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萍
(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大連,116400)
普外科是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的科室,手術部位主要涉及肝臟、甲狀腺、胃腸等。普外科患者在手術治療前后很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軀體功能和睡眠質量,加重手術應激反應,增加了手術風險[1]。選取我院急診科莊河市中心醫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手術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中心醫院急診科莊河市中心醫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手術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24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52.23±6.45)歲,消化道手術10例,肝膽手術17例,腹外疝修補術13例,其他3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22例,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52.23±6.45)歲,消化道手術12例,肝膽手術15例,腹外疝修補術11例,其他5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年齡18~75歲;2)單純外科疾病,未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或并發癥;3)意識清楚,能順利溝通[2]。
1.3 排除標準 1)合并顱腦損傷、惡性腫瘤等嚴重并發癥;2)合并昏迷、認知功能障礙[3]。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 包括術前不良習慣糾正、生活習慣指導、術后用藥指導等,
1.4.2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情緒疏導和睡眠護理 1)情緒疏導:心理評估與疏導,患者入院后幫助其盡快熟悉醫院環境,根據其文化程度進行宣教,通過交流,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訴求,耐心解決患者的顧慮,幫助其建立治療的信心。同時,還應當與患者家屬交流溝通,告知其手術期間的注意事項,對于術后不適、疼痛如何處理等[4];2)睡眠護理[5]:a.對患者進行睡眠衛生知識宣教,睡前避免飲用濃茶、咖啡等;b.對于中度睡眠和情緒障礙的患者,應給予抗焦慮或輔助睡眠藥物,服藥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c.對于重度情緒障礙和睡眠障礙的患者,應當采用多學科干預綜合療法。
1.5 觀察指標 1)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評估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SAS>50分即存在焦慮,SDS>53分即存在抑郁,得分越高,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6];2)使用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r,PSQI)記錄患者的睡眠情況,得分越低,睡眠狀況越好[7];3)采用自擬問卷記錄并比較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和SDS得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的SAS和SDS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焦慮/抑郁情緒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和SDS評分分)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PSQI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的PSQI量表得分顯著降低,表明觀察組的睡眠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PSQI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5.35%)顯著高于對照組(74.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普外科通常每天收治的患者數量較多,病情復雜多樣,多需要手術治療,護理難度大。由于患者對自身疾病、手術治療等相關知識缺乏正確認知,可能出現過度焦慮緊張的心理,部分患者甚至拒絕配合手術治療,影響了治療效果。因此,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能夠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穩定患者的心理,改善患者術前的焦慮狀態,具有重要意義[7]。
患者入院后,應當向其介紹醫院的基本情況,以便患者盡快熟悉環境,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術中醫護人員盡量用溫和的態度準備開展手術,對于特別緊張的患者,應及時安撫,緩解其緊張情緒。術后應當耐心與患者交流,告知患者手術情況,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多與家屬溝通,爭取他們的配合。研究發現,情緒疏導聯合睡眠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普外科術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其睡眠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