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利敏,虞慧嵐,宋明亮,侯康佳
(1.大連理工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4;2.安徽醫科大學,合肥 230032)
自從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推行后,結合智慧城市的發展,智慧化母嬰產品層出不窮,較為引人注目的是近年來興起的智能母嬰室建設,然而智能母嬰室處于實驗發展階段,母嬰室APP的發展也尚未成熟,用戶需求無法很好地被滿足。因此,文章通過歸納用戶體驗與用戶需求之間的相互同關聯要素構建母嬰室建設的功能評價模型,利用層次分析法進行量化權重排序,并設計方案進行驗證,為母嬰室APP設計提供參考。
唐納德·諾曼的用戶體驗是指用戶和產品或者系統交互中的所有相關內容,用戶在體驗產品、系統或服務環節的前、中、后階段都可能受到主觀感覺的影響,所以針對用戶體驗的分析,用戶的的滿意度與喜歡程度比重占據支配地位。針對用戶體驗的量化研究方法逐漸多樣化,吳茜媛等采用層次分析法對用戶體驗進行了整體建模,有效地找出e-Learning系統在用戶體驗方面的不足;劉寶順等人通過SD問卷調查獲得用戶對各指標的評價,再運用粗糙集理論計算出關鍵指標,并采用TRIZ理論和QFD法分別從技術功能維度和美學情感維度提出打印機設計改進措施;許曉云等人針對改良設計提出將角色分析與層次分析兩種方法相結合構建新的評價方法,得出并比較原型設計與期望型設計需求比重值,對于設計方案改進與評估具有指導作用。
本研究以用戶體驗層級和要素為基礎,結合用戶需求層次理論,建立用戶需求與用戶體驗之間的映射模型作為母嬰室APP 用戶體驗的評價指標,再應用AHP進行用戶體驗評價,以獲取用戶體驗要素的優先級,指導母嬰室APP的設計。
層次分析法作為一種多準則決策方法,不同于單一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將一個龐雜的決策問題巧妙的運用一個有條理的遞階層次結構來表示,進一步根據用戶的主觀能動判斷與科學的計算獲得備選方案的優先級排序。基于此,針對層次分析法的研究學者們相繼提出區間判斷、模糊分析、灰色關聯等概念理論,推動了層次分析法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
通常應用層次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6個步驟:一是需將預期分析的問題或要決策的方案當做一個系統;二是收集整理與目標問題或決策有關的不相同的要素或指標;三是將要實現的目標視為目標層、指標或要素作為準則層和方案層來構建層次模型;四是利用各層級兩兩元素之間的比值構造判斷矩陣;五是進行矩陣求解和矩陣一致性檢驗,獲取各個指標的權重;六是依據權重結果進行決策。
層次分析法作為一種結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不僅可以實現定性取得用戶主觀的評價判斷,同時能定量分析用戶體驗主觀因素,實現準確地獲取用戶體驗結果。基于此,文章結合用戶的需求與用戶體驗來構建其映射評價模型,利用層次分析法獲取該評價模型的權重要素排序,這種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可以保證權重排序結果的科學性。
圖1 用戶體驗五要素框架圖
圖3 方案一原型(D1)
圖4 方案二原型(D2)
移動母嬰室APP是為了實現母嬰人群便利地使用母嬰室、分享育兒經驗而開發的功能型應用,其用戶主要是新生嬰兒家庭的父母。從生理特征層面來說,孕育新生嬰兒的父母為中青年群體,尤其是母親,她們是母嬰平臺應用的主要使用者。在新事物接受方面,中青年群體能接受新鮮事物,但對過于個性張揚的事物認可度普遍不高。同時,考慮到特殊人群成為新生父母后,保障他們能夠簡單和準確地使用新事物是必須要進行合理設計的;在認知審美方面,新生父母們多青睞生動的卡通形象色彩和造型,例如公主系的裙裝、動漫樂園的玩具等色彩與裝飾元素。在母嬰室APP使用訴求上,新生媽媽非常注重母嬰室的具體位置、設施與使用情況和相關母嬰用品的購買信息獲取。同時對他們來說母嬰室APP應該是功能較完備且操作簡便的,以實現出行在外時育兒的便利。
