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計雙
【摘要】? ? 近年來,我國托育機構數量激增,質量卻不可知,尤其是托育機構的課程紛繁復雜存在諸多問題。本研究通過對33所規模和影響力較大的托育機構官網課程資料進行內容分析,從而了解托育機構課程現狀,發現問題以促進我國托育事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 ? 互聯網信息搜集? ? 托育機構課程? ? 現狀分析
在我國,尤其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逐漸成為民生熱點問題。2019年被稱為我國托育元年,國家緊鑼密鼓出臺一系列政策,規范托育頂層設計,為托育行業發展奠定基礎。家長重視程度提高、托育需求迅速上漲,這些都為托育行業發展帶來機遇,使得近年來托育機構遍地開花。托育機構雖數量激增,質量卻不可知,尤其是托育機構的課程紛繁復雜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嬰幼兒健康成長。本研究旨在了解托育機構課程現狀,發現問題并提出建議,以促進我國托育事業健康發展。
一、研究設計
關于托育機構課程,經查閱資料發現目前還沒有明確定義。依據國家衛健委頒布的《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托育機構是指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托育服務的機構。0-3歲嬰幼兒課程是實現嬰幼兒教養目標的手段,是幫助0-3歲嬰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1結合以上概念,本研究將托育機構課程定義為: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各種托育服務的機構安排的旨在幫助0-3歲嬰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我國托育機構課程現狀。本研究選取33所規模較大(全國加盟門店累計超三千家)和影響力較大(近年來多次互聯網托育排名位次靠前)的托育機構為研究對象,在互聯網上搜集了這33所托育機構官網的課程資料。通過內容分析法,將所得課程資料納入編碼系統再運用SPSS進行量化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從而了解托育機構課程現狀。
二、托育機構課程的現狀分析
本研究對托育機構課程資料從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五個維度進行分析。
2.1課程理念維度
一般來說,課程理念是人們對課程的根本觀點和基本看法。2目前國內0-3歲早期教育機構習慣性地借用國際上著名的學前教育理論作為本機構的課程理念。3研究中發現有30所托育機構列出了自己的課程理論基礎,排名前三位的課程理論基礎依次為:蒙臺梭利教育理論、多元智能教育理論和腦神經發展科學。
2.2課程目標維度
課程目標是課程研制者對于課程價值取向的準確定位。4《托育機構管理規范(試行)》指出:“托育機構應當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促進嬰幼兒在身體發育、動作、語言、認知、情感與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研究發現,托育機構對于課程目標表述排名前三的關鍵詞由高到低依次為:潛能開發、入園適應和習慣培養。
2.3課程內容維度
課程內容是實現課程目標的載體,主要解決的是“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5
從托育機構開設的具體課程內容上分析:托育機構開設的課程紛繁復雜,排名前三位的課程由高到低依次為:音樂、英語、運動。將這些課程歸入六大領域,得出各領域的具體課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為:藝術27.0%、認知21.0%、語言18.8%、運動14.7%、情感社會11.3%、生活7.2%。
2.4課程實施維度
課程實施是將課程方案付諸實施的過程。6托育機構的課程實施主要體現在一日活動安排和活動方式方法上。
從一日活動安排上分析,69.7%的托育機構沒有明確介紹一日活動安排,明確介紹一日活動安排的托育機構其具體安排形式可分兩大類:課表型、一日作息型。其中課表型具體安排為上、下午具體課程設置,一日作息型具體安排為:入園晨檢、早餐、學習和游戲活動、午餐、午睡、間點、學習和游戲活動、晚餐、離園。
從托育機構課程的活動方式上分析:90.9%的托育機構以集體活動方式為主;3.0%的托育機構以小組活動方式為主;6.1%的托育機構以個別活動方式為主。從托育機構課程的活動方法上分析,托育機構在課程活動方法表述上使用的關鍵詞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教學、動作練習、藝術創作、繪本閱讀、游戲、生活實踐等。
2.5課程評價維度
課程評價指依據課程的實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價值,收集和提供論據,從而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
研究發現:所有托育機構均沒有明確介紹其課程評價,其中30.3%的托育機構有嬰幼兒發展測評,有的托育機構依據嬰幼兒發展測評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教學。
三、托育機構課程的存在問題及原因
3.1課程理念適宜性有待考量
