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茹 常曉艷 楊志
摘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節慶旅游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合肥獲國務院批復,是中國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為促進合肥節慶活動的長遠發展,針對其節慶旅游發展狀況與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立足合肥地區自身特色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安徽省合肥市;節慶旅游;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節慶旅游是為了促進地方旅游業的發展,利用地方特有的節慶文化,以其獨特的人文風俗,特色產業以及具有周期性、地域性、文化性以及科教性的節日慶典活動。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節慶活動逐漸成為旅游目的地的一大特色。由于節慶旅游不僅可以塑造旅游地的形象,增強旅游地的競爭力,還可以打造旅游目的地的精神,因此節慶旅游也稱為現今研究的熱點[1]。
隨著合肥經濟的不斷發展,合肥各類展會與節慶活動逐漸增多,有效帶動了節慶旅游的發展與繁榮。合肥每年都會舉辦形形色色的節慶活動,如,在新年伊始,新春文化廟會在歡聲笑語中拉開序幕,當地居民在廟會體驗這濃濃的年味,在春季,郁金香競相開放,為市民與游客帶來壯麗的視覺盛宴,在夏季,合肥龍蝦節與夏日一同襲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絲清涼。其中,2009年4月舉辦的第四屆中部投資博覽會和2011年10月舉辦的第二十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讓合肥認識到節慶旅游產業對合肥地區經濟的發展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自此合肥開始大力推動節慶以及會展產業發展(見表1)。
SWOT分析法是針對市場競爭內部和外部環境分析的重要工具。通過SWOT分析,旅游景區可以明確自身發展的優勢,改善或避免其存在的不足,利于把握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從而將優勢轉化為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2]。
(一)優勢分析(Strength)
1.合肥地區發展節慶旅游的地理優勢

合肥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安徽中部、江淮之間、環抱巢湖,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核心組成部分,擁有承接蘇南地區、浙江省和上海市其產業轉移的優勢。對外交通便捷,是國家規劃建設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東有合寧線連接上海、南京,西有合武線通往成都、武漢,北有合蚌高鐵直通北京,南將通過京福高鐵連通江西、福建。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開通有國內航線51條,國際及地區航線13條。城區道路格局實現了“十”字型向“井”字型的轉變,構成了“三環多放射”的城市動脈交通網[3]。
2.合肥地區發展節慶旅游的資源優勢
節慶旅游的發展依托當地的旅游資源,通過節慶與旅游資源融合的方式塑造地區旅游形象。因此,旅游資源的種類和特點會直接影響節慶旅游的發展。合肥作為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作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十大節慶城市之一,合肥具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4]。

3.合肥地區節慶旅游發展的政策優勢
合肥作為安徽省的省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政策傾向。2020年12月1日,中國共產黨安徽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安徽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全力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范”建設,高起點建設合肥濱湖新區,向國家中心城市發展。這也為節慶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4.合肥地區節慶旅游發展的意義
首先,它可以促進旅游節慶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在旅游與文化的融合過程中,節慶活動作為銜接二者的紐帶和橋梁而存在。同時,節慶旅游還能通過促進地方文化的傳承,使一些被人們所遺忘的傳統習俗與文化重新得到發揚與繼承。
其次,它可以塑造合肥的城市形象,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節慶活動對當地旅游、餐飲、購物、住宿、交通、廣告、通信、娛樂等行業都有拉動作用。近年來,合肥巢湖依托郁金香高地和半湯溫泉等景觀,設置郁金香花會等節慶活動,使三瓜公社成為巢湖的旅游名片。
最后,合肥地區初具規模的節慶活動為以后節慶資源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中國國際文化博覽會、國際整形美容節等節慶活動的開展在全國范圍內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為合肥地區舉辦節慶活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劣勢分析(Weakness)
