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茵
天津市區科技局按照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市委十一屆二次、三次全會以及區委十一屆四次、五次全會新要求,聚焦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主要目標任務,把評估過程作為完善發展思路、推動規劃落實、促進加快發展的過程。同時,結合本部門工作職能和科技創新工作要求,把中央和市、區委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體現到深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各方面。
幾年來,我區圍繞市政府關于“創意河北”的功能定位,按照“營造一流的環境、提供一流的服務,聚集一流的企業、培育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流的品牌”的發展理念,以服務河北區“商貿天地、生態城區、文化河北”功能定位建設為目標,以創建功能要素齊備的創意產業發展園區為重點,全力營造適宜創意產業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為目標,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2015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加快建設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若干意見》,在全市打造“一區二十一園”的示范區發展格局。區委、區政府按照國家及天津市的總體部署,確定“科技資源匯集,一園多點發展”的布局思路,集合周邊相關載體和資源,建設“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河北分園”。自創區河北分園一直以來,堅持以創意設計和科技服務業為主導產業,通過領軍企業帶動,產業逐漸形成聚集。目前,自創區共聚集企業542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5家,高新技術企業43家,創意設計類企業24家。據統計,2019年自創區范圍內企業營業收入為289億元。
整合區域創意資源
1.依托天津美術學院做強文化創意產業
美院是一所美術專業院校,優勢明顯,技術實力雄厚;河北區是承載創意產業轉移的理想之地,歷史底蘊濃厚,發展潛力巨大,二者在推動產學研的交流與合作中各自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計劃利用北寧環宇城等載體資源,孵化數字文化創意企業。推動5G傳媒學院建設,充分運用國家發展新基建的優勢,借用5G技術深度驅動動畫、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升級發展。搶先占據津京冀數字創意產業的制高點和戰略地位,為河北區自創區聚集人才。
2.利用創意企業資源開展對外交流活動
創意產業聚集效應,需要創新活力的支持。我們通過開展京津兩地企業家沙龍活動有效推動了企業的交流。2018年4月20日,京津動漫研發企業行業交流會在我區科技招商展示服務中心成功舉辦,來自京津地區動漫行業近三十位企業家齊聚一堂,共享創意與發展。本次活動對加快文化科技的融合發展,促進了“文化興區”的戰略落實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區科委將主動與優秀企業對接,做好京津冀文化產業與科技融合工作。
2017年12月28日,我區舉辦了天津市“設計之都”?工業設計高端峰會暨重點項目簽約大會,會議邀請天津泰達建設集團格調中天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優客工場(北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絲路視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郵電大學等創意設計類企業參加,這次高端峰會把工業設計作為創新創業的突破口,促進了設計人才與企業之間全方位、多角度對話交流,也是我區提高設計產業創新能力、變革設計產業發展模式的重要舉措。
本著“創意河北”的概念,從2012年開始,河北區連續六年向市政府提出“天津申請加入全球城市創意產業聯盟——設計之都”的建議。經過多方聯系,2018年天津國際設計周由市科技局牽頭,邀請了來自意大利都靈、日本神戶以及國內的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6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的網絡城市參加了第五屆天津國際設計周活動,成功舉辦了“對話設計之都”論壇活動,通過6篇主旨演講進一步分析了不同社會背景、文化差異、人文理念下的創意設計活動。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建筑設計領域專家、知名設計院所代表、行業領軍企業負責人等230余人受邀出席建筑設計高端峰會。
眾多世界知名設計師通過對話交流,帶來了先進設計理念,推進了我區建筑設計產業發展,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動能新舊轉換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證與智力支持,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3.做好新興產業戰略研究
根據《“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要求,數字技術與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深度融合,數字文化創意產業逐漸成為促進優質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的智力密集型產業,創意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正在興起。為了抓住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歷史機遇期,與國家戰略保持一致性,更好地推動河北區自創區相關企業發展和融合,推進數字藝術產業化發展。促進優秀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依托地方旅游特色文化,創造具有鮮明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數字創意內容產。河北區制定了《關于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的情況報告》,并為下一步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天津國際設計周相關情況
天津國際設計周是提升我市創意設計產業整體水平、增強科技競爭軟實力、塑造天津城市品牌和擴大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活動。自2014年首屆國際設計周以來,河北區已連續四年承辦了此項活動,活動通過開辦論壇、作品展示、簽約合作、研討培訓等形式,廣泛邀請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和設計師團隊,深入開展創意設計領域的交流與互動,搭建了我市與國際設計產業互通共融的橋梁和平臺。

2016年至今,設計周共組織各類活動40余場次,接待國內外領導、嘉賓和設計師300余人次,超過16萬人參與活動,在推動天津與世界創意設計領域溝通交流的同時,促進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域間創意文化和創意產業的良性互動與融合發展。
第三屆、第四屆和第五屆天津國際設計周分別以“行住坐臥”“未來就是現在”“東西方的融合”為主題,廣泛開展了設計論壇、創意作品展、中意實驗班、工業設計高端峰會、對話“設計之都”等品牌活動。懷進鵬、李紹洪等市領導、中科院院士彭一剛以及市科委、市知識產權局等市級部門的負責同志均出席設計周活動,來自意大利、德國、日本等國家的政府官員和知名設計師帶來了各自國家的高水平創意作品,為向世界宣傳河北區、推介河北區,引領世界設計產業走進河北區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設計之都”申請工作
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面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的重要舉措。作為我區“申都”工作牽頭部門,區科委于年初了參加市科委組織的全市“申都”工作部署會并及時提交了我區“申都”工作申請材料。
隨后,我們多次赴京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北京市科委等單位,就“申都”工作相關事宜和籌備工作進行溝通協調。同時,為突出“申都”特色,展示河北區創意設計文化氛圍,學習先進城市經驗做法,我們積極承辦了“對話設計之都”活動,2018年5月12日,意大利羅馬建筑師協會、神戶大學、北京市科委下屬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上海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上海)推進工作辦公室、武漢市城鄉建設委員會 “設計之都”領導小組辦公室、深圳市設計之都推廣促進會、深圳市靈獅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分別選派“申都”核心工作人員代表來到河北區,參加“對話設計之都”活動,向天津介紹了各自城市“申都”工作經驗和做法,為我市“設計之都”申請工作夯實了基礎。
“十三五”以來,文化產業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的貢獻進一步增強,向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發展目標不斷邁進,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徑。然而,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產業整體規模還不夠大,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整體競爭力還不夠強。“十四五”時期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議促進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對接國家戰略,推動區域文化產業優勢互補和協調發展;以擴大文化消費為抓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優化文化產業發展市場環境;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法規體系。
(天津市河北區科技創新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