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并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能源與農村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質量密切相關,是全面落實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要基礎。目前,農村新能源基礎設施整體水平較差,能源緊缺的問題嚴重,導致我國新能源在農村建設中存在大量問題。因此,我們務必要對其深入分析并加以解決。
一、農村能源開發的主要方向
(一)水能和風能
就農村企業未來發展戰略而言,需要因地制宜運用各種新能源,如風能和水能。水資源是農業生產和民眾生活的必需品,要進一步提升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結合實際需要對水資源進行調配,為農業生產和民眾生活提供充足的能源支持,加快農村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工作。風能具有較強的發展潛能,且屬于一種可持續循環利用的資源,可以進行發電和灌溉。
(二)太陽能
太陽能是當前最為先進的一種循環能源,具備良好的清潔性特征。太陽能通常都是被人們使用在熱水器加熱、光伏發電以及采暖之中。2016年,國家能源局正式將農業光伏納入光伏扶貧項目的行列。光伏發電的原理就是借助光伏轉換技術,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為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提供需要的電能。氣溫較低時,農民可以借助采暖技術進行取暖,也可以利用玻璃、薄膜等材料搭建太陽能日光溫室,從而為農作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提供的能量。沼氣是生物質能利用的主要途徑之一,它既是能源設施,又是環境設施,還是肥料加工廠。將大量的柴火、秸稈物質以及人畜糞便進行沼化,在封閉的環境下借助微生物進行發酵,最終形成燃料、飼料或是有機肥料,這些物質能夠被用來發電,為人們的生活提供需要的電能。為不斷提升生物質能的利用效率,要充分結合各地區的情況建造沼氣池,全面實施燃料清潔工程的發展。
盡管當前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在新能源建設發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績,但因生產投資成本較大,生產規模較小,并沒有將新能源設備充分地加以利用,很多地區出現了嚴重的資源匱乏現象。同時,專業技術人員的嚴重缺乏,會對農村能源建設工作的全面落實形成諸多限制。
二、促進我國農村能源發展的對策
(一)轉變農民群眾的能源理念及環保意識
在全面實施能源環保工作的同時,我們還要對農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農民群眾對生態建設工作重要性的正確認識是能源開發和環保工作的基本前提。多措并舉,全面推進宣傳教育工作,是推廣農村能源建設的必要手段,也能為后續各項工作的實施給予良好的協助。
(二)調整農村能源結構,科學規劃項目建設
在實施農村能源建設的過程中,各地要依據實際情況對農村能源結構進行調整。如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就是通過對禽畜糞污及秸稈的綜合利用,變廢為寶,促進農業生態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產出的沼渣、沼液又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達到經濟、環境、能源、生態和諧統一,是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項重要舉措。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則,科學規劃生態示范園區項目建設,加強種養銜接,搞好農牧結合,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實現較快發展。
(三)加大農村能源發展資金投入
很多地區農村能源建設由于自身資金鏈運行出現問題,這就需要地方政府給予適當的輔助,積極鼓勵龍頭企業、社會各界進行投資,利用政府職能為農村能源發展創造良好基礎。
(四)重視新能源產品的推廣
近年,環境問題對于人民生活和社會進步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由于新能源能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所以農業農村部門應該建立和完善系統的新能源推廣制度,加大新能源產品和知識的推廣力度。
在農村地區經濟全面發展的新形勢下,堅定不移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需要加大力度提升農村能源的綜合利用水平,全面落實環境保護工作,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從而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個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