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健民
賽艇運動是一項力量耐力與速度耐力相互滲透的混合耐力的競技運動[1]。科學選材與科學訓練是競技體育成果的重要影響因素。科學選材是指利用評價指標體系是對于受試者的先天條件進行研判,以期了解其該項運動競技能力,并預測其競技潛力的過程。目前賽艇運動相關的選材體系尚不成熟,本文以廣東省賽艇隊38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對其身體形態、機能和體能素質進行分析,構建適合廣東省賽艇運動員科學選材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對該體系進行初步驗證。
廣東省賽艇運動員40人,其中男運動員19人(輕量級10人,公開級9人),女運動員19人(輕量級6人,公開級13人)。
1.2.1 數據收集
1)身體形態指標:按照測試規范檢測被測運動員身高、體重、體脂率、坐高、上肢長、上臂長、前臂長、肩寬、胸寬、胸呼氣圍、胸吸氣圍、大腿長、下肢長。按國際通用公式計算被測運動員呼吸差。
2)機能指標:包括紅細胞、血紅蛋白、血球壓積。采集受試運動員空腹靜脈全血,使用血常規檢測儀,檢測對象血紅細胞、血紅蛋白及血球壓積。
3)體能素質指標:包括臥推、深蹲、引體向上、俯臥撐、后拋實心球(男5kg,女3kg)。所有指標均嚴格按照相關測試規范進行。
4)專項能力指標:2000米測功儀。
1.2.2 數據分析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各指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數據變量資料采用以xˉ±s表示。采用百分位數法制定評價標準,按制定的評分標準為每個運動員評分后進行3分位分組,比較不同組間2000米測功儀成績對評分系統進行驗證。
參與本次研究的運動員共38名,其中男性19名。平均年齡21.92±3.92歲,平均訓練年限6.37±3.22年;女性19名,輕量級6名,公開級13名,平均年齡20.08±3.20歲,平均訓練年限5.00±2.11年,詳見表1。
表1 廣東省賽艇運動員基本情況

表1 廣東省賽艇運動員基本情況
一般情況 男(n=19) 女(n=19)年齡21.92±3.92 20.08±3.20身高 190.74±4.37 179.42±4.10體重 83.84±10.90 70.16±7.63專項訓練年限6.37±3.22 5.00±2.11
男、女不同級別賽艇運動員身體形態特征見表2。
表2 廣東省賽艇運動員身體形態特征

表2 廣東省賽艇運動員身體形態特征
身體形態指標 男(n=19) 女(n=19)190.74±4.37 179.42±4.10體重(kg) 83.84±10.90 70.16±7.63體脂率(%) 11.47±3.89 17.27±3.39坐高(cm) 101.77±11.87 93.47±2.47上肢長(cm) 82.69±1.91 77.07±2.80上臂長(cm) 35.08±1.80 32.47±1.96前臂長(cm) 27.57±1.20 25.31±1.21肩寬(cm) 43.01±1.23 39.23±1.17胸寬(cm) 29.53±1.39 27.06±3.29呼吸差(cm) 4.44±2.19 4.40±1.82大腿長(cm) 56.50±7.84 55.55±5.04下肢長(cm)身高(cm)96.96±4.21 90.71±3.52
男、女不同級別賽艇運動員身體機能特征見表3。
表3 廣東省賽艇運動員身體機能特征

表3 廣東省賽艇運動員身體機能特征
身體機能指標 男(n=19) 女(n=19)最大攝氧量()5.53±0.49 3.39±0.27紅細胞(×1012) 5.03±0.26 4.49±0.32血紅蛋白(g/L) 154.38±5.23 131.00±10.91血球壓積(%)44.57±2.13 40.05±3.21
男、女不同級別賽艇運動員體能測試情況見表4。
表4 廣東省賽艇運動員體能素質測試情況

表4 廣東省賽艇運動員體能素質測試情況
體能素質指標 男 女臥推(1RM-kg)80.26±22.20 46.45±8.47深蹲(1RM-kg) 135.26±20.24 96.58±13.02引體向上(次) 31.90±12.06 10.42±5.81俯臥撐(次) 38.68±15.89 28.61±6.08后拋實心球(男5kg,女3kg)(m)17.14±3.14 8.82±1.12
綜合指標的可操作性及科學性,本研究選取20個常用于賽艇科學選材的測試指標,根據相應測試指標的百分位數,分別制定不同性別廣東省賽艇運動員評價標準。為方便使用,采用5級評分法進行(理論上與專項能力呈正相關的指標,>P90:5分、P90-P70:4分、P70-P30:3分、P30-P10:2分、<P10:1分;理論上與專項能力呈負相關的指標:<P10:5分、P30-P10:4分、P30-P70:3分、P70-P90:2分、>P90:1分),見表5-8。

表5 廣東省賽艇運動員選材指標單項評分表(男)

表6 廣東省賽艇運動員選材指標單項評分表(女)
按上述評分標準對所有運動員進行綜合評分,并進行三分位分組后(T1-T3),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不同組間運動員專項能力的差異,發現男性賽艇運動員綜合評分T3組專項能力顯著優于T1組和T2組,雖然沒發現女性賽艇運動員不同綜合評分組間專項能力有統計學差異,但仍可見T3組2000米測功儀(min)測試時間少于其他兩組。結果見表7。

表7 廣東省賽艇運動員不同選材評分組間專項能力(2000米測功儀(min))差異
科學選材是獲得訓練成功的先決條件,王金燦等[2]編著的《運動選材原理與方法》中明確指出,選材成功意味著訓練成功的一半。本研究根據廣東省賽艇運動員選材測試結果,建立了不同性別賽艇運動員選材指標體系,為科學選材提供了可參考的科學依據。本研究參考劉顯斌等[3]構建的我國青年男子賽艇運動員科學選材指標體系,包含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三方面的指標,但本研究共選用指標20個,在其研究基礎上對指標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細化,更突出賽艇運動比拼力量、速度及耐力的特點[4]。由于賽艇運動的特殊性,其專項能力的評價難以量化。為了更好地進行運動員專項能力評價,目前國際國內共同認可的是采用美國產Concept II型風輪式賽艇2000米測功儀進行評價[5]。科學選材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優秀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多采用專項能力對運動員訓練效果進行評價。為了體現科學選材 服務于對訓練效果,本研究在建立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利用該指標體系對廣東省賽艇運動員進行評價,并分析不同綜合得分運動員專項能力水平的差異,對該指標體系的科學性進行了驗證,發現男性賽艇運動員綜合評分T3組專項能力顯著優于T1組和T2組,雖然沒發現女性賽艇運動員不同綜合評分組間專項能力有統計學差異,但仍可見T3組2000米測功儀(min)測試時間少于其他兩組,提示該評價體系具有專項能力的預測價值。綜上所述,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綜合評價指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賽艇運動員的專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