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敏 何玲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重慶,401120)
高血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大多數集中出現在老年人身上,為此需要科學地選擇降壓藥物。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也在呈上升趨勢[1]。若患者無法良好控制血壓穩定將引發各種并發癥,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對患者的各項主要器官造成損害,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慢性腎病等,同時會對血管造成損害,使得患者動脈硬化甚至閉塞,最終導致患者致殘、致死[2-3]。因此強化對高血壓疾病的預防與護理,能夠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改善。現選取76例患者進行研究,就如何做好臨床護理工作而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渝北區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高血壓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8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58.6±4.3)歲;觀察組中男19例,女19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60.8±3.6)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學倫理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1)均為高血壓確診患者;2)年齡>18歲,無年齡上限以及性別要求;3)無意識障礙以及精神疾病史;4)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患者基礎狀況較差;2)存在嚴重心臟疾病、肝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等疾病;3)妊娠期以及哺乳期;4)存在傳染疾病:艾滋病、乙肝、梅毒等;5)患者以及家屬不愿參與。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如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利用家庭成員和社會支持系統,使患者得到同情、關愛、幫助,助其建立安全感,提高其心理承受力。2)采用森田療法,a.絕對臥床期,隔離1周,禁止與他人談話、會面等,除進食外,其余時間均臥床;b.輕作業期,禁止談話、交際,臥床時間限制8 h左右,白天需接觸陽光和空氣,晨起朗讀古詩詞,晚上寫日記,3~7 d;c.一般作業期,可隨意選擇田間勞動、手工操作、打掃衛生等,禁止游戲、交際、共同作業、體操以及無目的散步等,只是自己做事或者讀書,持續10 d左右;d.生活訓練準備期,各自回到日常生活中,書寫以行動為準則的日記,交給醫生批閱[4-5]。3)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保持病室溫濕度適宜,空氣清新,房間光線適宜,床褥不宜太軟或過硬,枕頭適中,囑咐患者睡前泡腳,睡前6 h內禁止飲用濃咖啡或者濃茶等飲品[6]。
1.5 觀察指標 護理前后利用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對2組患者睡眠質量進行比較,滿分為21分,分數越低說明睡眠質量越高,同時在護理前后利用SAS焦慮評分表對組間患者焦慮情況實施比較分析,50分以上說明存在焦慮情況,分數越高,焦慮情況越嚴重[7-8]。

2.1 2組患者睡眠質量比較 2組患者護理前睡眠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均有所降低,其中,觀察組評分降低幅度更大(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睡眠質量比較分)
2.2 2組患者焦慮評分比較 護理前,組間患者焦慮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焦慮評分比較分)
本次研究相較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觀察組經綜合護理干預后不僅患者負面情緒得到有效控制,并且睡眠質量得到顯著改善,總體效果顯著(P<0.05)。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在控制患者高血壓病情的同時可極大地提高睡眠質量,控制其情緒穩定,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大力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