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寧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無論是產業興旺,還是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沒有人才支撐,一切都無從談起。農業農村部門作為鄉村振興的牽總部門,尤其應重視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注重發揮人才作用,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但在鄉村人才振興中仍存在諸如鄉村人才活力不足等問題。筆者結合漯河市鄉村人才振興作一些探討和思考。
一、鄉村人才的發展現狀
(一)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大力培養農村人才
漯河市將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作為培養農村人才的重要抓手,加強培訓基地建設,建立了由155名農業專家組成的培訓師資庫。目前,全市已建立省級綜合基地2所,省級實訓基地2所,市級實訓基地13所,田間學校75所,其中2020年公布50所農民田間學校示范試點。按照程序和培訓要求,漯河市認真組織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工作。自2013年以來,全市已累計培訓高素質農民10 626人,學員滿意率達到99.4%。2019年,漯河市組織推薦3名農村實用人才參加河南省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班,組織50名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參加了漯河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技能提升培訓班。
(二)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
漯河市農業農村局非常重視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利用網絡課程,組織農技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連續2年組織開展農技人員能力提升培訓班。漯河市農業農村局已有5人取得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學位。
(三)搭建舞臺,促進農業農村人才發揮作用
一是發揮農技人員的作用。漯河市建立了市級農業農村工作專家庫,組織開展“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活動與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服務行動。通過舉辦農業技術講座、科技下鄉、科普宣傳、接受咨詢等活動,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普宣傳和技術培訓。2019年,全市共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7處,培育科技示范主體163戶,輻射帶動農戶1641戶,主推技術推廣率達95%。二是彰顯農村實用人才的風采。漯河市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表彰活動,全市創業典型事跡被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推廣宣傳。漯河市組織參加了河南省2019年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大賽,1名選手進入決賽并獲得優秀獎,尚曉良被評為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春鵬飛被評為“河南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2020年,漯河市3名選手進入河南省2020年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決賽并取得優異成績,漯河市農業農村局被評為優秀組織獎,并出席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分會場。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實用人才少且學歷偏低
截至2019年底,漯河市農村實用人才18 750人,具有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占57%,高中學歷的占40%,大專以上學歷的僅占3%。農業優秀人才缺乏,是制約漯河市鄉村振興的一大瓶頸。
(二)對農業人才的激勵不夠,人才活力未凸顯
漯河市農技人員承擔著保障全市糧食安全的使命和重任。農技人員冒酷暑、戰嚴寒,深入一線,工作非常辛苦,但全市未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相關獎勵工作。漯河市應開展市級“最美農技員”評選活動,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先進典型,在全社會營造重視農業、尊重農業科技人員的良好氛圍,提高他們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地位,激發農技人員投身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積極性。
(三)對農技人員的培訓力度有待加大
漯河市每年有機會參加培訓的農技人員不足1/10,培訓需求大,不利于農技人員更新知識,與時俱進,提高業務技能。
三、建議
(一)加強本土人才培養
本土人才是鄉村振興的主體。鄉村本來就蘊含著各類人才,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鄉村是人才的寶庫,蘊含著無窮的創造力,發現他、培育他,為鄉村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鄉村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就會釋放出來。
(二)吸引人才返鄉
葉落歸根、告老還鄉、反哺桑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城市人是從鄉村走出來的,或者他們的祖輩是從鄉村走出來的。很多人身上具有濃濃的鄉土情懷,他們愿意到鄉村去,為自己的家鄉作貢獻。這是一支十分珍貴的鄉村人才力量,重視他們的存在,從政策、制度和體制機制上給愿意返鄉的人留下一條返鄉的路,通過他們的示范作用影響和教育更多的人,不失為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途經。
(三)鼓勵人才下鄉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推動人才下鄉,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扎根鄉村的人才。建議暢通各類人才下鄉渠道,支持大學生、退役軍人、企業家等到農村干事創業。政府對農業支持與扶持的精確度有待提高,尊重農業和農民的社會文化還需進一步發展。因此,必須盡快破除影響和制約鄉村人才振興的體制機制,營造鄉村人才振興的政策與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