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麗華 林秀鳳 楊麗全
(1 莆田市第一醫院泌尿外科,莆田,351100; 2 莆田學院護理學院,莆田,351100)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起下尿路癥狀及排尿障礙的慢性病之一[1],其發病率與年齡有關,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極為常見[2],60歲時發病率可達50%以上,80歲以后可高達83.3%[3],發病機制不明,可能與上皮細胞和間質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遭到破壞有關[3]。調查發現,70歲以上男性群體有40%以上患有中度下尿路癥狀,不僅影響BPH患者的生命質量,而且可造成腹壓增高、尿潴留、腹股溝疝、內痔和脫肛等嚴重后果[4]。目前國內外對BPH患者生命質量的研究較為深入[5],深入評價睡眠質量的專項研究較為少見,個別研究從下尿路癥狀對BPH患者睡眠質量影響進行初步研究[6],但是基本上未能考慮到有較大比例的高齡BPH患者同時伴發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疾病,對研究結果造成偏倚[7]。本研究對老年BPH患者與對照組的睡眠質量進行調查,分析伴發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對其睡眠質量的影響,以期更準確評價BPH患者睡眠質量狀況,為制定綜合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莆田市第一醫院就診的老年BPH患者315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66.95±5.39)歲。同時選擇在莆田市第一醫院健康體檢科就診并行前列腺超聲確診未患前列腺增生的106例,年齡≥60歲的老年男性為對照組,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66.39±4.68)歲。
1.2 納入標準 1)符合BPH診斷標準。由具有執業醫師資格副高職稱以上的臨床醫師根據診斷標準確診[8];2)年齡≥60歲的老年男性;3)既往無下尿路手術史;4)無認知障礙;5)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老年癡呆癥、智力障礙、嚴重聽覺障礙等疾病導致無法參與配合調查者;2)伴發泌尿系統炎癥、泌尿系統結石及腫瘤等疾病患者;3)合并嚴重心肺等臟器疾病患者。
1.4 剔除標準 調查進程中臨時決定不愿意配合者。
1.5 研究方法
1.5.1 調查工具 調查問卷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9]。Buysse DJ編制、劉賢臣漢化的PSQI有睡眠潛伏期、睡眠時長、睡眠效率、睡眠紊亂、自評睡眠質量、催眠藥物和日間功能等7個維度,各維度得分均為0~3分,PSQI總分為0~21分,總分高表示睡眠差。鄭棒等測評PSQI總量表的Cronbachs′ s α系數為0.734。2)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量表(IPSS)[8]。量表中計分的7個問題得分相加為下尿路癥狀總分,總分在0~7分、8~19分、20~35分歸類設定為輕度、中度、重度。3)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9]。各由20個條目組成,統計分析的SAS得分和SDS得分均采用標準分表示,標準分范圍均為25~100,SAS和SDS得分越高分別表示焦慮癥狀和抑郁癥狀越嚴重,SAS和SDS標準分≥50分作為伴發焦慮和伴發抑郁的確定標準。4)自制問卷,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狀況、伴發高血壓、伴發糖尿病等條目,高血壓和糖尿病采用病史和臨床檢查結果綜合評估。
1.5.2 調查方法 調查員均為莆田市第一醫院在職護士,邀請從事流行病學研究20余年的高校教師對調查員統一培訓現場調查方法,在統一指導語基礎上對2組研究對象采用面對面現場調查,研究對象為識字者由研究對象自行填寫,研究對象為未識字者由調查員逐條口述詢問,根據研究對象的回答予以記錄,問卷均當場收回。BPH組共發放問卷330份,收回有效問卷315份,有效率95.45%;對照組共發放問卷110份,收回有效問卷106份,有效率96.36%。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χ2檢驗、秩和檢驗和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BPH組和對照組基線比較 BPH組和對照組的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狀況、伴發高血壓、伴發糖尿病比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BPH組和對照組的年齡、SAS得分、SDS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BPH組和對照組基線比較
2.2 BPH組和對照組的睡眠質量比較 BPH組的PSQI總分(11.17±2.07)分,高于對照組的(8.42±2.2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676,P<0.05),BPH組的PSQI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BPH組和對照組的睡眠質量比較分)
