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玉



摘 要:海寧市鹽官鎮豐士中心小學以潮鄉美育資源為源頭活水,以水墨畫為主要表現形式,逐步創生并實施了《少兒潮鄉水墨》拓展性課程,以此來達成“以美育人”之美術課改目的,助力潮鄉樂娃的培育。
關鍵詞:少兒潮鄉水墨 以美育人
海寧市鹽官鎮豐士中心小學地處觀潮勝地——海寧鹽官,這里有著舉世聞名的錢江潮。浩瀚的錢江潮是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以及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林立;“潮神祭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魚鱗海塘”“錢江觀潮”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錢塘江海塘(海寧段)及海神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錢塘江海塘與長城、大運河并稱為我國古代三項偉大工程。奔涌的錢江潮撞擊了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寶和涌潮詩篇。錢江兩岸還涌現出了蔡元培、王國維兩大先驅級美育大師,美育資源異常豐厚。如何引導學生走向身邊足以震撼其心靈的潮鄉文化,獲得美好心靈的培育呢?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以潮鄉美育資源為源頭活水,以水墨畫為主要表現形式,逐步創生并實施了《少兒潮鄉水墨》拓展性課程(圖1),以此來達成“以美育人”的美術課改目的,培育潮鄉樂娃。
一、高處站位:課程的價值意義
(一)有利于拓展水墨學習內容
當下水墨學習的內容,主要停留于傳世名作的欣賞與臨摹復制層面,學習內容主要局限于《芥子園畫譜》等舊時代的課程上,關注的主要是描摹古代的亭臺樓閣和人物風貌,遠離了學生可感可觸的周邊生活,與時代鮮活的氣息嚴重脫節。為此,本課程的開發重在立足當下,積極體現潮鄉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人文特點,將學校周邊最具視覺美感和文化內涵的錢江潮引入課堂,讓水墨表現的內容可視、可感、可觸,從而切實拓展了水墨學習內容。
(二)有利于自由放飛美的心靈
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币虼?,基礎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當首先解決一個美盲的問題。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重要價值是培養一個個熱愛美、創造美的心智自由的人,一改傳統美術學習僅僅關注美術技能的刻板訓練做法,積極引入“項目化學習”這一新穎學習方式,導引學生帶著項目問題,走向身邊的潮鄉,展開探究,進行速寫,在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切身行動中,放飛美的心靈。
(三)有利于傳承潮鄉非遺文化
傳承中華非遺文化,要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于小學生這個層面來說,傳承潮鄉的多元“非遺”文化,其最重要的并不是解決工藝技術,而是要在情感上接受它,在生活中關注,并掌握運用水墨的語言、速寫的筆調、調查的文字等,表達自己的思想及感受的方法。為此,本課程從多個維度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圖2),來打通課堂內外,鏈接歷史未來,導引學生在傳承與創意中活態傳承非遺。
(四)有利于培育家國鄉土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其在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公民意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本課程立足鄉土,重在引導學生關注周遭生活,通過“水墨文化”和“潮鄉文化”的雙重熏陶和滋養,以“小”見大,以“點”帶面,來引導學生產生愛自己、愛家人、愛朋友、愛生活、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和積極價值觀,使之逐步成為具有深厚的“家國情懷”。
二、前瞻引領: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注重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
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人只有當具備審美能力時才是“完全的人”,教育就是要培育出“完全的人”。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審美素養是其心靈結構中不可或缺的“公約數”。本課程關注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引導學生在對自然、社會、文學、藝術等審美過程中獲得對美的感受、發現、熱愛,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捕捉到的美的形象及情感,獲得審美素養的持續提升。
(二)助力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
非遺文化需要在其生成發展的環境,通過多樣活動進行保護和傳承。本課程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向身邊海潮,并嘗試運用水墨這一極具視覺美感的藝術表現形式,圍繞多個非遺文化傳承點進行創意構思與大膽實踐,并將成果進行特色化展示與全方位推廣,助力潮鄉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
(三)展開基于跨界的項目學習
社會呼喚心智自由的復合型人才,學生的繪畫創作當轉向由他們自己帶著項目主題自主探究,彰顯自我的繪畫創作才能,凸顯內在的情感與思想。本課程引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綜合運用各學科所學以及生活智慧解決問題,發展情感溝通力、思維變通力、文化探究力、閑暇生活力和做事的合作力,提升跨學科學習的素養,形成終身學習的品質。
(四)推動孵化創意的水墨創作
“孵化”是一個用心孕育的生長過程。本課程積極推動“孵化創意的水墨創作”,讓創意成為本課程水墨學習的特質所在。教師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調動其多種感官和個性思維的積極參與,使之不斷經歷觀察、想象、構思、表現等的歷練,激發、派生出多樣化創意,創生出別具一格的潮鄉水墨作品來傳情達意。
三、精準定向:課程的總體目標
(一)學審美——帶著項目,學會審美
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感受和理解藝術作品之美、文化歷史之美、周遭生活之美、詩詞歌賦之美、個性創意之美,進而用水墨的方法表現美、創造美、傳播美,切實提升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
(二)探水墨——聚焦水墨,敢探善創