1.內容重復,缺乏新意
合肥擁有很多節慶活動,但很多活動的內容都不能很好地與本地區的資源結合,缺乏創新觀念。例如,巢湖銀屏牡丹觀賞節、巢湖半湯郁金香節和合肥桃花節,三者花期重合,且活動內容都以一般的歌舞為主,很少有原創節目是結合地方特色和民間文化的,也缺乏與觀眾的互動表演。同時這些節慶活動舉辦地的旅游資源十分相近,很難在固有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創新,這將導致節慶旅游在發展過程中不能獲得良好的反響從而難以維持。
2.以政府為主導,民間團體參與較少
合肥地區節慶活動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大部分活動都由政府進行主導舉辦。巢湖漁火音樂節在2015年10月在中廟嶗山島旅游景區舉辦,由中廟街道辦事處承辦,活動內容有音樂節、攝影大賽以及美食嘉年華等。盡管活動內容相對于其他節慶有不同之處,卻忽略了當地特有的河蚌畫等民俗藝術。因此,節慶活動要朝著由政府發起,民間社會和個人資本參與的模式不斷發展和完善,政府應該在節慶活動過程中發揮監督和輔助作用,而不是主導作用[5]。
3.節慶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品牌意識薄弱
合肥地區的節慶旅游活動豐富多彩,分布在各個地區,但大多只有當地居民知道。2002年以來一直舉辦的合肥龍蝦節,是安徽省合肥地區的重大民俗節慶。但筆者團隊在調查時發現,知道龍蝦節的大多是合肥地區的人,這直接反映出合肥地區節慶旅游品牌意識薄弱的問題。與此同時,合肥各個市區缺乏整體與合作意識,在其他區縣舉辦的節慶活動均有部分重疊,最終會形成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因此,我們認為合肥需要把節慶活動與當地的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產業特征和自然風光等緊密結合起來,對品牌進行綜合定位,從根源上解決此類問題。
4.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無法平衡
活動舉辦者的出發點往往是著眼于將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活動載體的節慶資源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護,使得旅游資源的破壞浪費成為影響合肥地區節慶發展的一大難題。旅游資源受到破壞,需要進行很長時間的維護與修養。在修護期間,游客的各種需求卻很難得到滿足,降低游客對相關節慶的滿意度,不利于節慶活動的長期發展。這一問題在合肥逍遙津公園上得到了體現。
(三)機會分析(Opportunity)
1.以合肥為副中心的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的崛起
自2004年中部崛起戰略提出,合肥地區作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一環,又毗鄰東部發達地區,在政策與周邊地區的帶動下,2020年其生產總值已經突破萬億。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突出強調科技創新的作用,合肥作為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其發達的科技帶來廣大的經濟輻射范圍。合肥片區在2020年的進博會上簽下了144.2億元的大單,合肥經濟的發展對長三角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重要。
2.近年來合肥地區大型的節慶會展活動舉辦效應延展
合肥受到東部發達地區的影響,近年來不斷舉辦大型節慶會展活動。以世界制造業大會為例,2020年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合肥舉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大會的理念與黨的十八大 “中國制造2025”政策相契合。合肥世界制造業大會的成功舉辦,加強了合肥地區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節慶活動開始將目光看向合肥。合肥的城市建設也在不斷適應著大型節慶活動的舉辦,其城市地鐵建設也將為大型節慶活動的舉辦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務。
3.未來的人才儲備和人口集聚將為節慶活動提供長久活力
據統計,2019年約有2.1%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合肥作為首選城市,排在全國畢業生選擇城市第八。合肥市也在不斷出臺相關的人才引進政策,其城市吸引力吸引了更多人涌入合肥。2019年合肥常住人口有818.9萬人,預計2025年將突破1 000萬。大量的人才涌入與人口集聚效應為合肥地區節慶的發展不斷注入活力。
(四)威脅分析(Threat)
1.未能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就傳統節慶與現代節慶的發展問題而言,不講傳統就無所謂節慶活動,但是,在意識觀念、思想感情等方面現代人與古代人大不相同。傳統的節慶活動是古人祈求風調雨順等民生問題的活動,現代人的節慶活動則更加傾向于豐富精神世界、經濟發展等方面。所以,研究現代人的節慶活動,就要充分考慮活動的現代化創新,但合肥地區的節慶活動在煥然一新的新時代面前,無法激起人們參加節慶活動的興趣和激情。每屆的廬陽文化藝術節,旨在將老城區的歷史文脈深度挖掘出來,但過于同質化的節日文化形式,且民眾參與度程度低,這樣的節慶活動并不能吸引年輕人,以致不能達到活動的根本目的。
2.政府為主導,市場運營程度低
從目前情況看,合肥地區的節慶活動大多以政府主導為主,缺乏市場運作,難以使節慶活動的策劃運營適應市場的需要,社會參與程度較低,無法營造良好的節慶環境氛圍,不能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來辦好節慶活動。以巢湖牡丹觀賞節為例,這是以政府為主導的節慶活動,其市場運作程度低,很難調動游客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不能提高巢湖牡丹觀賞節的知名度,使得游客多以合肥地區的居民為主,無法實現推動旅游經濟增長的目的。