在新生父母的心理特征方面,新生父母帶嬰兒在外出行時,遇到哺乳等緊急情況無法滿足時,新生父母易產生負面的情緒,表現為對事物的耐心不足、情緒消極。因此,需要母嬰室APP具有實用完善的功能、簡便的操作以及舒適的界面與布局,以應對新生父母的需求;新生服務屬于較為年輕的群體,還要滿足個性化的個體需求。因此,在母嬰室APP設計中可以通過多樣化交互形式與反饋來實現個性化使用。
作為實用性質的母嬰室APP,最為重要的是其實際功能要素的提供,如母嬰室的查詢和使用等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功能。同時結合新生父母的生理、心理特征,母嬰室APP設計還應該要契合新生父母的審美品位、滿足其個性化的使用訴求,此外為了應對緊急情況下使用,母嬰室APP應要做到功能完善且操作簡便。
Garrete首次提出用戶體驗要素的概念,將用戶體驗分為了五個層次:表現層、框架層、結構層、范圍層、戰略層(圖1)。用戶體驗五要素對應功能型產品與信息型產品的內涵有所差異,智慧母嬰室APP屬于功能型產品,文章主要從功能型用戶體驗要素來進行分析。
表現層是產品給用戶的第一視覺印象。對應用類產品而言,表現層涉及視覺設計需明確“頁面元素大小、配色、布局優化”;框架層可以說是信息設計,是明確“位置與排序”的關鍵,決定了某個具體功能版塊、文案描述的位置排布;功能型應用產品的結構層主要是交互設計問題,用戶是如何感知產品的,產品是如何反饋于用戶,在各個環節是否有信息提示等;范圍層建立在戰略層基礎之上,需要明確“做什么”問題,即用戶更深入地使用某功能時,用戶對功能的感知與操控;戰略層在功能型應用中主要是用戶需求,用戶與用戶需求是重點關注對象。
根據用戶體驗五要素,結合母嬰人群使用APP的需求,確定智慧母嬰室APP的用戶體驗評價要素。基于前文用戶體驗中戰略層是應用設計的目標,以滿足用戶需求為主。文章將用戶需求貫穿于表現層、框架層、結構層和范圍層來確定用戶體驗的評價要素。(圖2)
1.用戶視覺體驗要素
針對母嬰室的應用軟件視覺要素表現為字體、觸摸區間的元素大小,符合基本設計規范;女性群體偏愛紅色、粉色等暖色調色彩,應用配色也應該以此為主;應用的頁面分格適宜扁平化、擬人化的風格特征,避免較極簡的風格,呈現出活潑、輕松、愉悅的視覺體驗。
2.用戶信息體驗要素
母嬰室APP信息設計與表達是其關鍵,頁面布局形式多樣且特征不同,如宮格式利于展示較多的圖文信息,列表式直觀傳達主要的內容,分模塊式可以實現分區各種信息,應根據信息內容選擇合適的布局形式;信息內容的重要性排序可利用位置擺放大小、高低來實現。針對母嬰室APP的信息類型與特點,文章結合使用多種頁面布局形式與排序,來實現信息體驗優化。
3.用戶交互體驗要素
交互設計包括交互的反饋、提示與交互形式。母嬰室APP應遵循應用交互設計原則,針對新手用戶設置首次使用的介紹指導;在用戶操作過程中還要設置加載狀態、糾錯提示等以避免錯誤操作;交互的形式設置如滑動、按壓等多形式,以適應不同的使用習慣與信息內容。
4.用戶功能體驗要素
用戶需求與設計目標共同決定了母嬰室APP的功能要素。智慧母嬰室APP功能要素主要是用戶模塊、母嬰室信息模塊、共享交流模塊、第三方信息模塊四個部分。母嬰室APP構建階段,母嬰室信息模塊與共享交流模塊是設計的主要目標。結合用戶需求,用戶信息模塊、第三方信息模塊比重開始上升。母嬰室信息模塊、共享交流模塊是母嬰室應用的主要元素。
母嬰室APP針對性較強,通過行為觀察、文獻查找和用戶體驗評價維度,歸納現有母嬰類主流應用軟件體驗設計要素,最終確定兩種類型的母嬰應用體驗要素(表1)。利用層次分析法構建母嬰室APP用戶體驗要素評價模型,并得出各項權重值。
