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昌榮
自2019年以來,百度、虎牙、有贊等名企都曾墜入員工輿情管理“深坑”:百度因員工揭秘“996工作制”而被熱炒,虎牙因“員工被HR抬出公司”惹眾怒,有贊因員工網上曝光“996工作制”而被熱議。在員工拉開網絡輿論的引信后,負面消息在網上迅速發酵,這也提醒企業絕不能忽略員工線上輿情管理,必須及時補上這一課。
線上輿情管理是指對互聯網(含移動互聯網)上的員工言論進行實時監控與行為傾向性預測。員工言論主要是針對企業行為或工作中某些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所持的具有影響力、傾向性的觀點與評價,具有負面言論傾向的觀點、主張、評論、指責、吐槽、抱怨、小道消息是員工輿情管理的重心。不過,監管不是監視,一定要堅持員工“自愿配合、主動參與”的原則。線上輿情管理是常態化工作,不是臨時起意或者一事一議,要本著“預防第一、補救為輔”的原則來進行。要納入企業輿情危機管控體系,并由人力資源部門牽頭,在網絡信息部門、公關部門、工會組織共同參與下,組建員工輿情危機管理委員會,齊抓共管,直達預期(見圖1)。
不過,員工輿情管理挑戰性越來越大。原來員工有思想疙瘩或者有訴求會直接向上級反饋,或到企業信訪部門反饋。然而,日益發達的互聯網(含移動互聯網)打破了傳統員工輿情管理體系,管控面越來越廣。互聯網具有成本低、門檻低、私人化、平民化、隨意化、自主化等特點,這使得負面信息傳播空間更大,傳播速度更快,管控難度越來越大。
總之,員工輿情管理練好內功是基礎,輿情掌控是關鍵,輿情引導是重點,輿情處置是核心,要做到預防第一、標本兼治、監控有力、應對有方。


2019年3月26日,一位中國程序員在知名代碼托管平臺GitHub上創建了名為“996.ICU”的項目,以抵制互聯網公司“996工作制”。項目一經發起,就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員響應。隨后,馬云、劉強東、周鴻祎等互聯網巨頭先后表態,引發媒體報道和網民熱議,相關輿情量于4月14日達到頂峰,直到 4月15日—16日輿情聲量才逐漸回落,但針對“996工作制”的討論熱度依舊較高。對于這次輿情事件,87.89%的輿情來自微博平臺,主流國字號新聞媒體微博、商界名家、微博大V等紛紛加入;5.02%的輿情來自新聞客戶端,“今日頭條”“天天快報”“搜狐新聞”等聚合類新聞客戶端的輿情量較多;3.24%的輿情來自論壇,主要是“百度貼吧”。此外,“籬笆論壇”“寬帶山”“豆瓣”“天涯論壇”等也有小范圍的話題討論。其他媒體平臺聲量相對較小:2.7%來自新聞網站,0.44%來自問答,0.35%來自微信平臺,0.16%來自博客,0.02%來自數字報,0.01%來自視頻,0.01%來自其他線上輿論陣地。
無疑,互聯網已經成為負面輿論“重災區”。盡管并非所有負面輿論最初都始于互聯網,但線下媒體已不再是輿情泛濫的“重災區”。有數據顯示,企業66%的負面報道來自于網絡,而且擴散速度遠比正面信息傳播來得快。人們的“好奇心”和網絡的“草根性”,加上網絡“推手”的推波助瀾,使負面信息泛濫具備了傳播條件。大眾興趣化的負面信息很容易形成話題,并經過線上擴散后被內容化,于是線下媒體又會跟進報道,使事態進一步擴大,然后回流至線上再引熱議。最終,線上線下媒體互動使負面信息爆炸式裂變,影響巨大。

凡是謠言、吐槽、牢騷、抱怨、指責等非理性評價議論或小道消息都屬于負面信息,傳播形式多種多樣,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或相關組合都是有效載體。員工輿論陣地日趨自媒體化,也是負面信息“制造基地”(見圖2)。不同輿情“陣地”,其“危害級別”不同,“危害級別”取決于網站、平臺、頻道與社區流量,而決定流量的則是內容。《經濟學》季刊發文研究顯示,在年輕群體中,社交頻繁的年輕人“負面情緒傳染”的現象表現得更為顯著。“負面情緒傳染”呈現出比澄清事實、追究問責、解決問題等信息更強的傳播力與感染性,負面言論經過社會化媒體傳播、大眾關注與熱評以后,再經過新聞媒體、意見領袖KOL、大眾等社會力量分享裂變,形成“負口碑”。

