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芳,任向陽
高職院校的學生即高職生,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多年來國家各級教育部門一直通過各種舉措改善學生體質健康持續下降趨勢[1]。鑒于國家體質測試標準修訂,測試項目發生變化及評分標準進行下調[2],所以僅從學生測試數據的分數等級來評判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發展趨勢就不夠客觀準確。因此,本文選擇學生的實測數據展開研究,更能客觀準確反映學生體質健康發展趨勢。大一新生更為重視的測試態度使得測試的數據最能反映學生的真實狀況,而這一時期又是基礎教育轉入高等教育的銜接階段,所測數據往往最能反映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身體健康狀況。通過對亳州職業技術學院2013至2019級大一新生體測數據進行分析,探究高職大一學生體質健康整體變化趨勢,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礎教育階段后期體質健康發展整體趨勢。
選取亳州職業技術學院2013至2019級大一新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有體測數據均來源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網數據庫。

表1 高職大一學生樣本量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大量有關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研究成果,了解高職生體質發展變化情況。
1.2.2 數理統計法
所有測試數據采用Excel2018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并對各項分析數據繪制趨勢圖。
1.2.3 調查法
通過實地考察與電話訪談,采集本研究所需信息資料,為進一步了解學校落實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提供幫助。
2.1.1 身高指標結果與分析
表2、圖一、圖二顯示,高職大一學生男生女生平均身高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13級到2015級男生身高上升幅度較大,2015年以后學生身高增長幅度放緩。2013級到2015級女生身高上升幅度較大,2017年以后學生身高增長幅度放緩。

表2 高職一年級學生身高發展趨勢(單位:cm)

圖一 高職男生身高發展趨勢

圖二 高職女生身高發展趨勢
身高作為人體形態指標有先天遺傳性和后天獲得性所決定,后天獲得性主要表現在社會環境、勞動條件、地區氣候、營養狀況、體育鍛煉、醫療衛生及保健等[3]。據數據表明,雖然我校學生90%以上來自鄉村,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鄉村人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但對人體生長發育起較大影響的營養因素已不再是制約城鄉學生形態學指標差距原因[4]。因此,體育鍛煉影響學生身體形態發展變化的作用越發明顯。
2.1.2 體重指標結果與分析
表3、圖三、圖四數據顯示,高職大一學生體重男生女生均呈持續增長趨勢,且男女生體重的增長幅度相當。鑒于學生身高也在增長,單憑學生體重持續增長就認為學生體質往不利于健康的方向發展是不準確的,因此引入身高體重指數概念(BMI),對數據進一步分析發現男女生的BMI值及標準體重率、超重、肥胖等數據具有以下特點,見表4。

表3 高職一年級學生體重發展趨勢(單位:kg)

圖三 高職男生體重發展趨勢

圖四 高職女生體重發展趨勢
表4數據表明,歷年學生BMI值,女生得分都比男生更好,表明女生比男生更關注自身的身體形態。進一步對數據分析見圖五、圖六、圖七、圖八、圖九、圖十、圖十一、圖十二,發現高職大一學生BMI值各區間發展趨勢有如下特點:1.過輕體重學生數為0;2.低體重學生比例和標準體重學生比例都呈現總體下降趨勢;3.超重學生比例和肥胖學生比例總體呈現上升趨勢,男生女生均是如此,而男生比女生幅度更大。數據表明,高職大一學生身高不斷增高的同時,體重增長幅度更大,學生身高體重指數(BMI)有明顯朝著肥胖型方向發展趨勢。

表4 高職一年級學生BMI等級各區間百分比

圖五 高職男生低體重發展趨勢

圖六 高職女生低體重發展趨勢

圖七 高職男生標準體重發展趨勢

圖八 高職女生標準體重發展趨勢

圖九 高職男生超重體重發展趨勢圖

圖十一 高職男生肥胖體重發展趨勢

圖十二 高職女生肥胖體重發展趨勢
表5、圖十三、圖十四數據顯示,高職大一學生肺活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男女生均是如此,男生肺活量增長幅度高于女生。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呼吸機能健康發展狀況,引入肺活量體重指數加以分析。肺活量體重指數是人體自身的肺活量與體重的比值[5]。對肺活量體重指數進一步分析,如圖十五、圖十六顯示,高職大一學生男、女生肺活量體重指數均呈現微弱下滑趨勢,女生稍明顯。這表明受到學生過快的體重增長的影響,肺活量雖然也增長,但學生的呼吸機能是呈下降趨勢。

表5 高職一年級學生肺活量發展趨勢

十三 高職男生肺活量發展趨勢

十四 高職男生肺活量發展趨勢

圖十五 高職男生肺活量體重指數

圖十六 高職男生肺活量體重指數
2.3.1 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結果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立定跳遠項目主要測試學生下肢力量,且更側重爆發力,學生的相對力量占主導作用。相對力量是指運動員每公斤體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6],學生下肢肌肉的最大力量以及學生的體重都會對學生的立定跳遠產生關鍵影響。表6、圖十七、圖十八顯示,高職一年級學生立定跳遠總體呈現小幅下滑趨勢,女生比男生下滑幅度稍大。這項素質的提高一方面要提高腿部力量,尤其是爆發力,另一方面要控制體脂含量防止體重過大。同時,正確的立定跳遠技術對成績也有很大影響。

