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佳 李琰君 俞軍財
摘 要:在倡導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并成為優勢產業。“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將絲綢之路甘肅段與周邊區域緊密聯系在一起,也為黃金地帶的甘肅省旅游業的發展增加了新助力。近年來,甘肅省自駕游露營地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自駕游露營地的發展突出表現為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地域旅游相關的各類型資源要素及行業的整合,這不僅僅只是簡單解決旅游交通線路、路網聯系的問題,重要的是在交通網絡的層級化基礎上,構建公共服務軟硬件設施體系,在資源要素的基礎上合理科學地規劃用地空間布局。本文以水資源承載力為支撐,運用AHPTOPSIS法科學評析甘肅省14個地級市水資源承載程度,對其空間分布進行分析,并針對自駕游露營地空間布局結構的優化提出建議。
關鍵詞:自駕游;露營地;絲綢之路;水資源承載力;甘肅省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人們經濟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私家車保有量也與日俱增,故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方式,自駕游成為出游形式之一。目前,絲綢之路甘肅段已逐步發展為西部文旅的重點規劃區域,隨之興起的露營地同樣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1]。針對甘肅省獨特的地理條件,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自駕車、房車等露營地具有良好的發展趨勢,現已開展了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然而,露營體系建設至今仍處于起步階段,基礎還較為薄弱,規模、流量、生態、經濟、水資源承載力等發展不協調。
水資源是自然環境資源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水資源承載力的研究對甘肅省自駕游露營地的選址、環境承載、地域資源開發有指向性意義。由于域內淡水資源有限,因此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導致不同用水之間、不同地區之間以及供水和用水之間產生相應的矛盾。一個地區的總水資源量是否能夠承擔當地的經濟發展、旅游開發,是目前水資源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這就需要依據甘肅省的相關數據,明晰水資源承載程度指標,借助相關模型進行篩選,為甘肅省露營地的空間布局規劃和旅游資源開發提供有效的依據。
(一)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篩選
水資源承載力綜合評價是對不同系統信息的指標化,是對各子系統承載狀況的綜合量化,既能反映出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及合理配置程度,也體現著人類活動對水資源承載狀況的干擾程度。借鑒國內外生態環境及水資源承載力評價的研究成果選取指標,并針對指標合理性向甘肅省治沙所的專家咨詢,最終以“水資源—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復合系統為研究角度,建立甘肅省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
(二)評價指標等級劃分標準
依據國家的標準以及規范,參考以往研究學者提出的評價指標分級標準,結合甘肅省的經濟發展以及水資源狀況[ 3-5]。本文將評價指標分為可承載(Ⅰ級)、弱可承載(Ⅱ級)、臨界(Ⅲ級)、超載(Ⅳ級)、嚴重超載(Ⅴ級),具體如表2所示。
(三)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模型
水資源承載力的評價方法眾多,如模糊綜合評價法、TOPSIS評價法、主成分分析法、系統動力仿真模型、多目標決策分析等。考慮到本文的實際需求,采用AHP-TOPSIS法建立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模型,參考相關文獻,合理定義出各指標間的相對重要程度[ 3-5]。
(四)結果分析
為更好地規劃營地的空間布局,對甘肅省水資源承載力的年際變化和空間分布進行分析。參考相關文獻,應用層次分析法獲得各個指標層的權重,結果如表3所示[ 6]。基于各個指標的評價等級標準,應用TOPSIS法確定出水資源承載力閾值范圍,結果如表4所示。