學生在對“潮鄉中最具有文化意義和水墨符號特征的事物”的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過程中,積極探索水墨表現的新媒材和新方法,提高了探創能力和水墨表現能力。
(三)傳非遺——直面非遺,活態傳承
學生通過實地采風、水墨創作、展覽布置、詩文誦讀、社區聯誼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了解、宣傳潮鄉特有的非遺文化,為其活態傳承助力,真正成為了非遺傳承與發展的文化使者。
(四)潤鄉情——潮鄉探潮,潤澤鄉情
學生在深入探訪、個性創作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潮鄉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和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樹立了建設美好家鄉的遠大夢想,增強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和責任感。
(五)提素養——學會創新,敢于實踐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了思維變通力、文化探究力、閑暇生活力、做事的合作力和創意實踐力,提升了綜合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發展了跨學科學習素養。
四、系統架構:課程的設計思路
(一)模塊設置,有利于學生自主選擇弄潮水墨
本課程從“藝術之潮”“歷史之潮”“自然之潮”“文學之潮”“未來之潮”五個角度對“潮文化”進行了深度的挖掘和提煉,設置了“名畫臨潮”“文史探潮”“生活寫潮”“詩文畫潮”和“科幻創潮”五大模塊23課時(圖3)。這五大模塊屬于并列關系,在學校整體教學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選擇任何一個模塊中的任何一個內容加入切入,展開自主的水墨學習之旅,滿足其學習興趣和個性化發展的實際需要。
(二)賞創結合,有利于學生審美創作聯動提升
欣賞、創作是美術學科最本質的兩大活動。本課程中,教師精心選擇了富有美感的生活和藝術圖片,開辟了“賞畫說畫”“畫中悟藝”等區塊來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欣賞。還開辟了“創作實驗室”“拓展行動”等區塊明確了創作要求,引導學生個性化創作,啟迪學生展開跨學科拓展學習與實踐。通過賞創結合,來實現學生審美與創作能力的聯動發展。
(三)注重學導,有利于學生展開自主項目學習
本課程注重教師的導和學生學的方式的雙重改變。教師直面真實存在的教學問題,不斷開發出適合本課程學習的項目活動,通過項目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和自主探究力,使水墨教學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我們研發的課程,專門設計了一本學生活動手冊,作為學生展開項目化學習的導引,有利于學生在自主選擇創作項目主題,展開采風速寫、探究調查和試畫創作中,提高自主的、項目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能力。
五、分類推進:課程的學習方式
本課程根據在校創作學習和外出采風探究的不同,將學習方式分為常態化、項目化兩種,其操作方式如下:
(一)常態化教學流程
1.審美感知。我們只能用眼睛來看世界嗎?美國盲聾人作家海倫·凱勒用觸覺“看見”了生活的美好,發現了正常人沒有發現的美??梢?,眼睛只是“審美”的器官之一,教師充分調動學生身上的各種感官,在看看、聽聽、說說、摸摸中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認知,切實提升審美力。
2.嘗試表現。嘗試是學生探尋世界奧秘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在親密感知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利用水墨大膽表現自己的直觀感受和主觀理解,尊重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和原初認知,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欣賞理解。教師的適度導引,為學生指向更為美妙的前行方向。欣賞自然風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品讀詩文,感悟文字間的韻律之美;解讀歷史,感受其厚重的人文內涵;觀察演示示范,學習水墨的基本方法;欣賞名家名作,感悟水墨的高雅之美。
4.二次創作。學生在欣賞、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運用自己喜歡的水墨語言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二次創作,來個性化地表達自己對潮鄉文化的認知與熱愛,規劃潮鄉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
(二)項目化教學流程
在外出考查、探究的學習中,結合探究卡,采用項目化學習的方式進行。
1.選定項目。項目式學習必須要有真實的問題。這個問題與學生相關,并且真實存在。這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大主題,也可以是小主題。學生根據具體的課,在開放性問題驅動下選定自己喜歡的項目。
2.制定計劃。學生選擇項目后自由組團,教師根據人數多少、能力高低進行適當調整,以此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組員協商后,進一步明確選題和職責分工、具體的完成時間和展示交流的方式。
3.活動探究。開展多樣的藝術探究活動。如搜索網絡資源,上網查詢圖片和文字資料,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制作成PPT或者文本,在組內交流。如開展實地采風,組員進入展覽館、觀潮公園、名人故居等進行采風,利用相機、速寫進行記錄,找尋自己最感興趣的、最適合用水墨方法表現的獨特一角。如進行實踐試創,運用多樣的媒材和水墨方法進行嘗試表現。
4.主題創作。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個性化創作,創作前教師適當介入,助力學生適度提升。小組策劃作品展示方式,可以PPT演示,可以布置展覽,可以現場創作,可以送畫進社區,倡導學生運用富有個性的方法進行項目作品展示。
5.反思評估。師生圍繞評價量規進行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并及時調整、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在下一個項目學習中能獲得更好的成長。
學生在《少兒潮鄉水墨》拓展性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發現了歷代潮文化中所蘊藏的自然之美、藝術之美、文學之美、科技之美、思想之美、創意之美,感悟到了潮鄉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和探究意識,成為了一名熱愛生活,熱愛家鄉,有家國情懷的潮鄉樂娃。
(海寧市鹽官鎮豐士中心小學 浙江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