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蘇
摘 要:基于月河美術資源的小學高段水墨畫創作,重點圍繞尋找創作內容、實施創作策略兩個方面進行探索,豐富學生水墨創作形式、表現形式和組織形式。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把地域文化融進美術課堂教學,成為美術學習的補充、拓展和延伸,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關鍵詞:月河美術資源 寫生 創作 水墨語言
小學高段美術課除技能、技法外更加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水墨畫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現在小學高段水墨畫創作的教學,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長期影響,我們可以看到存在這樣的現象:
1.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不夠,不會主動尋找創作素材。小學階段學生創作題材依賴教師,個人主動性不強,較少通過自己觀察與發現來尋找創作素材。
2.教材中水鄉題材傳統水墨較多,學生創作形式以臨摹為主。教材中水墨課程無法體現本土特色,水鄉題材對傳統技法要求比較高,學生的創作形式還以臨摹為主。
3.教材中水墨作品表現語言較為成人化,形式材料不夠豐富。原有教材中兒童水墨畫與成人水墨畫相差不大,少了一份童趣,多了幾分成熟,缺少兒童“味”。
綜合以上狀況,如何把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內容融進課堂教學,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水墨的創作能力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重點從基于月河美術資源的兒童水墨圍繞尋找創作內容、實施創作策略兩個方面進行探索。把地域文化融進美術課堂教學,成為平日美術學習的補充、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
一、基于月河美術資源的兒童水墨創作內容
月河是嘉興市區現存規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鄉城市特色的歷史街區,從中我們可以挖掘兒童水墨創作的內容,從表現內容上分成以下幾個類別:
二、基于月河美術資源的兒童水墨創作實施
在月河美術資源的兒童水墨創作實施中,不僅考慮水墨創作形式,同時也考慮表現和組織形式,在實踐過程中采用以下形式進行操作。
1.豐富月河美術資源的創作形式
(1)寫生——引導學生在充分觀察、欣賞、感悟、分析的基礎上開展寫生活動
寫生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在實踐中采用圖片寫生與現場寫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①圖片寫生——實地拍照或網絡尋找收集圖片素材寫生,對月河人文深入了解
兒童水墨學習通過圖片快速得到相關認知,寫生內容由易到難,多樣變化,從靜物、風景、人物等方面設計寫生任務。采用以下步驟:學生月河實地拍照收集圖片;匯總分類;畫面分析需要增加或刪減的部分;進行寫生。
②現場寫生——組織拓展活動到月河古街建筑進行寫生,現場感助情緒表達
學生充分觀察、欣賞、感悟、分析后開展水墨寫生活動,教師組織到月河古街區、博物館、大自然中繪畫,在自然界中邊觀察邊學習,提高學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記憶、分析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興趣。
(2)自由創作——收集素材,從寫生到創作,達到自由表現的目的
自由創作需要學生自己收集所需要創作的素材,再根據素材構思進行創作表現。包括教師命題、自主命題和即興創作三種形式。
①教師命題創作。教師布置主題性內容,學生有目的地收集所需素材進行創作,所選命題宜大主題和生活相關,這樣適合學生發散思考。雖然題目為教師擬定,但是作品表現內容是自由的。如月河花市、月河的橋、假日中的月河街等。
②自主命題創作。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喜好與關注點,鼓勵學生在平日生活中觀察、留心周邊的事物,根據自己喜好選擇命題、收集素材,平時學習素材分析、綜合的方法,思考利用素材通過組合創作作品,往往極具個性,表達學生的自我感受。 圖7? 學生自主命題創作
③即興創作。即興點劃、歪斜的線條、自由涂抹的墨色,也是一種創作過程,雖然是高年級,也可讓學生發揮天性,表達自己的感受,重在畫面效果。即興創作極富靈感,這些具有真情實感的作品更有感染力。