(1)時間尺度
筆者運用AHP-TOPSIS模型對2015-2019年甘肅省水資源承載力進行評價,分析甘肅省水資源承載力的年際變化過程,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1—5可知,
①近五年甘肅省水資源承載力評價值有所提高,承載力基本處于臨界狀態。②2015年,水資源承載力相比最差,為Ⅳ級(超載)。2016年為IV(水資源承載程度為超載);2017年上升到Ⅱ級(較弱承載);2018年和2019年水資源承載程度上升到I級(水資源可承載)。③水資源承載力評價值有所波動,由2015年的0.418 7上升到2018年的0.459 8,表明甘肅省水資源仍然有一定的開發利用空間。
(2)空間尺度
筆者運用AHP-TOPSIS模型對2019年甘肅省各地級市水資源承載力進行評價,分析甘肅省水資源承載力的空間分布情況,結果如表6所示。

從表6可知,
①甘肅省地級市水資源承載力呈現出梯級狀,主要表現為西北低,東南高。②甘肅省大部分區域水資源承載力為超載及臨界狀態,超載的區域主要集中于西北,臨界、弱可承載、可承載區域主要集中于東南。③嘉峪關市和定西市水資源承載力最高,為可以承載狀態(Ⅰ級)。張掖市、酒泉市、武威市水資源承載力最低,可承載狀態為(Ⅳ級)。
(一)統籌水資源分布,發揮域內資源優勢
水資源的利用情況直接影響區域內經濟、旅游等的發展,通過水資源承載力評價結果可看出,甘肅省水資源的整體狀況并不樂觀,雖逐年向好,供需矛盾有所緩解,但大多屬于臨界狀態,且省內空間分布不平衡[ 6]。因此,需要統籌水資源,加大水利設施建設,通過蓄水、引水、跨流域調水等水利工程平衡域內空間分布,調整用水結構,利用節水技術,從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在水資源承載力相對較低的城市,如張掖市、酒泉市等,自駕游露營地的開發建設,應著重保護生態環境,立足水資源可承載程度,促進節水型旅游設施建設,提高污水處理回收率。同時,節約營區用水,加強營區綠化,增加綠植草被覆蓋率等,發揮域內資源優勢。
(二)科學合理選址,優化資源設施配置
自駕游露營地的選址在營地規劃中是首要任務,選址不只要依據自然旅游資源、人文歷史資源、生態建設資源,水資源利用也是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點[ 7]。因此,對水環境具有優勢的嘉峪關市、定西市,優先對旅游資源、自駕游露營地重點建設和改造,統籌已建設營地和可開發營地,完成對基礎設施設備的更新升級,給后續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同時,合理利用先發展區域的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因地制宜,建立自駕游露營地示范區,為后續資源建設打下基礎。
(三)堅持可持續發展,營造創新實踐環境
從水資源承載力的評析角度對區域內現有的基礎設施進行優化改造和升級,在規劃建設露營地的同時,要注重對生態保護、水資源保護,運用環保、綠色的材質,進行綠色項目重點扶持,并在資源開發中加以推廣[ 8];還要聯系實際,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浪潮的大環境,優化露營地的空間結構分布,促進甘肅省自駕游露營地的建設和發展。
[1] 劉漢奇,付磊.中國自駕游發展報告(2018-2019)[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20:126.
[2] 翁鋼民,潘越,李凌雁.基于改進DPSIR-DS模型的旅游生態安全等級測度及時空演變分析:以“絲綢之路”沿線五省區為例[J].旅游科學,2018,32(6):17-32.
[3] 左其亭.水資源承載力研究方法總結與再思考[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17,37(3):1-6.
[4] 張志芬,王江.基于TOPSIS模型的區域水資源承載力評價方法簡介[J].內蒙古水利,2009(6):62-63.
[5] 張寧寧,粟曉玲,周云哲等.黃河流域水資源承載力評價[J].自然資源學報,2019,34(8):1759-1770.
[6] 張麗潔.黃河流域水資源承載力評價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6.
[7] 姜田亮.基于改進模糊綜合法的民勤綠洲水資源承載力評價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9:9.
[8] 蘇賢保,李勛貴,趙軍峰.水資源-水環境閾值耦合下的水資源系統承載力研究[J].資源科學,2018,40(5):1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