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摘 要:隨著我國已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群體成為社會較為關注的群體。在十四五規劃中,國家強調應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積極開發老年人的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旅游對老年人的幸福感影響研究現已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關注。本文以山東老年游客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研、數理統計等方法得出旅游滿意度、旅游情感體驗以及旅游體驗價值的收獲,是老年人獲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并提出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進行升級產品結構,改革產業結構、消費環境和營銷體系,促進老年旅游發展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供給側;老年游客;旅游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F592;F323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山東省高等學校科研計劃項目“供給側改革視角下老年旅游消費行為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18RB102)。
近年來,我國已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這就要求全社會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協同發展,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同時強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因此,如何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讓老年人獲得幸福感是逐漸進入老齡化以來關注的重點。旅游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老年游客的出游質量成為當下和未來旅游業內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研究老年游客的旅游體驗以及對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探討如何提升老年游客旅游的服務質量,增強主觀幸福感,進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一)旅游供給側
在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與旅游產業相融合,以解決旅游產業粗放式、低品質以及區域間旅游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毛峰從生產要素、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消費環境四個方面進行鄉村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研究[1]。劉鋒著眼于規劃旅游智庫,認為建立健全產業鏈式的旅游智庫,為政府的決策提供依據[2]。何建民分析了我國旅游業供給側改革的理論要求、特點和問題,并提出了目標路徑[3]。謝彥君問診海南旅游,實施五個效應,推進五個突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4]。可見,國內學者已認識到在發展新常態下如何應對下行經濟壓力加大的風險,國家正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發展老年旅游則是“補短板”,從而增加有效供給。
目前,老年旅游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景區景點、住宿設施沒有根據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進行完善,缺乏方便老年人出游的旅游產品等。因此,我們應該借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關政策,調整完善老年人旅游中不合理的地方。
(二)老年旅游研究
以“老年旅游”或“養老旅游”為關鍵詞對老年人旅游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①有關老年旅游概念的研究。周剛、黃璜等學者針對老年旅游從不同角度進行概念研究。但始終沒有給出明確的含義,老年旅游的主體、客體、目的、范圍沒有明確給出[5-6]。②有關老年旅游市場的研究。王紅姝、羅永認為旅游市場上的相關旅游產品和旅游服務不能滿足老年游客需要,老年人旅游有時間長、節奏慢、喜歡在某些特別的地方長時停留、享受過程的特點,而市場上為老年人量身制作的旅游產品和服務較少,不能滿足其需求[7]。③有關旅游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談志娟以南京市為例,從旅游者角度、旅游企業角度、政府角度3個方面對老年健康休閑方面的旅游開發提出建議[8]。綜上所述,學者們更多是對老年旅游的需求角度進行研究,而供給方面的研究不足,因此,如何適應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老年人旅游的需要尚無結論。并且老年旅游消費的產品,重形式而缺內涵,重理論而缺實踐,許多研究成果還停留在理論或是設想層面,難以通過實踐得以檢驗,理論研究的停滯也難以指導和引領實踐。
(三)旅游幸福感
