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德 劉紅忠 王永克
近年,豫南地區夏玉米頻現黃化、心葉扭曲、心葉抽不出來的現象,有些是除草劑煙嘧磺隆系列產品造成的藥害,更多是玉米頂腐病的危害。只有仔細甄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早防早治,以免造成嚴重損失。
一、發病條件
玉米頂腐病可分為真菌型和細菌性2種。玉米植株喇叭口期遇到持續高溫易發生該病。特別是在高溫、多雨、強光照氣候條件下,易傷害葉片頂端的幼嫩組織,導致細菌入侵。加之玉米周期性的吐水和高溫氣候,有利于細菌的大量繁殖,造成葉片頂部組織大量腐爛。一般來說,低洼地塊、土壤黏重的地塊,玉米頂腐病發病較重。
二、發病癥狀
玉米植株從苗期到抽雄期都可發生該病。其癥狀復雜多樣。一般在植株第9片葉、第10片葉上開始表現癥狀。但受害最重的往往是第11~13片葉。
(一)頂腐病葉部病狀
1.葉緣切割型。感病葉片的基部或邊緣出現刀切狀,葉緣和頂部褪綠呈黃亮色,嚴重時1個葉片的半邊或全葉脫落,只留下葉片中脈以及中脈上殘留的少量葉肉組織。
2.葉片枯死型。葉片基部邊緣褐色腐爛,葉片有時呈撕裂狀或斷葉狀,嚴重時頂部4~5葉的葉尖或全葉枯死。
3.扭曲卷裹型。頂部葉片卷縮成直立長鞭狀,有的在形成鞭狀時被其他葉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弓狀,有的頂部幾個葉片扭曲纏結不能伸展,纏結的葉片常呈撕裂狀或皺縮狀。
4.葉鞘、莖稈腐爛型。穗位節的葉片基部變褐色腐爛的病株,常常在葉鞘和莖稈髓部也出現腐爛。葉鞘內側和緊靠莖稈葉鞘皮層呈鐵銹色腐爛,剖開莖部,可見內部維管束和莖節出現褐色病點或短條狀變色,有的出現空洞,內生白色或粉紅色霉狀物,刮風時容易折倒。
5.彎頭型。穗位節葉基和莖部發病發黃,葉鞘莖稈組織軟化,植株頂端向一側傾斜。
6.頂葉叢生型。有的品種感病后頂端葉片叢生、直立。
7.敗育型或空稈型。感病輕的植株可抽穗結實,但果穗小、結籽少。感病嚴重的植株雌穗、雄穗敗育、畸形而不能抽穗或形成空稈。
(二)真菌(鐮刀菌)頂腐病和細菌性頂腐病癥狀區別
1.真菌(鐮刀菌)頂腐病在玉米苗期至成株期均表現癥狀。心葉從葉基部腐爛干枯,緊緊包裹內部心葉,使其不能展開而呈鞭狀扭曲;或心葉基部縱向開裂,葉片畸形、皺縮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開莖基部可見縱向開裂,有褐色病變。重病株多不結實或雌穗瘦小,甚至枯萎死亡。病原菌一般從傷口或莖節、心葉等幼嫩組織侵入,蟲害尤其是薊馬、蚜蟲的危害會加重病害發生。
2.細菌性頂腐病在玉米植株抽雄前均可發生。典型癥狀為心葉呈灰綠色失水萎蔫枯死,形成枯心苗或叢生苗。葉基部水浸狀腐爛,病斑不規則,褐色或黃褐色,腐爛部有或無特殊臭味,有黏液。嚴重時用手能夠拔出整個心葉,輕病株心葉扭曲不能展開。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流行,害蟲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傷口利于病菌侵入。細菌性頂腐病多出現在雨后或田間灌溉后。低洼或排水不暢的地塊發病較重。
三、防治技術
一是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帶出田外處理并及時用藥劑進行防治。二是建議選擇合適的藥劑,真菌和細菌一起防治,最好配合殺蟲劑和葉面肥,既能消滅病蟲害,又能促進植株健壯生長。三是早發現、早施藥。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菌毒清水劑、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等殺菌藥劑對葉心噴霧。扭曲心葉則要用刀縱向剖開。施藥重點要對準病株心葉,發病株應適當增加藥液量,根據發病情況防治1~2次。粘連在一起的葉片可用刀尖或錐子挑開,促進頂端生長和雄穗正常發育,挑開的葉片在通風和日曬條件下,發病組織會很快干枯,可有效控制病害發展。
四、玉米頂腐病與玉米田苗后除草劑藥害的主要區別
一是頂腐病玉米植株葉片中間沒有黃化斑,主要形成黃、白、綠相間的條紋狀。而玉米苗后除草劑藥害主要是不規則的斑點、黃化,嚴重者干枯。二是頂腐病往往有病原菌,腐爛處常常有股臭味,褐色壞死,有黏液流出。而苗后除草劑藥害一般沒有病原菌或異味。三是頂腐病新葉受害嚴重時用手很容易拔出整個心葉,輕病株心葉扭曲不能展開,心葉腐爛由內向外。而玉米苗后除草劑藥害新葉雖然受害,但是沒有爛掉,即使外部有腐爛,但是中心是正常的不太容易拔出。四是頂腐病病株往往有蟲蛀狀坑道,而玉米苗后除草劑藥害植株沒有蟲蛀狀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