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偉
五體球是一種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其在籃球和足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巧妙地將籃球架與足球框組合在一起,形成五體球架,場地與籃球場基本一致,利用五體轉換線將球場劃分為三大區域,分別為:手部區、腳部區、五體轉換區,是一種具有良好健身效應的全身性運動。項目的創始人是我國王金安先生,五體球于2014年被列為專利,而后在高校、中小學、企業逐步開展。發展至今,已逐步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2016年首屆五體球高校邀請賽舉行于廣州,共有8所高校參與,賽事引起了多方媒體的高度關注。五體球運動也是近現代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原創體育項目,這不僅是對我國原創體育文化發展的傳承,也是對世界體育文化的更新。
五體球運動結合了籃球和足球的一些基本規則,將兩者有機的融合了在一起。五體球運動的場地設計分為手部區、腳部區和五體球轉換區,此種競賽規則能將人四肢和頭部在比賽中都能夠得到充分的運動,因此能夠充分全面發展人的身體素質,達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應。
五體球運動所用球是專門為五體球項目而制定的球,比籃球稍小,比足球稍大,最顯著的特點是既能夠像籃球一樣拍也能像足球一樣踢。
五體球標準場地從幾何的角度來看是一個規則的長方形,長度在28-38m之間,寬度在15-21m之間。若條件受限,可將標準籃球場適宜改造,這樣能夠保障項目的開展,也能提高運動場地的空間利用率。具體如圖一所示:

圖一 五體球場地示意圖
五體球近年來主要以高校為依托進行發展,主要以廣東省高校及周邊省市高校為主。2016年至今已舉辦過關于五體球的大小賽事以及知識講座,華南師范大學、廣州體育學院、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廣東財經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廣東理工學院、廣東工商職業學院、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等成立了大學生五體球社團,以社團為依托發展五體球。其次,在廣東省內,有中小學,如深圳的五聯崇和學校、明德實驗小學等開始將五體球引進到學校體育課程中或者成立五體球體育社團,將五體球作為一種體育特色項目發展,另外,深圳五體運動有限公司以俱樂部的形式發展五體球,深圳五體運動有限公司擁有五體球運動完整的知識產權,是五體球項目開發、研究、運營和管理的唯一合法機構。
雖五體球運動已得到基本認可,相關賽事舉辦頻率也逐年增高,但還需要認識到,五體球運動的發展尚處于摸索階段,項目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導引和政府的支持,這種新興的我國原創的體育運動項目更應大力發展。其次,對于項目的推廣而言,師資力量還較為匱乏,五體球的裁判員、社會指導員以及相關培訓體系都還有待完善和建立。
五體球運動是充滿了戰術變化,將籃球運動與足球運動相結合,既能看到激動人心的三分投籃,又可看到激情四射的大力破門,極大地增加了比賽的看點。按照不同的區域劃分使用不同的觸球部位,因此比賽的戰術運用可靈活多變,對于不同年齡段的運動群體,戰術運用可繁可簡。
其次,從運動項群分類理論而言,五體球運動屬于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目,因此比賽中會看到運動員之間的微對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強的比賽的觀賞性,使比賽更加充分激情,使賽事更加的刺激。正因為五體球運動具備極佳的觀賞性,具備現代競技體育運動發展的必要因素,所以五體球運動蘊含極大地發展潛在力。
足球運動需要較大的場地,籃球運動需要規范標準的場地,而五體球運動可以將籃球場地作為項目開展的運動場所,配合五體運動專利產品——多用運動框架,也就是將籃球架和足球門相結合的產物,多用運動框架是可移動的。如此而來,一個普通的籃球場地實現了“一場多用”的格局。從現實基本情況而言,廣州某些區域,例如南沙區、黃埔區等是一個正在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的區域,由于正在處于一個轉型期,許多中小學的場地設施條件并未達到學校體育的基本要求,往往出現“人多地少”的校園體育場地格局。對于如今貫徹建設校園體育特色項目的政策是極其不利的,而五體球運動的出現可適當的緩解這一矛盾。
眾所周知,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而籃球在我國也是一大熱門的體育運動項目,無論是大中小學內還是在社會群體中,擁有籃球、足球運動基礎的都不在少數。從近年來的體育相關政策導向來看,國家正在大力發展體育,著力建設校園體育特色,打造了幾千所足球特色學校,很多學校也將籃球視為傳統體育特色項目來建設。廣州市也擁有多所籃球、足球體育特色學校,這也為五體球的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五體球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都是整個過程的核心成員,是五體球技術和文化的傳播者,是教學活動的實踐者。師資力量對五體球的開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于當前五體球尚處于推廣階段,因此大眾還未對五體球有深入的了解,對于五體球的師資的培養和配備機制尚未健全。從中小學的角度而言,中小學的體育教師資源豐富,可以從中挑選足球和籃球技術兼備的人才,定期組織培訓,挖掘五體球運動指導人才。
