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慧
(北京市豐臺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100075)
睡眠障礙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之中,而嬰幼兒的睡眠障礙盡管客觀存在,但其目前受重視程度遠無法同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群比較[1]。本研究選取北京市豐臺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睡眠障礙嬰幼兒56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小兒推拿對嬰幼兒睡眠障礙的改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市豐臺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收治的睡眠障礙嬰幼兒5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8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齡(2.51±1.73)歲,平均病程(3.04±1.57)個月。觀察組中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齡(2.63±1.82)歲,平均病程(2.86±0.93)個月。2組患兒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兒家長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1)具有原發性睡眠障礙,6月齡~5周歲,性別不限;2)具有研究所使用干預手段的良好適應證;3)可依據研究所提供的方法完成干預,依從性良好,家長可提供完整數據以供分析。
1.3 排除標準 1)具有先天性器官功能障礙或遺傳疾病;2)入組時正在接受包括睡眠障礙在內的各類疾病藥物治療;3)尚處于疾病急性期內;4)嚴重哭鬧,無法干預。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給予家長一般性睡眠指導:包括調整進食時間以及攝食量,適當改變家居環境,為兒童提供睡眠安撫玩具,加大兒童每日的活動量,增加白天的光照時間,培養正常睡眠節律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小兒推拿干預:推坎宮穴2 min,按揉太陽穴3 min,搓揉耳背高骨30次,摩擦囟門5 min,用拇指掐按患兒心經10次,揉勞宮穴10次,揉搓涌泉穴100次,將穴位揉至發熱,利用醫師拇指對兒童雙側中指螺紋面逆時針推磨3 min。推拿1次/d,20 min/次。2組的治療時間均為14 d。
1.5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睡眠障礙評分。采用SPIEGEL量表對兒童的睡眠障礙嚴重程度進行測評,該量表包括“入睡困難”“夜間睡眠時間”“夜醒次數”共3個維度,每個維度的評分在0~6分,以分數高表示相應的癥狀嚴重程度高[2]。記錄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2組的睡眠障礙改善效果。
1.6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為睡眠障礙相關癥狀完全消失,SPIEGEL量表評分降低幅度>90%。顯效為睡眠障礙相關癥狀明顯好轉,SPIEGEL量表評分降低幅度>70%且≤90%。有效為睡眠障礙相關癥狀改善,SPIEGEL量表評分降低幅度>40%且≤70%。無法滿足以上級別判定標準則為無效[3]。

2.1 2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睡眠障礙評分 2組患兒在治療后的睡眠障礙評分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的組間比較中,睡眠障礙各維度評分均為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睡眠障礙評分分)
2.2 2組患兒的睡眠障礙改善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睡眠障礙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的睡眠障礙改善效果比較[例(%)]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2組患者在干預過程中均未發生不良反應。
嬰幼兒存在的睡眠障礙主要包括夜間睡眠時間缺乏,睡眠過程中易驚醒,入睡困難等,長期睡眠質量不足也會導致兒童免疫力缺陷等問題發生[4],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仍然需要對嬰幼兒的睡眠障礙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
中醫將兒童的睡眠障礙歸屬到夜驚以及夜啼的范疇之內。依據中醫的理論,嬰幼兒的睡眠障礙也可以分為眾多類型,其中以心經積熱屬最高發的亞型,認為兒童將養過度,火熱之氣內體熏灼,兒童體內熱氣聚集而心火上亢,陰不制陽,心神失安導致晚間持續啼哭,而夜間難寐更使陽氣損耗過度,日間精神缺乏,形成惡性循環[5]。
推拿是較為特殊的中醫物理治療方法,對于睡眠障礙的患兒,可起到安神靜心、扶助陽氣的效果,并提升免疫力。另外由于本質上均沒有使用任何藥物(包括中藥以及西藥),所以也并不存在藥物異常反應的風險。
綜上所述,針對嬰幼兒睡眠障礙,采用以推拿方法為主的干預策略,可有效提升患兒睡眠質量,降低睡眠障礙,且干預操作的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