表1 母嬰室APP用戶體驗形式
為了獲取各項用戶體驗要素的權重值,獲取較為準確的調研結果。選擇專家和消費者共同作為測評人員。共邀請5名專家用戶和25消費者用戶(15名男性、10名女性)。為獲取各指標權重值,以1~9分比例標度作為評判標準,利用層次分析法展開各評測指標相互對比,使之在1~9分比例標度完成。最終各項指標權重值如表2所示。
表2 各層級評價指標權重結果
通過上文求得的權重值對其進行一致性檢驗,一致性檢驗時,若
CR<0.1時,則說明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經過計算該判斷矩陣模型:CR=0.0173<0.1,S結果符合一致性檢驗,表明該判斷矩陣具有一致性。
由表2可知,母嬰室APP用戶體驗要素中:功能要素>信息要素>視覺要素>交互要素。四項體驗要素項細分的指標排序依次為:信息排序,母嬰室站點模塊,布局形式,信息交流模塊,配色選擇,視覺風格,交互形式,反饋提示,用戶個人模塊,商品購買模塊,激勵休閑模塊,界面元素大小。根據權重結果與排序,可以確定類型一設計要素的權重排序優先于類型二的設計要素。
為了驗證前文設計要素排序的準確性,文章進一步進行智慧母嬰室APP設計與實驗。文章共設計了兩種母嬰室APP方案,分別用D1、D2表示。方案D1、D2的設計分別按照類型一、類型二設計要素進行設計實踐,方案D1原型設計主要采取類型一中的用戶體驗要素作為設計參考(圖3),方案二原型設計主要采取類型二中的用戶體驗要素做為設計參考(圖4)。以此來區分兩種設計風格,同時探究不同的設計要素與形式對用戶體驗的影響狀況。
根據層次分析法,層次總排序可以計算某一層次所有因素對于總目標相對重要性的權值。可以預判表1中類型一、類型二設計形式的排名,其排名結果決定設計方案D1、D2的用戶偏好度。母嬰室用戶體驗要素的權重為:
W1=[0.018 0.076 0.065 0.115 0.231 0.608 0.607 0.443 0.164 0.084 0.043 0.037]
前文表2中已得出子準則層評價指標下類型一、類型二設計的判斷矩陣,并求得權重,每個子準則層評價指標下均可以得到相應的特征向
量Wi,將此12個特征向量按列依次排成一矩陣,可得:
所以,兩種類型設計優先程度的排序向量為:
可以得出,類型一設計要素排名大于類型二設計要素排名,即方案一應高于方案二的用戶體驗偏好。
優選2個方案原型,采用用戶調研評價的方式。將12項指標要素作為評價指標對每個方案分別進行評價,通過問卷調研兩種方案用戶的滿意程度,采用“五分制法”,分值從高到低賦予 5、4、3、2 和 1。最后對問卷調研結果進行統計,綜合得分較高的方案即為用戶滿意度較高的設計方案原型。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00份并全部收回,問卷質量用百分比表示,其中92%的問卷有效,8%的問卷視為無效,用戶問卷調研結果見表3。
表3 設計方案調研結果
綜上方案評分結果,可以得出方案一優先于方案二。與前文類型一、類型二設計要素排名結果相同,這表明了本文智慧母嬰室APP用戶體驗要素權重排序的合理性。
根據層次分析法在構建母嬰室APP設計與評價模型中的應用,通過調研母嬰人群、總結現有母嬰類應用軟件設計要素,歸納智慧母嬰室APP用戶體驗評價要素,并構建其評價模型。為了驗證評價模型結果的合理性,進一步進行了設計方案的驗證分析,通過用戶的調研結果,證實了智慧母嬰室APP用戶體驗評價模型的有效性。該評價模型表明了母嬰室APP設計時功能要素、信息是其設計的關鍵,視覺要素應以溫馨簡潔為主,同時交互要素應保持多樣化易于操作的形式。智慧母嬰室APP應用屬于功能型產品,其功能模塊的合理規劃、信息模塊的有效展示與獲取、用戶需求的滿足是其設計的主要方面;母嬰類應用用戶的生理與心理特征還決定了視覺要素也應該具有個性化與風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