愉悅的旅游體驗能夠使老年人對休閑生活滿意,進而增加其主觀幸福感,提高生活質量[9]。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選擇去各地旅游,通過參與旅游活動開闊視野、放松身心、追憶往事、結交朋友。旅游作為“五大幸福產業”之首,為提升人們的幸福感發揮了重要作用。旅游幸福感的研究在近幾年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劉陽、孟彩超等人對旅游幸福感進行了綜述研究[10-11]。首先,在旅游幸福感的界定研究方面,現在還沒有一致的概念界定旅游幸福感。相關學者把旅游幸福感分為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主觀幸福感側重人的主觀感受,強調個體自定的生活標準對其生活質量在情感和認知方面的整體性評價[12]。心理幸福感主張表現真實的潛力,主張幸福是在獲得快樂的同時,充分發揮自身潛能以得到完美體驗[13]。其次,在旅游幸福感的測度研究方面。有學者從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以及綜合幸福感等多個角度提出測量旅游幸福感的維度。最后,研究旅游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不同的人群對旅游幸福感的評價不同,旅游活動是否符合預期、旅游情感體驗、旅游價值體驗、交通、服務、市場秩序、信息服務系統等因素都會影響旅游者幸福感[14]。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針對山東省老年旅游消費行為進行客觀分析,積極搜集并獲取老年游客第一手資料,并對其相關數據信息進行研究。運用主程序分析法,探究影響老年旅游體驗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老年游客幸福感的表現。根據有關理論研究,訪談的基礎上初步假設影響游客幸福感的指標有“旅游滿意度”“游客情感體驗”“旅游價值體驗”3個潛標量,再下設18個顯標量,并設計18個問題與這些指標對應,進而形成調查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包含人口統計因素和幸福感影響因素調查。幸福感影響因素調查采用李克特量表,每個問題分別用“1”“2”“3”“4”“5”表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完全同意”。在山東省不同地級市的重點景區隨機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300份,其中有效問卷278份,有效問卷達92.6%。然后,利用SPSS.22系統軟件對有效問卷進行數據分析。
(一)人口統計特征描述
人口統計特征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收入、職業(或退休前職業)、家庭結構、愛好等。筆者經過調查得出以下結論,男女性別比例分別為47.8%和52.2%,在游客性別方面基本保持平衡。在游客年齡結構上主要集中在60~64歲和65~69歲兩個范圍,分別占樣本總數的32.3%和27.6%,而55~59歲和50~54歲分別占樣本總數的18.2%和16.3%,其他年齡范圍較少。由于我國法定退休年齡為男60歲、女55歲,同時,75歲以上老年人受到身體健康的影響,出游相對較少。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大部分的老年游客學歷不高,高中和初中學歷的分別為32.7和28.3%,占據樣本數量的大多數,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游客占比為18.4%,小學學歷的也占有一定比例。受學歷的高低程度會直接影響游客的旅游主題和旅游質量,受訪者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偏低與受訪者的教育環境有關。在收入水平調查中,3 000~5 000元收入水平的占樣本總量46.4%,其在樣本中占比較高,其他收入群體相對較少,這說明老年人的整體收入水平不高。大部分的老年人退休前是企事業單位普通員工或管理人員,其占比分別為32.3%和28.6%,其他職業的占比相對較少,但是,大部分人在退休后都領取退休金。從家庭居住結構上來看,一代同住占比為34.3%,二代同住占比為28.9%,三代同住占比為31.6%,這3種模式比例大致相同。由于我國住房條件有限,父母和子女共同居住的較多,而且,父母還可以幫助子女照看下一代。在老年旅客的愛好方面,其愛好比較廣泛,調查樣本中45.8%的老年人選擇戶外運動,跑步、購物、逛公園,36.9%的老年人選擇打牌、下棋、唱歌等娛樂活動,這說明老年人喜歡做悠閑、娛樂且對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動。
(二)老年游客旅游幸福感影響因素
根據調研數據分析所得,老年游客通過旅游活動可以增強自身的主觀幸福感。旅游滿意度、旅游情感體驗以及旅游價值體驗都對老年游客幸福感有較大影響。因此,影響老年人旅游幸福感的因素可概括為旅游滿意度、旅游情感體驗以及旅游價值體驗。提升老年旅客旅游過程中的旅游滿意度,其幸福感也相應提升。旅游滿意度主要包括食、住、行、游、購、娛六方面的滿意度。大部分老年人在旅游中的旅游滿意度較高,但也存在著餐飲不符合其飲食口味、住宿沒有提供必要的安全設施、旅游節奏偏快等不適合老年人旅游體驗的問題。同樣,情感體驗也是促進老年人獲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老年人通過旅游活動獲得親情、友情,減少孤獨感,回憶過去,思念故鄉。可見,應大力開發與表達情感相關的旅游產品,旅游能讓老年人在旅游過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滿足與釋放。旅游價值體驗也是影響老年旅游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通過體驗旅游中的娛樂、審美、健康、學習等,以獲得知識、健康、感受文化魅力,陶冶性情,擺脫生活壓力與單調,提升幸福感。在現實中,老年旅游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為進一步提升旅游競爭力,需要政府、旅游企業、旅游者等共同發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不斷改善旅游供給結構,提升老年游客的旅游體驗質量。
(一)進行產品結構改革,提升老年旅游產品質量供給
現有的旅游產品主要以自然風光、歷史古跡等旅游資源,吸引老年人游客進行觀光旅游。大部分的老年游客還是停留在觀光旅游,缺乏體驗性、互動性。在調查中發現,78%的老年人對現有旅游主題不滿意,這說明老年人對旅游的需求逐漸呈現多樣化、個性化趨勢。旅游企業應該改革現有旅游產品的供給結構并提升產品質量,適應不斷變化的老年旅客需求。對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建議。①豐富旅游產品主題。不斷增加文化體驗、醫療康養、溫泉養生、風味美食等多樣化旅游產品。老年人在旅游過程中享受健康美食、醫療問診、度假養生以達到增強其體魄,身心健康。能通過歷史、民俗文化旅游體驗以豐富老年人知識視野,還能通過欣賞大自然美好景物,讓老年人獲得愉悅的體驗。②增強旅游體驗層次。老年旅游應該增強旅游體驗的參與性和娛樂性。通過調查,56%的老年人認為參與旅游活動能夠獲得快樂,感受到愉悅與幸福。這說明娛樂體驗項目是老年游客中較為關心的旅游需求。現有的旅游主題樂園主要適合年輕人和兒童,可增加建設適合老年游客體驗的主題公園。以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回憶過去為主題,讓游客身臨其境,扮演歷史人物,還能從娛樂中體會文化氛圍。
