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倩 高雋泓


近年來,為關注兒童健康、切實加強兒童青少年的肥胖預防工作,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制定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兒童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超重和肥胖率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成為威脅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需要重視的是,肥胖不再是城市兒童的“專利”,鄉村兒童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也增長迅猛。這些兒童往往軀體自信較低,容易出現社會適應障礙和行為障礙,成年后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和腫瘤的風險較高。基于鄉村兒童生存環境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其體質問題更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
研究者在對全國普查性的健康數據進行處理后發現,鄉村兒童的肥胖檢出率雖然低于城市,但增幅較高、發展較快。季成葉等學者提出,1995年前后城鄉兒童的超重檢出率開始出現大幅增長,2000年左右多數鄉村地區的超重和肥胖兒童大量增加,2005年以后鄉村兒童超重及肥胖率全面上升,在鄉村兒童營養不良及低體重檢出率并沒有出現明顯下降的情況下,形成了“雙峰現象”。研究和分析鄉村兒童超重及肥胖現狀、體質下降的原因等問題十分必要。
首先,鄉村兒童教養方式存在偏差。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鄉村勞動力向城市輸入,導致鄉村留守兒童和城市隨遷兒童數量激增。大量針對留守兒童超重及肥胖現狀的研究表明,鄉村地區的營養教育工作相對落后,主要養育人營養知識匱乏、家庭飲食結構不當、育兒方式和喂養方式錯誤,是導致鄉村“小胖墩”增加的主要原因。例如,糖分和油炸食品攝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睡眠不足等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鄉村留守兒童的超重及肥胖現象。另外,主要帶養人和教養模式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帶養人類型為其他人的留守兒童超重肥胖率高達29.8%,遠高于父母帶養的兒童。受父母外出打工的影響,部分鄉村兒童無法獲得政府統一的管理和教育,散居也成為鄉村兒童超重和肥胖的獨立影響因素。
其次,鄉村兒童健康教育薄弱,保健老師嚴重缺位。鄉村學校及幼兒園的健康教育環節薄弱,導致鄉村兒童營養健康知識匱乏。大部分鄉村兒童不知道什么食物蛋白質豐富,一些孩子拿雞蛋去小賣部換零食。很多家長由于健康知識缺乏,也未限制兒童攝入不健康食品,導致了超重和肥胖的發生。有研究數據顯示,城市兒童對于和肥胖相關的慢性病的知曉率顯著高于鄉村兒童,城市幼兒園的健康教育課時也顯著高于鄉村,這都反映出鄉村兒童健康教育的疏漏。此外,鄉村幼兒園及中小學的衛生保健老師配備嚴重不足,專職校醫更是鳳毛麟角。專職校醫承擔著日常監督、管理兒童健康狀況的重任,其缺位導致鄉村在園和在校兒童的健康狀況無法得到及時評估及干預。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要求,鄉村中心小學和普通中學的衛生室應按學生人數600:1的比例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而實際調研數據顯示,城鄉在專職校醫配備率上差異顯著,鄉村校醫配備合格率為1.12%,專職校醫配備比例平均值為1155:1。
最后,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過度關注飲食及營養。“民以食為天”,中國人自古以來對飲食要求較高,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極大改善,很多鄉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飲食條件也得到了提高。原先貧困的家庭開始對兒童進行補償性的喂食,加之傳統觀念中兒童“白白胖胖”的可愛形象深入人心,錯誤、過度的喂養方式最終導致鄉村兒童的超重和肥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胖墩”問題的破解之策,也需要理清思路,協同推進。針對鄉村兒童營養不良及營養過剩的“雙峰現象”,要調整、細化幼兒營養政策。為改善鄉村兒童低出生體重及營養不良的問題,政府曾出臺一系列營養補助政策,提供補償性的營養餐或者經濟補助。例如,為中西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鄉村義務教育學生每人每日補助4元,向在校中小學生提供飲用奶等。當下,面對鄉村兒童同時存在的“雙峰現象”,亟須針對不同人群分別研究制定適合的營養政策,避免因政策無法精準瞄準而加劇兒童肥胖現象。
為改善鄉村兒童的體能,應樹立“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觀念。“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并倡導的理念,其應用在我國鄉村兒童體能改善中,需要衛生部門開展跨部門活動,與其他部門合作,共同制定政策、實施干預。體育和住建部門要提供健身場所與充足的器材;環保和工業部門要下大力氣打好藍天保衛戰;農業和市場監管部門要抓好食品安全,還要將幼兒運動與新農村建設、村民健康項目相結合。當整個社會及各部門建立起統一的健康價值觀,用政策手段形成合力,才能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落實,最終改善鄉村兒童的體能狀況。
建立一站式兒童保健服務模式,將營養服務、營養教育、體質改善融入計劃免疫項目。隨著醫學模式的變化,兒童保健服務由四病防治向計劃免疫、營養指導、定期體檢等預防控制醫學服務轉變,旨在促進兒童健康,關注兒童保健。在我國基層鄉鎮醫療中,存在兒童營養保健資源利用率較低、計劃免疫工作較成熟的狀況。可以運用一站式兒童保健服務模式,利用相對成熟的計劃免疫相關環境,促進鄉村兒童營養服務、營養教育、體質改善項目的開展,解決鄉村兒童體能改善問題,提高兒童保健管理率,提高家長對鄉村兒童保健管理的信任度和滿意度,幫助家長更多地了解提升兒童體質的方法。
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為平臺,開展適合家園進行的活動。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兒童每天要進行60分鐘的中高強度活動。可以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為輻射平臺,開展適合幼兒園和家庭共同進行的活動。在幼兒園,將家務勞動與勞動教育、園藝活動等結合;倡導兒童綠色出行,開展體育鍛煉。在創設環境、布置器械時,注意豐富性,思考“成人—兒童—環境器械”之間的關系,讓鄉村兒童的體育活動更有效地開展。幼兒園可以向家庭宣傳運動與游戲的價值,提供家庭中兒童能夠與祖父母開展的、簡單易學的運動游戲和身體活動。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學系)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