmol/L,(t=5.972/10.112/7.969/7.305;P均為0.000)。
患者腦卒中后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與睡眠障礙有著直接關系,也是發生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有69%的可能性會伴有睡眠障礙,改善患者睡眠障礙,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壓水平[4]。
在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實行行為干預,可對患者血糖水平行良好控制,這主要源于行為干預可管控患者日常飲食,經規范治療和適量運動,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增強日常生活能力,保證睡眠質量[5]。有氧運動作為運動療法中的重要一項,是一種耐力性活動,其目的為增強人體對氧氣的吸入、輸送及使用能力,可加快調整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積極控制血糖,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改善患者免疫狀態,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比較對照組,經有效干預后PSQI各維度評分、血糖水平均更低(P<0.05)。可見,有氧運動聯合行為干預可實現相互作用,起到良好的干預效果,有效緩解患者精神抑郁和肌肉緊張,放松大腦皮質,提升睡眠質量,穩定患者血糖水平,維持良好的預后效果,有效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積極影響患者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