3.未能實現雙效結合與多效共生
節慶活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應是其活動舉辦的主要目的。通過舉辦節慶活動,可以提高合肥地區的知名度,促進合肥市人民的文化生活發展,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益,通過市場化運作、商貿、旅游,可以為當地帶來一系列經濟效益。在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還要注意近期效益和遠期效益、單項效益和綜合效益的結合,才能做到雙效結合與多效共生[6]。蜀山區桃花文化節在舉辦過程中,不斷有游客折花枝、摘花瓣,使本來長滿鮮花的樹木變成“禿子”,而且游客前來踏青留下的垃圾也隨處可見,活動舉辦過程中的環境問題也急需加強管理。
(一)打造品牌效應
一個良好的成熟的節慶品牌建設有利于擴大地區節慶活動的影響力。例如,安徽國際文化旅游節、巢湖民歌藝術節、巢湖牡丹觀賞節、合肥龍蝦節等,這些節慶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已經趨向成熟,已形成一定的地區特色,在我國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合肥地區要繼續舉辦這些節慶活動,利用活動的實際特點,將其與電商行業結合起來,可以進一步提升合肥地區的經濟效益,使合肥地區的節慶品牌發展成熟,打造的優良品牌效應可以增強合肥地區節慶活力的競爭力。
(二)不斷加強創新
節慶活動依托于節慶而產生,不同地方的活動模式也有所不同。因此,節慶活動應深度發掘節慶文化背景,立足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只有創新才能不斷發展,不斷提高。一方面,節慶公司要結合合肥本地的歷史文化,挖掘本地更深層次的文化和內涵,舉辦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活動,如,舉辦“合肥飲食文化節”“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等,培育出新的節慶活動。另一方面,合肥節慶公司可以把時代的新內容添加到節慶活動中。例如,新興的中外賽事、展覽會、音樂會等項目的引進,以此來提高其文化品位,擴大其影響力,滿足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要。
(三)改變推廣模式
合肥節慶公司通過策劃簡潔易記的廣告詞,圍繞主題舉辦系列活動,并對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宣傳與推廣。在宣傳推廣方面還可以通過拍攝合肥本地的傳說、典故、歌曲、影視作品等進行有效宣傳。近年來,自媒體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推廣模式的改變,其活動宣傳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短視頻、紀錄片、社會名人等來促進相關活動的推廣。通過創新宣傳方式,不僅可以向旅游者提供節慶旅游活動的信息,而且還可以發揮合肥節慶資源的特質,為合肥旅游樹立良好的形象[7]。
(四)整合節慶資源
合肥市應根據節慶旅游資源的特點,對各地區節慶資源的文化價值進行評估,給予不同的定位,使之形成優勢互補,互為依托的結構網,使其能滿足旅游者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需求,減少它們之間的重合替代。政府相關部門或者社會團體可以建立一個節慶資源的公共平臺,完善節慶相關內容的體制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節慶資源,在一定基礎上共享地區節慶紅利,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提高合肥地區綜合節慶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同時,節慶活動還要樹立品牌意識,持續發展品牌、宣傳品牌形象,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樹立起節慶品牌。
(五)出臺專項政策
合肥政府應出臺專項政策,扶持相關節慶活動,并為會展行業的策劃舉辦建立相應較為完善的制度。同時,也可以出臺線上展會方面的政策,使節慶活動與展會通過線上開展直播等形式進行。將節慶旅游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發展出適應目前的線上線下相配合的節慶旅游模式。
[1] 吳倩尼.荊州市節慶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10(23):27-30.
[2] 于萍.鎮江發展節慶旅游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1):54-59.
[3] 邱竹青,傅為,傅玉敏.合肥地區會展旅游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15(9):147-148.
[4] 雷若欣.環巢湖古鎮文化研究[M].合肥:黃山書社,2018:248-249.
[5] 喬永平,楊倩倩.南京節慶旅游資源的整合與發展對策[J].中國商貿,2012(20):152-154.
[6] 董觀志,楊鳳影.區域節慶旅游資源的整合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5(13):129-130.
[7] 邱竹青,傅為,傅玉敏.合肥地區會展旅游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5(9):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