欲找到企業員工輿情“重災區”,首先是要了解輿論傳播陣地,還要找到導致員工把情緒與問題社會化的基本動機,如利他主義、自我提升、情感訴求、報復企業、社交需要與經濟利益,查找員工輿情“問題源”,對號入座即可(見圖3)。
有些企業在輿情監控與管理組織體系上不夠健全,甚至根本沒有建立輿情監管體系,導致線上輿情管理準備不足,在信息反饋、信息決策、信息處置等多個環節容易出現研判誤差。因此,企業需健全、完善輿情監管體系,成立員工輿情危機管理委員會,人力資源部、公關部、網絡信息部門、工會組織共同參與,明確工作職能職責, 明確高層分管領導和各部門具體負責人,配備專業輿情監控系統,實時監測員工輿情。
企業查找問題員工“風險源”的本質是查找到員工對企業不滿意之處,核心是滿意度調查,即收集員工對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規章制度、工作回報、組織狀況、管理者情況等多方面的滿意程度,幫助企業管理層了解現狀、發現問題,進而改善經營管理活動。員工滿意度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對領導的滿意度、對外在獎勵的滿意度和對內在價值實現的滿意度。
總體來說,查找問題員工“風險源”可從兩個方面著手:
●員工自檢查找問題
全民媒體時代,企業必須本著“全員參與”的原則,全面開展輿情管理工作。尤其關鍵時刻,一定要摸清員工思想動態,思想異動容易通過語言文字表現出來。如果企業僅僅被動地找問題,就很難做到有效防御。因此,要動員并鼓勵員工進行自我檢核(見圖4)。
●主動查找員工問題
員工輿情管理必須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堵塞跑冒滴漏,不做“事后諸葛亮”,否則會給企業造成損失。在網絡論壇社區上,因為員工發表企業所謂的“負面言論”,撕破臉皮者比比皆是,甚至對簿公堂,使企業聲譽、信譽受損。因此,主動查找員工問題并順藤摸瓜,把問題扼殺于搖籃之中方為上策。總體來說,員工問題調查摸底有三種模式:
模式一:調查摸底模式。員工問題調查摸底可采取全面摸底、選擇性摸底與個別員工摸底。企業可以自行開展摸底,也可以委托第三方進行摸底,主要調查摸底方法見表1:
模式二:關鍵詞檢索模式。從中國搜索引擎的市場份額來看,移動端占了很大的比例:電腦端(PC端)占40%,手機端占了60%。PC端中,百度就占了85%以上,360和搜狗占了10%左右,而手機端百度占了75%左右,然后是神馬、夸克搜索約占20%左右。員工輿情監控可篩選匯總一些與企業相關(企業名稱、品牌名稱、產品或服務名稱)及與員工吐槽、牢騷、抱怨話題相關的關鍵詞,如跳槽、工資、社保、工作環境等,進行關鍵詞聯合檢索。通過不同的搜素引擎進行檢索,查看搜索結果數量,匯總出負面信息數量。有統計報告指出:當使用關鍵詞搜索時,負面信息90%集中在第一頁,97%集中在前三頁,99.4%集中在前十頁,這提示對檢索結果進行輿情收集時要重點關注前十頁。