表6 高職一年級學生立定跳遠發展趨勢(單位:cm)

圖十七 高職男生立定跳遠趨勢

圖十八 高職女生立定跳遠趨勢
表7、圖十九、圖二十顯示,高職一年級學生50m跑用時整體上呈明顯增長趨勢,說明高職一年級學生50米跑素質呈顯著整體下降趨勢,男生速度素質下降幅度高于女生。50m跑是學生快速奔跑能力的體現,快肌(白肌)纖維類型的學生比慢肌(紅肌)纖維類型的學生有著先天優勢,ATP—CP供能系統占主導地位。這項素質的提升可以通過多組持續時間8秒以內的全力跑獲得,且組間休息時間要1分鐘以上的充分休息。同時,跑的專項技術也對這項成績影響較大。

表7 高職一年級學生50m跑發展趨勢

圖十九 高職男生50m趨勢

圖二十 高職女生50m趨勢
表8、圖二十一、圖二十二顯示,高職一年級學生中長跑用時也整體上呈較明顯增長趨勢,說明高職一年級學生中長跑素質(男生1000m、女生800m)呈較明顯整體下降趨勢,女生下降幅度高于男生。中長跑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心肺機能水平,包括人體攝取氧利用氧的能力,也包括機體糖酵解供能能力。學生日常運動鍛煉或體育課中運動強度及運動類型的選擇對機體這些能力的影響最大。另外肺活量體重指數反映了機體的呼吸機能,也會對中長跑能力有一定影響。

表8 高職一年級學生中長跑(男1000m、女800m)發展趨勢

圖二十一 高職男生1000m趨勢

圖二十二 高職女生800m趨勢
表9、圖二十三、圖二十四顯示,高職一年級學生力量素質(男生引體向上、女生1分鐘仰臥起坐)呈整體下降趨勢,女生下降幅度高于男生。對于這兩項力量測試,主要是學生的相對力量起到關鍵作用,體重因素對這兩項的影響較大。

表9 高職一年級學生力量素質(男生引體向上、女生仰臥起坐)發展趨勢

圖二十三 高職男生引體向上趨勢

圖二十四 高職女生1分鐘仰臥起坐趨勢
表10、圖二十五、圖二十六顯示,高職一年級學生柔韌素質坐位體前屈整體呈逐年下降趨勢,男生下降幅度較小,女生下降幅度明顯。這項測試受學生有沒有經常拉伸以及學生體脂含量影響較大。

表10 高職一年級學生坐位體前屈發展趨勢

圖二十五 高職男生坐位體前屈趨勢

圖二十六 高職女生坐位體前屈趨勢
2.3.2 學生身體素質測試指標分析
學生體質測試工作往往都集中在每年9至11月之間完成,高職教育階段的體育課對學生身體狀況還沒有產生太多影響。高職大一學生身體素質狀況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還是高中階段的體育課及體育運動鍛煉。筆者通過電話訪談及實地考察對高中階段體育實施情況進行調查。結果為:1.各學校都開設三年的體育課,高一高二組織正常體育教學,每周2節,高三基本上都減少為1節;2.體育教學內容比較豐富,有田徑、球類、體操、武術、健美操、五禽戲、太極拳等;3.課堂教學主要進行中小強度運動練習;4.各學校都開設了不同類型的體育俱樂部或興趣小組,自主運動鍛煉的學生比率不足20%;5.各高中早自習前都安排跑操(晨跑),高考前1個月停止跑操;6.各學校對學生體質測試進行部署,學校領導都比較重視。
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關乎民族的未來,國家的振興,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青少年體質的健康發展。家長傳統的教育觀念正在逐漸改變,對孩子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重視[7]。然而,從調查結果發現,目前形勢依然嚴峻。這種嚴峻集中體現在還沒有真正找到行之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明確途徑。
1.高職一年級學生近7年身體形態指標逐年上升
高職大一學生男生女生平均身高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高職大一學生體重男生女生均呈持續增長趨勢,且男女生體重的增長幅度相當。學生身高體重指數(BMI)有明顯朝著肥胖型方向發展趨勢。
2.高職一年級學生近7年生理功能指標逐年上升
高職大一學生男生女生平均肺活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高職大一學生男女生肺活量體重指數也呈現微弱下滑趨勢,女生稍明顯。
3.高職一年級學生近7年身體素質指標逐年下滑
1.國家進一步加快完善促進學生體質健康體系建設。
2.學校統籌安排各項體育工作,不斷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運動,保障學生體育運動時間。
3.體育教師努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積極培養學生體育運動意識和習慣,傳授運動技術和運動知識,提高學生終身體育能力。
4.大力宣傳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目的意義,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5.竭力抓好高校體育作為學生學校體育的最后階段,積極改善學生體質健康,著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