目前五體球指導員的培養機制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五體球指導員培訓班的培訓設計及規劃尚未健全,資源整合效度不足,培訓班體系不明確,存在些許瑕疵,開展的過程中存在較強的間斷性,缺乏一定的系統系、科學性和連續性,這些不利因素致使五體球指導員培訓班的工作效率低下。
從目前五體球指導員培訓開展現狀而言,這個培訓班并未像籃球、足球項目那樣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培養機制,開展范圍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目前與高校建立了些許后備人才的培養方案,但與中小學的聯系并不緊密,而中小學體育教師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中小學學生更是五體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應著力建立五體球指導員的培養機制,與中小學為導向,整合優質資源,構建長久的合作發展體系。
由于宣傳推廣的力度不足以及推廣的方式存在瑕疵,五體球的公眾認識度并不高,這也就造成了五體球的文化還未得到大家的準確認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五體球的推廣,對五體球進中小學是極其不利的。因此應加大宣傳力度,改善宣傳手段,宣傳的手段和方式需多元化開展,宣傳推廣策略大致可分為媒介推廣、教學推廣、表演推廣、比賽推廣。這樣多渠道多手段的宣傳推廣才可以讓大眾更加地了解五體球,更深刻的認知五體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廣州市出臺《廣州市教育局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指出“精心打造學校體育特色。按照“一區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要求,加強學校體育特色建設,打造區(校)體育品牌,有條件的學校要由“一校一品”向“一校多品”發展。”“五體球”正適合與當下廣州市的發展導向,為貫徹廣州市深入推進校園足球發展以及大力發展學生體能水平起到良好的承接效應。
其次,擁有政府經費投入的保障,《廣州市教育局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持續加大投入,對校園體育的經費應逐年增加,加強對體育專項經費的保障,逐步提高對體育特色學校的專項補助標準。
經費的投入力度一直困擾著體育項目的發展,如今五體球正適應當下體育特色學校的建設導向,因此有了政經費的投入,項目的發展也有了基本的保障,配備五體球器材設備、優質師資等、為中小學推廣五體球奠定基礎。
文化軟實力是以文化資源為基礎的一種軟實力。體育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國家軟實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無論從經濟還是文化發展而言,都是走在前沿,因此也形成了一種開放、包容、共享的特色文化。這種優秀文化已經滲入到各個領域,校園是文化滲透的一個重要領域。
五體球作為近年來嚴格意義上我國原創性體育運動項目,是發展我國體育文化軟實力不可多得的重要板塊。同時,五體球運動也是對世界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五體球運動秉承著傳遞快樂的生活方式、展示人體的完美系統等體育理念,這一理念與校園體育推崇的增強體質健康、快樂體育的體育鍛煉觀念相契合,因此五體球運動有利于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五體球開創至今也不過5年時間,但從開創之初就受到社會以及國家的高度關注,在各類體育組織的干預下,五體球組織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漸被大眾所接納。但同樣的,作為一種新興的項目,都會遇到阻礙其發展的威脅因素。第一,缺乏相關理論研究支撐,對于五體球的推廣、應用、聯賽發展機制等方面的理論研究還遠未滿足實際的發展需求。第二,從五體球內部因素考慮,五體球的競賽規則的適應性不夠靈活,雖現已有既定的競賽規則,但從適用性的角度而言,對于中小學群體,則需要制定更加靈活多變的競賽規則,適應學生的生理心理發育特征。
品牌賽事的建設對與項目的發展至關重要,成熟的體育品牌賽事可有效地提升項目的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也可促進的潛在的市場開發和完善運營模式。五體球相關賽事以及賽事品牌的建設是推動項目發展的原動力之一,其可以增強項目發展的持續性與穩定性,激勵五體球運動參與者的投入熱情。
當前有關五體球的賽事影響力不足,在廣東省高校間雖有校際賽事,但由于賽事缺乏成熟經營理念,難以保障賽事舉辦的持久性,這也是近年來高校舉辦的賽事頻率逐漸降低的原因之一。其次,賽事品牌的建設涉足到中小學的較少,無論從賽事的文化體系建設還是賽事的組織管理都是缺乏實踐和創新的。
五體球作為我國原創的一種體育項目,相關的理論研究還較為匱乏,對與新興項目在中小學的推廣而言,運用SWOT理論能較好地分析其利弊。首先五體球具備觀賞性強、體育場地綜合利用率高、潛在參與群體龐大等優勢,其次對參與者四肢協調性、靈活性的鍛煉都有著較好的效應,也是貫徹廣州市中小學學校體育發展的政策要求,因此適宜在中小學推廣。第二,從師資力量的配備以及五體球后備人才培養的角度而言,可將中小學體育教師作為重點培養人才。總而言之,五體球運動在中小學實踐具備可操作性,可在適合的中小學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