模式三:專業工具監控模式。負面信息收集要做到實時、全網化、覆蓋式監測,以第一時間發現輿情,分析并有效管理輿情,這就需要實效化專業輿情監測工具。企業借助互聯網輿情監測工具,可及時監測、匯集、研判網上輿情,引導輿論方向,制定輿情危機應對方案。其中,數據是關鍵。利用先進的大數據處理技術,可精準挖掘有效數據。一旦發現負面輿情,應立即針對輿情事件追溯傳播源頭,跟蹤事件走勢,統計關鍵詞、熱門信息、網民觀點、媒體觀點占比等,開展多維度數據分析,為輿情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對于輿情管理工具——企業全網輿情監測系統,可供企業選擇的有很多,典型的是識微輿情監控系統、新浪輿情通、鷹眼速讀網系統、軍犬網絡輿論監控系統、鷹擊早發現系統等。通過對全網輿情實現全天候實時監測,覆蓋微博、微信、抖音、快手、論壇、博客、主流門戶等輿論陣地,還可自動分析信息發布媒體以及賬號、聲量強度、相似文章數、區域、發布時間等,自動進行熱點追蹤、敏感信息自動預警等。并且,輿情監測系統一旦識別出敏感信息,最快可在30秒內通過微信、短信、郵件或者客戶端通知輿情危機管理人員,使搶占輿情先機成為可能。
“負口碑”分享裂變原理如同道家理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能夠呈現指數級傳播效應。受眾看到負面內容后,有一個關注、理解、認同與加入的過程,然后又會成為一個新的傳播源,再去影響他人。如果員工負面輿論具有“裂變內核”,具有引爆潛力,即具有熱點性、焦點性、敏感性、痛點性、普遍性,會誘發大眾興趣、話題并形成爆炸性新聞內容,具備廣泛化傳播基礎。員工或輿論陣地若存在“杠桿資源”,如新聞界朋友、意見領袖支持、專家學者關注,猶如火上加薪,內容權威性、可信度增加,指數級裂變更不是難事。分享裂變有兩個效果:一是對他人產生深度影響力,形成訴求認同乃至參與其中,二是他人再傳播,形成二次分享裂變乃至三次,直至N次。如果不采取有效管控,結果是負面消息鋪天蓋地,從線上燒到線下,然后再從線下回傳線上,持續發酵。
通過對“負口碑”性質及預期后果評估,可把輿情分為一般、較大、重大和特大四個等級,每個等級對應為藍、黃、橙、紅“四色預警”,并建立相應的應急預警機制,制定員工輿情危機預警應對方案,在員工輿情危機管理委員會統一協調與調度下,為最終平息輿情危機奠定基礎。不過,員工輿情危機處理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輿情“災難”化解與補救,另一個是問題員工的處理,“抓典型”為全體員工敲響警鐘。消除“負口碑”分享裂變可分“四步走”(見圖5)。

員工輿情管理最怕“四不”,即輿情收集不全面、輿情發現不及時、輿情分析不準確、輿情應對不及時。在“四不”提醒下,員工輿情管控要做好“三項工作”:
●輿情研究評估
在監測到“負口碑”后,員工輿情危機管理委員應快速響應并進行輿情研究評估,力爭在“黃金4小時”內完成輿情研究評估,這是決定性勝利的第一步,此后“黃金24小時”能否解決問題是關鍵。
線上輿情研究評估主要采取焦點小組訪談法,具體是通過組織專家會議的方式對網絡輿情進行整體評價,形成系統性的認識。焦點小組訪談法在具體操作上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德爾菲法,也叫專家意見法。根據員工輿情需要組織專家,而專家只能與調查人員發生關系,專家之間互不討論,并通過匿名發表意見的方式,多輪調查,反復征詢、歸納、修改專家對所提問題的看法,匯總出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為評估結果。
第二種方法是德比克法,也稱列名小組法。采用函詢與集體討論相結合的方式來征求專家意見,將專家分成若干個小組,專家在組內互不通氣,每人只用書面形式回答所提問題。小組負責人收集整理答案后,將多種意見都公布出來,請專家進一步考慮后表決,只表示同意與否,不作辯論。形成小組意見后,召開全體專家討論會,重新投票以取得最終意見——評估結果。
●輿情危機管控
百堵不如一疏,紙始終是包不住火的,建立起開放透明的溝通渠道至關重要。輿情管理工作中的“瞞、拖、拒、刪”等消極處置方法應該進行合理揚棄,一味“壓制”或“對抗”只會使輿情越壓越大。企業必須積極主動、公開地與外界溝通,對輿論加以引導,把輿情引到積極的一面。在具體操作上,可采取恰當的“軟方法”與“硬技術”來解除負面輿情危機(見表2)。
●當事員工責任處理
出了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問題視而不見。發現問題后,要對問題進行反省與整改。如果當事員工將錯就錯,就要受到懲罰,無論留用與否。如果員工有將功補過表現,可予以正激勵(見表3)。
作者 資深管理咨詢、營銷策劃專家、咨詢式培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