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向陽
河南作為農業大省,2020年辣椒種植面積在6.67萬hm2以上,年產量達2000萬t。與此同時,辣椒產業發展仍存在綜合性優良產品缺乏、栽培方式單一、病蟲害較為普遍及防治效果差等制約因素。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辣椒猝倒病
1.主要癥狀。辣椒猝倒病是由鞭毛菌亞門真菌屬的瓜果腐霉菌引起的病害。癥狀可分為爛種、死苗和猝倒。爛種是在種子發芽之前感染病原而發病造成種子腐爛。死苗是在種子發芽后子葉出土前感染病原而發病,造成死苗。猝倒是在幼苗出土后真葉未展開前感染病原而發病,造成近地表處的莖基部出現水漬狀病斑,逐漸變成黃褐色,病斑繞莖擴展,使秧苗病部逐漸縊縮,呈細線狀,失去支撐力,使仍保持綠色的上部倒伏在床土上,形成秧苗猝倒。
2.防治方法。選用抗耐病的品種,與非茄科蔬菜實行2~3年輪作。苗床應選擇地勢高、向陽、通風性好、排水方便的無病地塊。使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基肥,使用30%霜霉·惡霉靈300~400倍液浸種,使用惡霉靈、甲霜靈、多菌靈等處理苗床。苗床發現病株時,應及時拔除,并選用霜霉威鹽酸鹽、惡霉·甲霜、乙酸銅、甲霜靈等藥劑進行防治。
(二)辣椒疫病
1.主要癥狀。辣椒疫病是一種土傳病害,辣椒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幼苗發病,莖基部呈暗褐色縊縮,水浸狀,造成幼苗折倒和濕腐,而后枯萎死亡。葉發病,出現灰褐色邊緣不明顯的病斑,病葉很快軟腐脫落。莖部發病,多在莖基部和分叉處,初期出現暗綠色水浸狀病斑,后擴大為不規則形黑褐色斑,病部凹陷、縊縮,染病上端枝葉由下向上枯萎死亡。果實發病,初期果蒂部有開水燙狀、暗綠色、邊緣不明顯病斑,使整個果實腐爛,逐漸失水成黑褐色僵果。根系發病,出現褐色濕潤狀病斑,引起上部莖葉萎蔫死亡。
2.防治方法。選用抗耐疫病的新品種,與非茄科蔬菜實行2~3年輪作。結合深耕,定植后注意中耕松土,促進根系發育。及時追肥,注意氮肥、磷肥、鉀肥的合理搭配。高壟種植,雨后注意排水。用55 ℃溫水浸種15 min或用66.5%霜霉威水劑600倍液浸種12 h,沖凈后催芽。發病初期,可選用75%甲硫·錳鋅、37.5%氫氧化銅、70%乙鋁·錳鋅等藥劑,每7~10 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二、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一)白粉虱
1.危害規律。白粉虱為半翅目粉虱科害蟲,其成蟲、若蟲集中在幼嫩葉片背面吸食汁液,造成葉片褪色、變黃。白粉虱在溫室內以各種蟲態越冬,主要靠秧苗定植及通風時成蟲飛翔進行傳播,棚室與露地交替為害。
2.防治方法。一是生物防治。可人工繁殖釋放麗蚜小蜂。當辣椒上白粉虱成蟲在15頭/株以下時,按15頭/株的量釋放麗蚜小蜂成蜂,每隔14 d釋放1次,共釋放3次。二是物理防治。黃色對白粉虱成蟲有強烈的誘集作用。可在溫室內設置纖維板或硬紙板(1.00 m×0.17 m),涂成橙黃色,再涂上一層浸油,每667 m2放置32~34塊誘殺成蟲效果顯著。三是藥劑防治。蟲情嚴重時可選用2.5%聯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與25%噻蟲嗪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混合噴霧防治,或每667 m2用敵畏煙劑200~400 g,用背負式機動發煙器施放煙劑,或用80%敵敵畏乳油與水以1:l的比例混合后加熱熏蒸。
(二)茶黃螨
1.危害規律。茶黃螨為蜱螨目跗線螨科害蟲。茶黃螨發育繁殖的適宜溫度是16~23 ℃,相對濕度是80%~90%。由于6—7月溫度較高、雨水較多、濕度較大,特別有利于茶黃螨的繁殖。成螨和幼螨集中在辣椒幼嫩部位刺吸汁液,葉片背面呈灰褐色或黃褐色,油漬狀,葉緣向下卷曲,扭曲增厚,類似病毒病癥狀,果皮失去光澤變為黃褐色。
2.防治方法。一是合理輪作和間作。茶黃螨的發生輕重與農田輪作有密切關系。凡輪作田塊,由于改變了作物相,破壞了害螨的越冬場所,發病就輕。二是適期播種。茶黃螨的危害輕重與播種早晚密切相關。因此,要提早播種、移栽,爭取在茶黃螨盛發之前躲過其危害。三是加強田園清潔。在冬季、春季鏟除田間、田埂、路邊、溝邊等處的雜草,以減少越冬蟲口基數,從而減輕危害。四是藥劑防治。在發生初期,噴藥防治。可用藥劑有15%噠螨靈乳油3000倍液,5%霸螨靈(唑螨酯)懸浮劑3000倍液,10%除盡(溴蟲腈)乳油3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4000倍液,20%滅掃利(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0%三唑錫懸浮劑2000倍液。
辣椒作為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市場的需求量逐年上漲。因此,提高辣椒病蟲害的防治水平,可有效提高辣椒產量和品質,為辣椒種植業的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