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良 林慶華 蔡海鶯
(福建省漳州市人民醫院,漳州,363000)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一種具有極高發病率的疾病,患者在發病后會出現胸悶氣短、咳嗽等癥狀,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當前,無創呼吸機被廣泛用于慢阻肺的治療中。而在為患者治療時,配合有效護理干預,對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命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人性化護理干預屬于一種將患者作為中心的干預模式,選取我院收治的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慢阻肺患者126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漳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慢阻肺患者12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3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25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2.80±6.34)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34±0.65)年。對照組中男34例,女27例,年齡52~80歲,平均年齡(63.25±6.51)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50±0.72)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已確診慢阻肺病患者;2)均為入院治療患者;3)對研究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1)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2)合并惡性腫瘤;3)患有精神類疾病。
1.4 研究方法
1.4.1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 關注患者病情改變情況,并為患者開展藥物、飲食等常規干預。
1.4.2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人性化護理
1)鼻面罩護理:對呼吸機各項參數進行調整,將呼吸機調整為雙相氣道正壓模式,按照患者自身耐受情況,對通氣時間進行調整,保障患者在治療期間能夠維持較好的舒適度,并對患者的體位進行合理調整,確保患者舒適。將患者口鼻的實際尺寸確定好,為患者挑選合適的鼻面罩,為患者佩戴鼻面罩和使用呼吸機前應對患者呼吸道進行清理,觀察患者各項功能是否正常。佩戴鼻面罩時,應確保鼻面罩松緊度合適,以改善患者的舒適度,同時也應將鼻面罩的防滑落工作做好,并對電源狀態進行明確。開機后要對濕化液體及時進行添加,避免并發癥出現,同時還應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2)人性化生活護理:在日常生活中應對飲食進行合理控制,同時應該選擇膽固醇低的食物,提升患者機體中的蛋白、維生素等,確保患者營養均衡,而且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對膳食方案進行調整,要讓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飲水。如果患者有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吸煙、酗酒等,要積極改正,并且告知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積極增加體育鍛煉。用藥期間,應根據醫生要求合理用藥,不可根據自身情況自行增減藥物量及使用頻率;3)呼吸道護理:為患者治療前應對患者的口鼻情況進行檢查,特別是應對患者呼吸道內是否有異物情況進行檢查,在確保患者呼吸道沒有異物的情況下,患者取平臥體位,采用濕化處理方式,對患者的呼吸道異物進行處理,從而確保患者呼吸道干度與濕度可以維持在平衡狀態下;4)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與患者積極溝通,提供人性化心理干預,同時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使患者增強對疾病的治療信心,以提升治療依從性與積極性。
1.5 觀察指標 1)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右心功能不全、自發性氣胸、肺動脈高壓、顏面部壓瘡、慢性呼吸衰竭等并發癥發生率;2)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2組的睡眠質量[2],包括7個大項,總分21分,分值與患者睡眠質量呈反比關系,得分越低睡眠越好;3)血氣指標:檢測及統計2組的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和度、氧分壓;4)統計2組的住院時間。

2.1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2.2 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分)
2.3 2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氧分壓顯著高于對照組,二氧化碳分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2.4 2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為(8.03±1.69)d,對照組為(11.46±2.84)d,觀察組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23,P=0.00)。見表4。

表4 2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近年來,受人們生活習慣改變等因素的影響,慢阻肺的發病率呈現升高的趨勢,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均造成了一定影響。當前,對慢阻肺的傳統護理干預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自身實際需求,特別是對于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慢阻肺患者來說,常規護理干預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患者的自身需求,并且在臨床上很難被患者接受,因此,為患者治療時應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以幫助患者提升治療效果[3]。
人性化護理干預屬于一種應用十分廣泛的干預模式,其通過為患者開展呼吸機干預,并按照患者情況對呼吸機各項參數、呼吸機通氣時間進行合理調整,以確保患者在舒適的狀態下接受治療;在無創呼吸機護理期間做好生命體征監測,從而對幫助患者維持血氧飽和度、氧分壓及二氧化碳分壓平衡穩定具有重要意義[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氧分壓顯著高于對照組,二氧化碳分壓顯著低于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為患者開展人性化生活干預,按照患者自身情況為其制定合理的飲食干預,并對患者不良習慣及時糾正,同時在治療期間按照醫生要求合理用藥,告知患者不可自行增減藥物,對幫助患者降低并發癥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在整個護理期間,幫助患者將呼吸道內的異物及時清除,及時做好生命體征監測工作,并實施人性化心理干預,從而提升睡眠質量和縮短住院時間。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PSQI評分和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慢阻肺無創呼吸機患者的并發癥,提升睡眠質量,改善血氣指標,縮短住院時間,值得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