首先,托育機構課程理論基礎所研究的對象多為3-6歲兒童并非0-3歲嬰幼兒。兩者雖年齡相近但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有很大不同,適用于3-6歲兒童的課程理論不見得適用于0-3歲嬰幼兒,應選擇針對0-3歲嬰幼兒的相關理論作為托育機構課程理論基礎。
其次,托育機構課程理論基礎多為國外引進,用其直接來指導我國托育機構課程實踐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現象,應先進行本土化加工改造,轉變成適合我國嬰幼兒的本土化課程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導我國托育課程實踐。
總之,托育機構的課程理念適宜性有待考量,深入其原因可能在于:針對0-3歲嬰幼兒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很少;托育機構直接照搬國外課程理論,沒有進行本土化改造;托育機構對其引進課程理論缺乏深入學習和貫徹執行。
3.2課程目標籠統化且存在“超綱現象”
首先,多數托育機構的課程目標籠統化。多數托育機構課程目標不夠明確具體并且不成體系,會導致課程內容繁雜散亂從而削弱課程整體效果。
其次,有些托育機構的課程目標存在“超綱現象”。有些托育機構在表述課程總目標時,提出“全能人才”、“世界公民”、“卓越學術表現”等關鍵詞,這些詞匯明顯超出了0-3歲嬰幼兒的可能發展水平,不利于嬰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總之,多數托育機構的課程目標籠統化且存在“超綱現象”,深入分析其原因應在于:托育機構課程目標不完善缺乏整體研究設計;對0-3歲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不了解;有些托育機構為吸引家長眼球而盲目夸大課程預期效果。
3.3課程內容片面發展且盲目追求特色
首先,部分托育機構課程內容片面發展。托育機構課程內容應涵蓋0-3歲嬰幼兒發展六大領域。多數托育機構課程過于強調藝術領域,部分托育機構課程忽視情感社會性和生活兩大領域,不利于嬰幼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其次,有些托育機構盲目追求特色。嬰幼兒應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個性化發展。但研究發現,有些托育機構為追逐市場經濟利益和滿足家長不當需求,盲目開設時髦特色課程,如英語、電子課程、瑜伽等,而這些課程對0-3歲嬰幼兒發展是否適宜還有待考量。個別托育機構特色課程多達10門以上,數量和所占課時甚至超過六大領域基本課程,如此舍本求末會對嬰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總之,部分托育機構課程內容片面發展且盲目追求特色,深入分析其原因應在于:托育機構課程建設不夠科學規范缺乏監管和指導;忽視0-3歲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及需求;盲目追逐經濟利益和滿足家長不當需求。
3.4課程實施刻板化且存在幼兒園化傾向
首先,托育機構課程實施刻板化。當前多數托育機構發展實行加盟模式,由總部提供所有課程和教師培訓,而對加盟者相關專業背景零要求。這種加盟模式容易導致課程機械傳遞,課程實施者不懂課程不懂嬰幼兒只是盲目機械完成課程流程,不能因材施教靈活調整,從而造成托育機構課程實施刻板化。
其次,托育機構課程實施存在幼兒園化傾向。部分托育機構課程的一日活動安排和活動方式方法仿照幼兒園進行,不符合0-3歲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
總之,托育機構課程實施刻板化且存在幼兒園化傾向,深入分析其原因應在于:托育機構為追求利益最大化急于搶占市場而盲目降低門檻加盟擴張;托育機構不懂0-3歲嬰幼兒發展和保教,簡單機械照搬幼兒園模式;托育機構人員配備不足,大班額現象普遍存在,影響個別化教育實施。
3.5忽視課程評價
托育機構普遍忽視課程評價,部分托育機構重視嬰幼兒發展測評。深入分析其原因應在于:托育機構缺乏課程監管;課程評價發展較慢。
參? 考? 文? 獻
[1]顧明遠.教育大詞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顧明遠.教育大詞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99
[4]洪秀敏.托育服務亟待破解三大“瓶頸”[N].中國人口報,2020-02-19(003).
[5]楊雪燕,井文,王灑灑,高琛卓.中國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實踐模式評估[J].人口學刊,2019,41(01):5-19.
[6]洪秀敏.新時代“幼有所育”的責任與使命[J].教育發展研究,2018,38(Z2):3.
[7]童連.上海幼兒托育問題研究[J].科學發展,2018(10):97-105.
[8]楊菊華.理論基礎、現實依據與改革思路:中國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發展研究[J].社會科學,2018(09):89-100.
[9]劉婷.0-3歲早期教育機構課程設置的個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10]李敏誼.美國早期教育課程模式與當代中國早期教育課程改革[J].學前教育研究,2009(0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