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高水平競技運動發展到今天,運動員之間技術、體能的差距已日漸縮小,得失往往取決于心理能力的高低。提高運動員的心理技能是培養優秀運動員的關鍵之舉。然而,目前關于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心理狀態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有鑒于此,本文以影響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比賽中技術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為切入點,探討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類型,并分析各類型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中技術發揮失常的影響。
本文以參加全國青少年網球U14、U16巡回賽的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這些運動員均選自全國各省的訓練營,基本上代表了中國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總體情況,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1.2.1 問卷調查法
采用自編44條目的影響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發揮失常的致因問卷,以一對一形式發放及回收問卷。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其中有效問卷6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100%。
1.2.2 數據統計法
本文運用SPSS等統計軟件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數據統計處理,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呈現多方面、多層次的特征。本研究發現,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發揮失常心理致因類型主要表現為六大因子:焦慮水平、情緒波動、社會支持、擔憂與無助、興奮過度、外部干擾(表1)。

表1 各心理致因類型具體內容及因素負荷量表
在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的六大類型中,無助與擔憂因子最為重要(3.54),其次是興奮過度(3.39)和外部干擾(3.18)因子,最后是焦慮水平(2.65),情緒波動(2.45)和社會支持(2.93)因子 (見表2)。

表2 六大心理致因類型的描述性統計
以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性別不同為變量,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類型進行t檢驗,結果發現(表3),男女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中的“焦慮水平、情緒波動、社會支持、擔憂與無助、興奮過度和外部干擾”的類型上均沒有差異性(p>0.05)。不過從得分均值來看,男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的“情緒波動”因子(2.62)高于女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情緒波動”因子(2.40),而“擔憂與無助”因子(2.5)和“外部干擾”因子(2.82)均低于女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擔憂與無助”(2.83)和“外部干擾”因子(3.40)。這結果表明,對于青少年運動員而言,不論性別如何,自己的認知焦慮和軀體性焦慮都更高,而自信焦慮更低。而另一方面,男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情緒波動、焦慮水平和社會支持基本趨向成年網球運動員心理特征,表明男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網球比賽中比女青少年網球運動員表現更成熟。

表3 不同性別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中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t檢驗
以U14和U16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年齡組別不同為變量,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類型進行t檢驗,結果發現(表4),U14和U16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擔憂與無助”因子上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p<0.001),在“焦慮水平”方面存在差異性(p<0.05)。而在“興奮過度”、“情緒波動”、“外部干擾”和“社會支持”因子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從各個心理致因類型的均值得分中得出,U16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擔憂與無助”(2.71)的心理致因類型上高于U14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擔憂與無助”類型(2.54);U16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興奮過度”心理致因類型和“外部干擾”的心理致因類型均高于U14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理論上而言,隨著訓練年限的增長,比賽經驗的積累,U16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興奮過度”和“外部干擾”的心理致因類型應該低于U14青少年網球運動員。但此次調查結果卻相反,由此可見,目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訓練仍只注重網球技能技巧的發展,而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心理技能訓練尚待提高。另一方面,U16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正處于網球運動生涯至關重要時期,該年齡組的成績直接影響了該運動員的發展之路。在中國現行的網球發展體制中,各個省隊都會在16歲青少年網球運動員中選苗。這給U16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帶來很大的無形壓力,因此,U16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擔憂與無助”的心理致因類型要高于U14青少年網球運動員。

表4 不同年齡組別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中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t檢驗
以8強以上和8強以下U16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成績組別不同為變量,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類型進行t檢驗,結果發現(表5),不同成績組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焦慮水平、情緒波動和擔憂與無助的心理致因類型上存在差異(P<0.05)。從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類型得分看出8強以上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焦慮水平、情緒波動和擔憂與無助的心理致因類型上低于成績在8強以下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這是因為通常成績好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比賽應激能力方面強于成績弱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因此,成績優秀組別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焦慮水平、情緒波動、社會支持、擔憂與無助、興奮過度和外部干擾方面的得分均低于成績弱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

表5 U16不同成績組別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中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t檢驗
1.目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中技術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類型主要包括焦慮水平、情緒波動、社會支持、擔憂與無助、興奮過度、外部干擾六大類型。其中,無助與擔憂、外部干擾與興奮過度心理致因類型較焦慮水平、情緒波動和社會支持的心理致因類型顯著。
2.目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中技術發揮失常的焦慮水平、社會支持與情緒波動三大心理致因類型大致趨同于成年網球運動員心理特征。
3.就導致比賽中技術發揮失常的“焦慮水平、情緒波動、社會支持、擔憂與無助、興奮過度和外部干擾”的心理致因類型而言,男女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無顯著差異。
4.U14和U16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比賽中技術發揮失常的“擔憂與無助”心理致因類型上存在非常顯著差異,在“焦慮水平”心理致因類型上存在顯著差異,在 “興奮過度”、“情緒波動”、“外部干擾”和“社會支持”四大心理致因類型上無顯著差異。
5.就導致比賽中技術發揮失常的“焦慮水平、情緒波動、社會支持、擔憂與無阻、興奮過度和外部干擾”的心理致因類型而言,不同成績組別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 “焦慮水平”、“情緒波動”和“擔憂與無助”的心理致因類型上存在差異。
6.導致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比賽中技術發揮失常的心理致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被動參與引發信心不足與成就動機水平下降,忽略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特征及忽視心理訓練導致注意強減弱,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普遍未能正確辨別和積極處理過度興奮或過度緊張等負性情緒,自我控制及心理調節能力尚顯不足,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思維品質趨于普遍化、常規化等。
本研究認為,目前網球教練員可從下述各方面著手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進行心理技能訓練:首先,網球教練員應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動機水平。在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從事網球運動伊始,網球教練員就必須引導其樹立明確的目標,進行系統、主動積極的訓練,不斷超越自我。同時,網球教練員還應該鼓勵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堅定信心,不斷提升其動機水平,敦促其在艱苦的訓練及激烈的比賽中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其次,網球教練員應該著力發展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情緒控制能力。鑒于不穩定性是青少年情感情緒發展的主要特征,本研究建議,網球教練員在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中必須重視培養其情緒穩定性及適度興奮性。再者,網球教練員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注意力的培養。教練員在訓練過程中應側重對注意穩定性、注意強度以及注意轉移三大方面的培訓。此外,教練員應該加強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意志品質的培養。在網球訓練及比賽中,教練員必須加強培養運動員不斷克服困難、戰勝挫折、挑戰對手、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質。最后,教練員也應該致力于培養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競爭精神。教練員可以借助競賽、訓練、集體生活等不斷融入網球的競爭精神,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整體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