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巖


近年來,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按照“西海岸標準”新建、改擴建幼兒園,加大學位供給,平穩度過二孩入園高峰;分類認定普惠性民辦園,普惠率達到93.2%,遠超國家普惠率80%的標準;成立新區幼教集團,組建學前教育城鄉發展共同體,建立學前支教制度。多措并舉,推進學前教育走上優質普惠之路。
保障資源供給,讓孩子接受普惠優質教育
居民對“有園上、上好園”的強烈愿望,需要充足、普惠、優質的資源來支撐。我們從“做優總量、盤活存量、創新機制、保障投入”入手,加大資源供給。
做優總量,籌設整體規劃。新區制定《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6-2020年)》,“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幼兒園52所、中期預留幼兒園104所,目前已建成和在建幼兒園102所;出臺《青島西海岸新區學校(幼兒園)建設標準》,將新建幼兒園建筑面積提高30%,按照環保適用的原則,制定幼兒園的裝修內配標準;出臺《西海岸新區關于加快推進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及管理使用的意見》,自2019年起,配套幼兒園規劃指標由居住區配建要求的千人30座提高到千人40-50座,不足 3000 人的小區按9-12班預留建設用地;健全配套幼兒園用地、建設、移交機制,形成了“教育部門提出標準、自然資源部門發布條件、開發商提交承諾、建設部門實施監督、教育部門無償接收”的閉環,確保配套幼兒園與住宅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
盤活存量,激活資源脈絡。市民不斷涌入和二孩政策放開,給建成區和老城區帶來學位需求暴增和教育空間稀缺的雙重壓力。我們采取撬動高校資源、挖掘企業資源、調劑學校資源、盯緊轉置資源、優化普惠資源五項舉措激活資源脈絡。利用高校供地、政府投資和政府供地、高校投資的方式,促成中國石油大學、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青島黃海學院與新區共建幼兒園,增加學位1300個;扶持新區知名企業自建普惠性幼兒園,增加學位1500個;在已規劃的5所中小學地塊,調劑部分用地建設幼兒園,增加學位1600個;盯緊部分辦公用房和社區用房,升級改造幼兒園,增加學位1000個;擴大普惠性民辦園認定范圍,認定示范類、一類、二類普惠性民辦園243所,提供普惠學位16000個。
創新機制,發展多維模式。優質幼兒園集團化辦園,可以讓更多孩子享受優質的學前教育,但難免存在規模過大、管理有盲區、原生能量被稀釋、個體發展容易固化等問題。2006年,我區幼兒園集團化萌芽,開始不斷進行探索和優化。2018年,新區成立第一幼兒園教育集團,按照核心層、緊密層、松散層三個層級,將一園多址的一維發展模式升級為層次明確、權責清晰的多維發展模式。2019年,4所成熟的分園分別納入機構編制管理,完成事業法人登記,順利轉型為“多法人組合式”集團。2020年,幼兒園教育集團增至10個,優質資源進一步擴大。
保障投入,提供后盾支持。“讓學前教育不因錢受阻”是新區政府的莊嚴承諾。新區建立“園所建設獎勵”制度,對鎮街新建的公辦幼兒園,建設、裝修、內配資金由區財政獎勵60%,近三年總投資4億余元新建100余所公辦幼兒園;建立“質量提升獎勵”制度,對創建為省、市十佳、示范的幼兒園分別給予獎勵。為應對未來入園峰值,全區計劃投資10億元,采用增、改、租等多種方式,增加學位15000個。
助推教師發展,讓學前人享受職業幸福
教師是教育、教學工作能否優質的根本。我們讓老教師老有所養,幫新教師不斷成長,讓學前人享受職業的幸福,實現生命的價值。
老有所養,建立非編幼兒教師進退長效機制。20世紀七八十年代,大量農村幼兒教師進入學前領域,為農村學前教育做出了貢獻。由于當時鄉鎮財力弱、政策不配套,農村幼兒教師普遍存在投保不到位的問題。本著“尊重歷史、契合政策、全區均衡、積極穩妥”的原則,我們制定了《農村幼兒教師投保補助指導性意見》等,投入8000萬元順利完成1629名農村幼兒教師的補保,建立起非公辦幼兒教師進退的長效機制,解決了困擾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遺留問題。
新有所培,引領新教師邁好職業成長第一步。2017年開始,新區探索將研究生和男幼師招聘納入優先考錄的范疇,2018年,又將新增農村幼兒教師全部納入區統一招聘。為補充農村幼師退出和新建園剛需,近三年公開招聘公辦及非公辦幼兒教師980人。為引領新人,新區啟動“新園丁培訓工程”,以“量身定制”的培訓體系提升新教師的專業與師德。
互助共長,促進教師成就更好的自己。新區組建了16個城鄉學前教育發展共同體,讓幼兒園和教師在互助中成長,實現 “資源共享、管理共進、師資共育”。除每年組織到高校參加培訓外,特別重視園本研修和園本培訓,讓幼兒園成為教師發展的主陣地,讓教師成就更好的自己。園際間“組團”式研學培訓、專家講堂“內入”式培訓……隨教師專業成長的“內需”式園本培訓風生水起。
提高待遇,增強職業幸福感和獲得感。新區高度重視幼兒教師待遇的落實,從2016年開始,全區局屬、鎮街、村辦幼兒園的非公辦幼兒教師的工資保險,全部納入區統籌,工資標準達到公辦教師平均工資的80%,資金的80%由區財政負擔;每年評選最美幼兒教師、學前教育楷模,定期表彰獎勵學前教育先進人物;財政出資安排優秀幼兒教師參加國內外療休養活動;幼兒教師支教與中小學教師同樣享受財政每月700元的支教補貼等,讓幼兒教師擁有職業幸福感和獲得感。
加強信息支撐,讓技術賦能學前教育
近年,結合幼兒園需求及未來網絡的發展趨勢,我區加快了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步伐。
硬件升級,高效互通。2016年以來,我們總投資3500萬元開啟“信息化基礎配備三年達標工程(2016-2018)”,全區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普惠性民辦園都納入硬件升級計劃,無線網絡、監控系統已經全區、全園覆蓋,實現萬兆光纖接入教育網,骨干網絡設備線路支持萬兆帶寬,做到千兆到桌面,園與區、園與園、班與班之間高速互通互聯。此外,LED電子屏等設備入園,讓現代教育手段有效助推教育教學。
遠程智管,提升時效。開展“互聯網+教育”智慧管理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建設,讓信息技術從應用到智用。建立服務學前教育生態圈的“操作系統”,賦能家長、教師、園所。音、視頻資料能按級別、權限通過網絡隨時調取,并具有巡更系統,各級管理者可以遠程查看園所動態,督導園所工作,即時視頻會議,提升管理時效性。
一鍵共享,打造亮點。在規模化大園,按照國內先進、具有新區特色的“未來教室”標準,購置網絡安全管控設備、網絡服務器、教育教學管理軟件,打造20所學前教育信息化網絡亮點園和智慧園。成立新區“學前教育聯盟”,建立課程開發資源庫,開展網上曬課、評課,教學資源線上共享,“同步課堂”“名師講堂”“個性化培訓”等學習資源實現一鍵共享。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和體育局)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