2.3 BPH患者的睡眠質量與相關變量的相關性 BPH患者的年齡、抑郁、焦慮和下尿路癥狀與PSQI總分均呈正相關(r=0.161,0.330,0.444,0.347,均P<0.05)。見表3。

表3 BPH患者的睡眠質量與相關變量的相關性(r值)
2.4 影響BPH患者PSQI總分的單因素分析 年齡較大、文化程度為中專或高中、伴發高血壓、伴發糖尿病、下尿路癥狀中重度、伴發焦慮、伴發抑郁等組別的BPH患者PSQI總分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BPH患者的居住地、婚姻狀況與PSQI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影響BPH睡眠質量的單因素分析
2.5 影響BPH患者PSQI總分的多因素分析 將BPH患者的PSQI總分作為多因素分析的因變量,將挖掘出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年齡、文化程度、伴發高血壓、伴發糖尿病、下尿路癥狀、SDS得分、SAS得分等相關因素為自變量,進入水準0.05和剔除水準0.10下進行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建立的回歸方程為:PSQI總分=2.147+0.031×SDS得分+0.071×SAS得分+0.904×高血壓+0.664×糖尿病+0.749×下尿路癥狀,回歸方程有統計學意義(F=31.691,P=0.000),r2=0.339,調整r2=0.328。見表5。

表5 影響BPH睡眠質量的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n=315)
結果顯示,315例BPH患者的PSQI總分為(11.17±2.07)分,高于對照組的(8.42±2.20)分,提示經排除伴發高血壓、糖尿病、抑郁和焦慮等疾病影響之外,老年BPH患者的睡眠質量較差,研究結果與王晶晶等[10]對長春市258名老年BPH患者所測量的PSQI得分(12.00±2.58)分基本一致,但低于陳彩金等[7]對廣州市63例BPH患者所測量的(15.6±2.3)分。既往相關研究表明,導致BPH患者睡眠質量較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個人特征、不良行為生活方式、夜間尿頻、工作狀態和不良情緒[11]。個人特征如年齡增長、離婚狀態和獨居等;不良行為生活方式如飲酒、吸煙、刺激性飲食和鍛煉時間不足等;夜間尿頻是BPH患者最常見的下尿路癥狀,也是影響夜間睡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職業者的工作狀態不同,工作壓力較大的腦力勞動者,生活節奏較快,經常熬夜的不良睡眠習慣等均是可能原因之一;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等。
結果顯示,BPH患者的下尿路癥狀與PSQI呈正相關(r=0.347,P<0.05),與陳彩金等[7]采用相同量表測量的二者之間的相關系數r為0.304是基本一致的。多因素分析顯示,下尿路癥狀與BPH患者睡眠質量有關(β=0.749,P<0.05),與李彬[6]采用IPSS和PSQI在遼寧省的調查結果一致。下尿路癥狀較為嚴重,患者夜尿增多,睡眠中斷次數較多,而且老年人的睡眠潛伏期本身較長,疊加導致正常睡眠持續性受到嚴重干擾,導致睡眠質量較差。研究發現,伴發抑郁或伴發焦慮均是BPH患者睡眠質量較差的獨立危險因素。BPH患者除了因下尿路癥狀尋求醫療建議之外,也有較多的患者因為擔憂害怕癌癥、睡眠中斷、全身不適或尿失禁等尷尬狀態而尋求醫療幫助,越來越頻繁的尿頻或尿失禁也容易導致心理羞憤和郁悶,BPH病程長且癥狀容易漸進性加重,導致這些擔憂與日俱增,長時間的緊張、憂慮和羞憤,導致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改變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加重患者的睡眠障礙。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伴發高血壓是引起BPH患者睡眠質量較差的原因之一,張玉鵬等[12]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由于疾病原因,本身導致睡眠障礙和睡眠紊亂的比例較高,可能原因有高血壓會導致患者不同系統的臟器出現損害,使機體的睡眠中樞調控機制失衡,從而影響睡眠質量。結果顯示,伴發糖尿病也是BPH患者睡眠質量差的危險因素,王宗芳[13]對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調查發現PSQI總分為(11.42±6.38)分,提示糖尿病患者極易發生睡眠障礙。蔡璇等[14]認為糖尿病可以加重內分泌紊亂,且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遞質,從而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老年BPH患者睡眠質量較對照組差,受到下尿路癥狀的影響,也與伴發高血壓、糖尿病、抑郁、焦慮等有關。因此,應積極采用有效的措施治療多種原發疾病,減輕夜尿癥狀,加強引導老年BPH患者采用積極的放松訓練,減輕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本研究創新點在于分析伴發高血壓、伴發糖尿病等因素對老年BPH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不足之處在于未進行多中心研究,樣本代表性略顯不足,將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