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曼
團隊中總有那么一種人,當他情緒高漲的時候,充滿了個人魅力,不僅自己活力四射,還能帶動團隊;但他的情緒也容易受到外部的影響,不合心意的時候,他會敏感煩亂、感情用事。團隊中也有那么一種人,面對沖突不顯急躁,面對壓力不覺慌亂,他的情緒很好預測,但面對挑戰時又缺少了些激情。以上描述的這兩種性格特征,在大五人格中可以歸屬于情緒穩定性維度。在以大五人格理論為基礎的性格測評工具中,情緒穩定性水平體現了個人面對外部環境時展現的情緒特征,如表1。

大五人格理論作為當前學界和企業應用中接受度最高的人格理論,其對績效的預測作用獲得了普遍認可。其中盡責性與績效的關聯度最受關注,但隨著學術、實證研究的不斷深入,情緒穩定性與個人工作狀態和績效的關系得到了驗證。
●情緒穩定性與績效表現
二十多年前,充滿好奇的學者們就開始研究情緒穩定性對績效的影響。
1994年, Piedmont和Weinstein對服務生、銷售人員、職業經理和金融工作者等四種職業類別進行調查,發現高情緒穩定性的個體能夠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和適應不同工作場景。
1997年,學者Salgado對歐洲的專業人員、警察、管理者、銷售人員、技術工人這五類職業進行調研。研究發現,情緒穩定性對于不同職業、不同工作績效指標都具有良好的預測力。
隨后,國內也展開了一系列有關情緒穩定性與績效的研究。曾有學者對國內十個城市的374名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了調研,發現中高層管理者高情緒穩定性水平能夠帶來更有效的組織管理和激勵推動;另一項研究發現,飛行員的高情緒穩定性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飛行特情。綜合來看,國內研究結果與國外相似,情緒穩定性能夠有效預測更好的績效表現。
●情緒不會“單獨行事”
生活或工作中,情緒就像行為的“放大或緩沖器”。
高漲的情緒會刺激人們產生極端行為;平和的情緒會對外部刺激進行緩沖,大大降低外部環境對個人的影響。因此,在實際工作情境中,情緒穩定性會放大或緩沖個人其他的性格特征。
郝小姐盡責性高,同時情緒穩定性也高;常小姐盡責性也高,但情緒穩定性較低。她們共同承擔了一個為期一月的設計項目。在項目最后十天,客戶需求突然變化,核心內容需要重做,截止時間仍是十天后。這兩個人會有什么表現,誰是那個易燃易爆炸的“火藥桶”?
常小姐更可能在變化發生那刻開始,就進入警戒狀態,為了避免事情脫離個人控制,她會十分敏感,對他人意見更容易拒絕,甚至發生爭吵。同時她會全情投入,不計時間地完成工作,直到任務完成。郝小姐則可能看起來更張弛有度。她會臨時調整計劃,而后仍按部就班地做自己的工作,與平常表現差異不大。 但如果常小姐的盡責性不高,會發生什么事呢?她很有可能情緒崩潰,而后也不再積極跟進工作,頗有破罐破摔的架勢。但正因她盡責性高,情緒穩定性促使她調動自己全情投入,這樣的表現更可能感染到上級,并被認為是“優秀員工”。
因此,情緒穩定性是個“魔法特征”,它會影響個體的其他性格特征,從而夸大或減少個體的特殊行為表現。

●職級越高,情緒穩定性越強
基于德銳人才性格測評數據,我們做了大量的數據分析。分析發現,隨著層級的升高,職場人的情緒穩定性也在提升。主管層與專員層差距不顯著,經理層、總監層有顯著提升,決策層與總監層差異放緩。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隨著崗位級別的提升,職場上的情緒管理水平也在提升,情緒穩定性也就更高;從另一角度看,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只有那些情緒穩定性更好、表現更一致的員工,晉升到了更高的崗位上。
更可能的情況是兩種效應的疊加。隨著層級的提高,個人的工作壓力、工作復雜度更高,情緒穩定度更高的人,對個人能力更為自信,行為更加穩定、有彈性,使得他們更容易脫穎而出;而過往問題解決的成功經驗,又再次強化了管理者的情緒穩定性。
基于大量的管理實踐發現,有效管理情緒的關鍵首先是要了解自己的情緒特征。
●認識自己的情緒輸入和輸出情況,是管理情緒的關鍵
情緒穩定性包含平和度、自信度、情緒控制、抗壓性四個子維度。平和度,體現了個體的情緒敏感度,如“工作中有各種變化,但無論是現在的還是未來的變化,都不會影響到我的情緒”;自信度,體現了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如“這件事我之前沒做過,但是我一定沒問題”;情緒控制,代表了個體沖突情境下的情緒反應傾向,如“今天老板批評了我,我一天都氣沖沖的,沖誰都沒好臉色”;抗壓性,代表了個體高壓情境下的情緒反應傾向,如“今天我有一場1000人的演講,昨晚我睡得像平時一樣好”。
在這四個子維度中,平和度、自信度、抗壓性更多指向個人的情緒體驗,是“輸入情緒”的維度;情緒控制更多地指向人際互動情境,是一個很容易觀察到的“輸出情緒”的維度。
●當個人情緒輸入和輸出出現明顯偏差的時候,情緒就容易失衡
【案例】成為壓力“傳聲筒”的部門負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