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
針對金融抑制背景下的法治環境、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展開分析,明確當前國內外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總結這幾點因素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保護私有財產權、提高合同執行力、實現市場競爭的自由與平等三點建議,以期能夠緩釋金融壓抑的影響,推動我國金融業發展。金融抑制是發展中國家、轉型國家相對普遍的現象,其本質為隱性稅收。金融抑制政策直接影響到金融深化、經濟增長,創建法治環境,可以推斷金融發展、加速金融深化。我國緩釋金融抑制、金融法治的有效渠道,可以加強保護私有財產權、金融契約自由、契約執行力,加強金融業市場準入開放性,金融行業的競爭能夠保證自由、平等。除此之外,現行金融司法制度要予以完善,提升司法獨立性。鑒于此,需要圍繞金融壓抑下的法治環境建設、金融發展、經濟增長展開探討。
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金融發展、金融深化一直以來是發展中國家帶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性問題。中國銀行體系在實踐的過程中,呈現出金融壓抑這一特點,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直至1978年期間處在計劃經濟的時期,低利率體系在重工業得到體現,使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能夠有充足低成本資金。從1970年代開始至今,改革開放政策已經越來越深入,金融壓抑也始終存在。無論是金融基礎理論,還是實戰經驗,均能夠發現金融壓抑是經濟增長非常關鍵的影響因素。然而我國經濟增長率在世界范圍內,超過大部分國家,所以,面對金融壓抑導致損失,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彌補。
金融抑制和經濟增長的關系
國家現行金融抑制政策是金融深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也關系到金融體系是否完善以及經濟長期發展。金融機構負責企業的評估,在該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創建完善金融體系,可以提高創新成功概率與經濟增長速度。所以,金融中介所呈現的能力,關系到經濟增長率、資本聚集、生產率。金融抑制可以理解為向金融行業施加稅收,而這對于創新行為而言,也征收了另外的稅收,所以金融行業施加稅收,便可以將金融中介機構在資助成功企業當中獲得的凈收入減少。通過金融發展提高社會生產率,然而金融抑制政策的實施,商業與投資銀行、證券市場等產生實質征稅,卻是金融發展的影響因素,也會限制經濟增長。由此可以總結金融抑制和經濟增長的關系:
1.政府部門抑制利率導致負面影響,阻礙金融深化、經濟長期增長。2.政府部門抑制銀行業,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中構建銀行體系的影響因素,也會限制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3.政府部門抑制證券市場,資本市場深化發展受阻。4.政府部門抑制資本賬戶,有效避免了資金外逃問題,但是卻減少我國居民進行投資渠道,對居民金融資產、投資收益的提升帶來直接影響。
法治、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1.法治和金融發展。國家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的創建,與政治因素決定論、文化因素決定論等基礎理論有關,但本質還是受到法治、金融理論的影響。例如金融發展涉及的國際差異,其重點在于法律制度所呈現的作用。通過法律制度,對私有財產權、私人合同安排、投資者合法權利進行保護,儲蓄方自愿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金融市場發展。金融的本質是合同,每個國家制定的《合同法》與《公司法》等法律,在執行期間便可以明確證券持有人權利、金融體系運轉。單一企業的管理者、控制股東處在掠奪少數股東與債權人的位置,法律制度是直接的決定性因素。由此明確法治和金融發展的關系:
(1)基于保護私人投資者權利這一層面,不同法系強調保護國家權利存在差異;(2)私人財產權保護是金融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同時也可以推動金融發展。2.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國家金融發展是帶動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由于金融發展可以產生大量事前投資信息,合理分配資本,并且提升投資監督、企業治理能力,實現風險交易、分散與管理,在商品與服務交易等方面也能夠獲得滿意的效果。金融推動經濟增長,除了具備以上所述基礎理論支撐外,結合實踐也可以明確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密切關系。
保護私有財產權
針對私有財產權的保護,各個國家有不同的法律規定,而這也是國家經濟、金融市場發展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的關鍵性因素。我國私有財產權歷經多次修改,改革開放政策深入落實,在立法中保護私有財產權也越來越完善,歷經實踐最終效果得到強化。為此提出兩點建議:
1.保護銀行存款債權。對于居民銀行存款債權的保護,需要深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作為中國央行,則要具備獨立性,發揮調控作用穩定物價,抑制通脹。2.保護普通投資者股權。對于中小股東股權,需要作為保護的重點,維護中小股東在證券市場、國民經濟環境下的權益。與此同時,控股股東需要明確在中小股東以及企業中承擔的義務,一旦違反義務規范,則要予以賠償。針對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面對分散化問題同樣需要積極創新,建立健全證券集團訴訟與專門股東的派生訴訟制度,保證法院在金融審判方面的整體質量與行政執法力度。
提高合同執行力
考慮到金融的本質為合同的一種,銀行業務涉及范圍比較廣,為了能夠緩解金融抑制的影響,需要提升合同執行力。加快實現金融創新,針對期貨、期權等不同種類的金融衍生產品,從在法律本質這一層面分析,均是金融市場參與者設定私人合同安排。結合金融本質為合同活動這一點,要想推動金融市場發展,需要做好市場合同自由保護,提高合同執行力。對于合同自由的保護,市場主體根據獨立自由需求做出合同訂立的決策以及訂立對象,選擇相應的合同形式與內容,這在我國《合同法》中有明確規定。與此同時,國家公權力不能任意干預或者更改私人合同內容,保證合同原本的執行力。只有如此市場參與者方可遵循私法自治原則、契約自由原則,參與到金融契約的各項活動中,作為市場主體不斷提高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帶動金融發展。
實現市場競爭的自由與平等
我國金融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掌握著金融企業控股權,金融市場準入也有相對樣的要求,導致金融抑制明顯。為了切實提升企業經營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避免資金浪費,要將金融市場有序開放,加強市場競爭的自由、平等,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與此同時,對于一些民間資本,也要積極鼓勵其主動進入到金融服務行業中,調整金融市場準入標準,遵循平等自由競爭這一基本原則,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帶動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
綜上所述,金融抑制對于國內外金融發展有非常直接的影響,鑒于法治環境、金融發展、經濟增長之間的密切聯系,需要結合現階段金融業市場環境,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要求總結切實可行的優化對策,調動金融企業等主體參與金融服務行業的積極性,營造自由、平等的法治環境,為我國金融業發展提供法律層面的支持,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水平。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朝建.淺談金融發展視角下經濟發展對教育公平的影響[J].納稅,2019(19).
[2]陳恒,蘇航,魏修建.我國物流業非均衡發展態勢及協調發展路徑[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9(07).
[3]李揚.完善金融制度是金融科技健康發展的前提[J].清華金融評論,2019(05).
[4]薛睿.互聯網金融促進遼寧農村金融發展路徑研究[J].遼寧經濟,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