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不僅城市化建設范圍在不斷擴大,農村科技化發展戰略也在穩步推進。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發展條件,也為農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挑戰。但是在現階段,我國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本身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農村集體經濟計劃的不合理,或者農村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因此,想要切實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現代化發展改革,科學合理的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準確落實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就需要在改革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農村集體經濟體制的不足,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從而實現對癥下藥,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發展。
對于鄉村振興戰略而言,優化完善并深入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同時,農村集體經濟還是有效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措施,是帶領農民共同致富的關鍵途徑。集體經濟體制的發展,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建設的根本和農業體制的優化,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的部分。
為了使農村經濟發展與我國社會經濟體制的整體發展同步,實現社會經濟的平衡發展,就需要足夠重視起農村集體經濟體制的發展和改良,針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情況和本地區所具備的資源量進行全面的分析,再針對性地提出農村集體經濟體制發展戰略,進而在實踐的過程中,對農村集體經濟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解決,才能實現農村經濟的進步。
對于農村集體經濟體制重要性的認知不足
目前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不只是村民,甚至還有很多農村基層干部和重要領導干部,依然認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體制是輔助農村經濟發展的,而非農村經濟的主要發展模式。在領導階層這一錯誤思想的帶領下,農民則很容易被動,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的認知出現偏差,從而導致完全忽視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制度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性,使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出現“空心”的現象,導致農村經濟無法實現切實發展。更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基本活動都無法開展,新型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也得不到培育,最終嚴重限制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農村集體經濟體制運行機制的不完全
有一部分農村在建設經濟組織的過程中,還沒有完全學習到社會主義市場的新發展規范,無法準確建立起完全符合社會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運行機制,相關的管理制度也很可能不夠完善和到位,相關的監督機制也很容易建設不完全。農村集體經濟體制中運行機制的不完全,將會對農村集體經濟體制的建設構成直接威脅。
農村集體經濟機制的發展缺乏專業人才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過程中,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最重要一點就是缺乏人才。長期缺乏專業人才,使得農村集體經濟體制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甚至停滯不前。農村吸引高素質人才的能力較差,保留專業人才的能力也不足,很容易在發展的過程中造成專業人才的流失。而且,相關的人才保障機制也不到位,這樣就使得人才流失現象進一步加重。除此之外,因為農業和農村發展的特殊性,農村往往缺少生機和人氣,不僅專業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缺失現象嚴重,甚至一般的勞動力資源都十分欠缺。與此同時,農村還長期存在大量勞務輸出的現象,這些原因綜合起來,導致了農村經濟發展的人才儲備量存在嚴重不足的現象,人才的過度匱乏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村集體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創新。
在此背景下,再加上目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推動是靠農村的基層黨組織來推動的,基層黨組織缺乏專業的高素質管理人才,就使得很多的基層組織干部會因為自身能力、素質或者認知的不足,對市場經濟的動向不能做到準確把握,面對經濟風險時也不能及時想到處理對策,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提高農村全員對于集體經濟的認知
想要切實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就需要在發展時始終站在“三農難題”的視角和高度,并以此為出發點充分認識到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作用分別體現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強化農村基層工作組織的服務能力;實現現代農業與小型農戶的充分銜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以及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只有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的認知得到深入全面的提高,才能夠激發農民在農村集體經濟當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有效增強其對于農村集體經濟體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得農村集體經濟變得更為主動和積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農村集體經濟體制的快速發展。

根據實際發展條件制定相應的集體經濟發展計劃
集體經濟的發展計劃具有很高的引領性,想要實現農村集體經濟體制的切實發展,就需要根據當地的資源量進行針對性的規劃。建設農村集體經濟體制必須要根據所在地區的地域特色、資源儲備、產業特點和區位優勢進行針對性的發展。
在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計劃進行制定時,要時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制定完全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計劃。從具體方面而言,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計劃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相關的政府部門,根據當地的國民經濟發展目標以及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進行集體經濟發展的針對性方針修訂,從而切實指導區域性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要充分發揮相關政策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從而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計劃的制定。
其次需要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根據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方向和特點,制定符合本鄉村的集體經濟組織性發展的意見和方針。
最后就需要各鄉村在政府相關部門的要求和準則下,結合自身的經濟發展特點,制定具體的集體經濟發展計劃。在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計劃的針對性和特殊性的基礎上,還要確保經濟發展計劃的完整性和約束性,從而使其真正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助力。
為農村集體經濟提供穩定的組織保障
在農村集體經濟的建設過程中,農村的基層黨組織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組織保障。想要真正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的科學化發展,就需要村委會、村黨支部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部門的充分結合。
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重點落實健全鄉村的核心組織體系這一工作要求,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領導群眾、下達黨的理論主張、貫徹黨的領導決定等方面的作用,從而在理論和管理上推動農村經濟體制的革新。在面對長期貧困或者是軟弱渙散的村莊時,要及時派出黨組織的第一書記進行走訪,從而實現農村集體經濟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有效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的組織能力,實現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組織保障。
增強人才建設力度
想要實現改革創新就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關鍵也在于專業人才。想要切實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的優化改革,就需要充分建立起一支專業人才隊伍,并以此為核心展開農村集體經濟建設。為了增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為農村集體經濟體制的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需要各級政府和相關的管理部門,積極助力營造適宜的人才培養環境,通過擴充資源、增強管理力度和優化設施配置等多種措施來增強農村集體經濟人才的針對性培養。實現專業人才的科學化培養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重視相關經濟人才的培養,這是專門的農村集體經濟的組織班子,把個人工作能力較強、政治覺悟較高、品行端正且具有較高責任心的人選拔到組織班子當中,從而有效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指揮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通過駐村干部、大學生村官和下派第一書記等方式,實現先進發展理論的傳播,幫助農村基層黨組織理清發展方向,明確發展思路,從而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的科學化發展。
總而言之,為了從根本上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依賴堅實的農村集體經濟作為保障和支撐。即使當前我國各個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還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和不足,集體經濟體制的改革也存在很多的問題,但是只要全民參與,始終堅持黨和國家的領導,對當地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高效率的利用,進而拓展農村集體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方向。
與此同時,在對農村集體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的過程中,還需要時刻注意社會經濟市場的整體發展動向,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對農村經濟發展相關的監督制度和法律法規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只要做到全面的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全面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帶動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
(臨洮縣玉井鎮政務便民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張洪英.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對策[J].鄉村科技,2020(33).
[2]孫冉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策略[J].經濟管理文摘,2020(21).
[3]黃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山西農經,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