(二)推動產業結構改革,提高旅游企業的老年游客服務水平
老年人旅游涉及食、住、行、游、購、娛六方面的旅游服務企業。首先,各服務企業應重視服務細節,給老年人以安全的旅游氛圍。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出游前多加以安全提醒,行程安排得較為寬松,多給老年人休息的時間,景區、酒店多增加老年人的安全保障設施,增設老年游客服務中心、酒店應增加老年人的應急設備等,旅游從業人員要加強對老年人的安全服務意識,較為全面地照料老年人的生活。其次,重視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自由出行,這就要求旅游企業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精品旅游服務,滿足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比如,為老年人提供租車代駕、酒店預訂接送、探險用品租賃及探險向導培訓等個性化的周到服務[15]。
(三)改革消費環境,加強政策引導與法律法規建設
老年旅游市場不大,但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首先,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老年旅游市場的政策引導。從稅收、資金、人力等方面給予旅游企業政策支持,激勵企業從事老年旅游服務。同時,對出游的老年人給予一定的旅游補助,建立老年旅游檔案,為出游的老年人提供免費的出游保障,成立老年旅游服務公益組織,組織旅游志愿者,進行志愿服務。其次,相關部門應對老年旅游市場進行有效監督,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監管。老年旅游市場還是旅游市場中的新領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由于老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弱,旅游過程中容易發生欺詐、脅迫交易,老年人自身權益受到損失。所以,政府相關部門要針對老年旅游制定相應的法規制度,加強對各旅游企業的監管,提高其違法成本。
(四)加強營銷體系改革,不斷提升老年旅游信息化建設水平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自助游,但其無法獲得旅行途中的部分線下服務,這就給其出游帶來了許多不便。老年人由于不太熟悉手機軟件的操作,往往在旅游前查詢線路信息、預訂酒店餐飲以及分享旅游后的感受等方面都與年輕人不同。旅行社傳統的營銷手段也是以線下介紹為主,營銷成本高且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需要加強針對老年人的旅游信息化建設。首先,引導并鼓勵老年人在旅游過程中多使用移動互聯網工具,使其通過使用相應工具查詢各種旅游咨詢并完成線上交易,提升旅游便利度。同時,可定期開展老年人的軟件操作等相關培訓,讓老年人學會如何線上選旅游線路、預訂房間,如何分享旅游感受等。其次,利用信息化技術豐富營銷手段。建立老年人出游數據庫,利用大數據分析老年旅游的多樣化需求,制定靈活的定價策略,讓老年人群體體會到旅游企業的精準服務。最后,分析老年人出游的相關數據,開發適宜老年人的旅游產品。比如,可利用老年人經常選擇的旅游目的地及其在景區花費的時間,還需要老年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的健康數據等,分析老年游客的出游特征,為開發出更適宜老年人的旅游產品而提供數據信息。
旅游供給側改革是不斷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提高旅游行業發展水平的有效手段。旅游企業應該不斷升級產品結構,改革產業結構、消費環境和營銷體系,讓更多老年人通過旅游活動獲得幸福感,讓每位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1] 毛峰.鄉村旅游供給側改革研究[J].2016,32(6):58-60.
[2] 劉峰.供給側改革下的新型旅游規劃智庫建設思考[J].旅游學刊,2016,31(2):8-10.
[3] 何建民.我國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要求、特點問題與目標路徑研究[J],2018,32(1):1-13.
[4] 謝彥君.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中的供給側結構性突破戰略[J].旅游學刊,2020,35(3):4-6.
[5] 周剛.養老旅游理論與實踐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9,28(2):112-116.
[6] 黃璜.國外養老旅游研究進展與我國借鑒[J].旅游科學,2013,27(6):13-24.
[7] 王紅姝,羅永.基于老齡化社會的伊春避暑養老旅游發展研究[J].林業經濟,2014,36(9):31-35.
[8] 談志娟.老年健康休閑旅游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南京市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7.
[9] KIM H,WOO E,UYSAL M.Tourism Experi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Elderly Tourists[J]. Tourism Management,2015(46):465-476.
[10] 劉陽,尹壽兵,劉云霞.旅游幸福感研究綜述[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18,3(6):27-34.
[11] 孟彩超,劉超.國內旅游幸福感研究綜述[J].湖北農業科學,2020,59(1):11-16.
[12] 王燕,李悅,金一波.幸福感研究綜述[J].心理研究,2010,3(2):14-19.
[13] 張一.心理幸福感:研究方法、影響因素及展望[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27(7):143-144.
[14] 張亞芳.旅游對旅游者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3(5):40.
[15] 楊梓芮,盧建平.老年旅游消費行為及市場開發策略研究:基于成都市老年人口的問卷調查[J].中國集體經濟,2019(15):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