2.豐富水墨創作的表現形式
兒童水墨創作最可貴的是那份“兒童味”,在利用月河美術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創作時,教師應注重從水墨的表現語言和材料形式上豐富創作的表現形式。
(1)水墨表現語言
引導兒童不斷感受,通過體驗與嘗試,發現水墨表現方法和藝術審美規律,進行大膽、自我表現性的藝術創造活動。
①水墨語言。水墨的表現語言,是水和墨在宣紙上表現出的獨特韻味。充分保護并發揮這天趣之美,從藝術學習角度來說,這韻味是一種感覺,引導學生用感覺來有意識、有趣味地表現,讓水墨活起來。如用濃破淡、淡破濃體會宣紙的滲化效果,以及墨分五色的變化,從有意識訓練轉換成自然而然的筆到意成。
②構圖形式。水墨構圖十分重要,就是傳統國畫中所說的“經營位置”。學生對畫面處理是自發的原狀態。根據學生的原狀態教師可以進行引導:方法一,主體突出,學生把主體畫大,放在顯要位置;方法二,濃淡處理,根據畫面需要將主要表現的內容畫濃,背景可以減淡、虛化;方法三,可嘗試“C”“L”等型構圖,注意畫面疏密和濃淡的變化。
③主題表現。學生用水墨語言去創造自己熟悉的生活是教學難點,通過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讓學生學會梳理組合以月河素材為創作方向進行人、景、物的描繪,將自己與月河文化的情感互動與觀察用畫筆展現出來,展示一個不一樣的童眼中的月河。
④保留童趣。兒童水墨要以表現他們喜歡、熟悉、有感悟的內容為主,鼓勵兒童自己想象與創造,尋找屬于自己的表現語言,這樣的表現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有兒童味的。
(2)水墨材料形式
①純水墨創作——以純水墨交融,黑白灰墨色變化表現月河水鄉的風景。江南水鄉大多黑瓦白墻,利用“墨分五色”的水墨變化最能體現其韻味。兒童筆下的水墨變化趣味生動,渾然天成。如水鄉的橋、水鄉人家、運河兩岸、植物世界等題材適合用純水墨進行創作。
②彩墨創作——以水墨黑白和色彩豐富性表現月河水鄉的人文場景。兒童生活豐富多彩,從兒童天性來說也是十分喜歡鮮艷多彩的物品。用童眼尋找月河的趣味,再以彩墨表現這五彩斑斕的世界。如美麗的花市、XX特色店、吹泡泡的小朋友、好吃的糖葫蘆等表現月河熱鬧生活。
③材料拓展創新——利用材料拓展水墨,進行綜合表現。學習當代水墨的實驗性繪畫,通過試驗,產生了富有創意的現代派中國畫。這樣的活動充分滿足兒童的好奇心,更能激發學習水墨的興趣。
3.豐富水墨創作活動的組織形式
月河美術資源的兒童水墨創作活動方式豐富多樣,可以通過美術課中滲透、單元化課程、專題講座、拓展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五個方面進行學習。
(1)美術課滲透
現在美術教材中水墨畫的內容,人物、動物和景物等,根據原有教材內容進行合理整合與改編,讓學生結合自身最有體會的月河水鄉人文進行繪畫練習,如《美麗的家鄉》《悠悠老街》可圍繞月河風景進行學習,《水墨人物》可畫畫月河風情、生活人文。
(2)單元化課程
針對月河豐富的素材資源設計單元化課程,通過一系列四五節課學習,從景物到人文,讓學生更全面地掌握水墨繪畫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家鄉風情。如《水墨人物》圍繞家鄉古街月河進行單元化學習,從單個人物學習再到組合添加,層層深入,便于學生創作出有趣味的作品。
(3)專題講座
根據月河特點尋找同類表現江南水鄉名家名作,如吳冠中等畫家的作品既有濃濃水鄉味又適合兒童審美,以專題講座讓學生欣賞了解水鄉題材的優秀作品,開拓眼界,為自己創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在操作中可以讓學生自己收集素材,更豐富講座內容。
(4)拓展活動
學校課堂外的拓展活動課程更易開展實踐操作活動,可以帶學生實地尋訪月河街,實地寫生讓學生浸入到古老文化中親身感受,或用相機收集素材便于創作,通過多方面體驗更深刻的體會月河文化。
(5)社會實踐活動
利用社會文化資源,對教學進行補充。月河的粽子文化博物館、端午文化博物館等場館可以提供很多素材,學生們不僅可在里面寫生,還可利用這些內容進行主題性創作,對本土歷史文化進行了解。如組織學生參觀粽子博物館收集資料,到嘉興博物館進行水墨臨習活動等。
小結:通過利用月河美術資源開發兒童水墨畫創作題材的研究,受益最大的是學生,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學會自己尋找素材,發現家鄉的美,體會到創作的多樣性,更加喜愛水墨的創作。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體驗水墨》.《少兒美術》2012年第4期.天津:天津美術出版社.
(嘉興市實驗小學 浙江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