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媛
體育活動與顯著降低心臟代謝風險、增加總體“幸福感”有關,并被視為對整個社會的積極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顒訉τ诮】档闹匾泽w現在將運動作為預防和恢復的“藥物”[1]。因此,體育運動促進健康政策日益受到重視,也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的策略與措施中也提倡促進體醫融合,在機構有條件的基礎之下開設運動指導門診,提供運動健康相關服務[2]。這些政策的出臺,意味著體育參與體醫融合建設工作,充分體現出體育運動在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意義。
2018年5月《中國腦卒中大會暨第八屆全國心腦血管病論壇》在北京舉行,副主任王隴德院士指出實現遏制卒中發病率快速上升的趨勢,任重而道遠,需要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健康中國的倡導下,如何把握“體醫融合”,做到疾病早預防,實現病后愈合率高也成為一大關注點。這必然也會給我國醫務人員帶來強勁的推動作用,醫院康復結合體育運動,開發新模式,幫助病人更早的恢復,是體醫融合的發展趨勢。
美國是世界上提出“體醫結合”概念最早的國家,在19世紀,美國的健康相關專家就將注意力集中在體育與醫療的結合上,進行一系列體育與醫療相關研究論證。由于美國市場的現實條件,在美國醫療和體育有了很好的契合,體醫結合取得了很大的突破[3]。美國很多醫生將體育融入到醫療當中,對于手術后的患者采用運動療法和藥物相結合。用體育運動代替藥物治療,實現更有效益的恢復,很多慢性病人能夠回歸家庭[4]?;仡櫸覈陙砺圆〉陌l病狀況,追其根源多是由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引起,它們成為現代社會中的“富貴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久坐不動,會導致肥胖,進而誘發腦卒中?!绑w醫融合”已經在我國《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中提及,將體醫融合融入健康中國的根本規劃,實現全體人民健康身體、健康環境、健康生活的奮斗目標。
腦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稱為“中風”,屬于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因阻塞導致血液不能夠流入大腦,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種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5]。其中前者的發病率高于后者,占總發病率的60%-70%。據調查,我國第一大死亡原因是腦卒中,它也是導致成年人殘疾的一個關鍵因素,特點是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據WHO調查顯示:中國是腦卒中發病率最高的國家,與美國相比較,比其高出一倍。導致腦卒中發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冠心病、吸煙酗酒,年齡等。長期大量攝取食物,飯后不運動,成為我國居民的普遍生活現狀?!?018中國衛生健康統計提要》顯示,2017年腦血管病占疾病死亡比例在農村為23.18%、城市為20.52%,這意味著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中風。
加強體育鍛煉是世界上很多國家預防和控制慢性病重要方法之一,美國在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預防計劃中,將運動處方列入到其中。而且有“有氧運動之父”之稱的庫珀通過大量實例表明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將各種因素導致的死亡率降低58%。根據體育總局劉國永司長指出:全民陽光健身工程是實現居民健康的重要路徑。2017年4月,國家成立“體醫融合促進與創新研究中心”。體醫融合已經迫在眉睫,同時也是勢在必行。體醫融合可以實現運動的安全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F階段如何實現體醫融合來預防腦卒中的發病,是一大關注點。
郭建軍指出,為了更好推進體醫融合,關鍵在于體育部門和醫療機構的配合,利用各自的優勢,實現效益的最大化[6]。體育部門有場地資源、人力資源和專業的運動技術等,但是運動中出現突發情況對于體育機構來說是棘手的問題,如何避免這些問題需要醫務人員的參與。而醫院擁有專業的醫師團隊,可以把醫院的力量和體育專業人員聯系起來。具體如下:(1)各大體育機構設置醫療服務站,并對體育專業人員傳播醫療知識,對于事故的發生能夠及時有效的處理,避免錯過最佳搶救期。(2)體育機構要鼓勵運動人群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做到疾病早發現早治療,努力將發病率降到最低。(3)政府相應部門做好宣傳工作,讓廣大群眾了解疾病的基本情況,以及疾病發生時的癥狀。結合體育,做好宣傳,鼓勵大眾參與到運動中來。另一方面專業運動指導師也要做好引導,因人而異,對于不同的身體狀況采取合適的鍛煉模式。
腦卒中的發病預兆通常是頭眩暈、肢體麻木活動不靈敏、突然不明狀況的摔倒、意識喪失、惡心嘔吐等一系列情況。很多病人在出現癥狀后并未意識到身體是卒中的前兆,選擇休息,錯過了最佳的救治時間。如果我們宣傳到位,群眾居民對于卒中的發病狀況和基本表現已經熟知。在遇到緊急發病的情況,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了解到大致的病型,采取合適的姿勢,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7]。體醫融合需要做到疾病的預防,一方面醫療部門做好腦卒慢性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對患者及家屬介紹卒中的發病機制,如果希望避免卒中的發生,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1)合理的飲食習慣,減少油炸食品的攝入,戒煙戒酒,采取營養的膳食搭配。(2)避免熬夜,正常人熬夜會導致免疫功能失調,嚴重影響身體器官的正常代謝,進而引發一系列疾病。高血壓患者,熬夜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進而出現血管收縮,心率加快,血壓上升,造成猝死等情況的發生。(3)注意個人衛生,將健康看作首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避免肥胖現象。據數據顯示腦卒中導致的死亡人數已占到全國總死亡人數的86.6%,慢性病負擔占到總疾病負擔的70%[8]。我們也會經??吹缴磉呌腥宿D發“水滴籌”,可見慢性疾病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預防才是關鍵。
2018年10月29日是第13個“世界卒中日”,主題是“戰勝卒中,再立人生”。為了能夠更好地防治腦卒中,很多醫院在診樓前,舉辦“世界卒中日義診活動”。曾在美國工作的李光熙邀請健身專業人員宋建鈞,跨界參與慢性疾病患者的康復治療。他認為要“引導病人向運動要健康”,在醫院內開設運動場所,每周定期向慢性病人開放。通過醫生和運動專家產生合力,讓一些慢性病患者從減少藥物到擺脫藥物,病人真正享受到運動帶來的益處,從而接受這種新鮮療法[9]。而與藥物治療不同的是運動治療成本低、效果好,且運動也是一項長期有效的干預機制,一旦病人將其融入到自己生活方式中,就會為健康提供長期有效的動力,切身體會到“運動是良醫,運動是良藥”的內涵[10]。對于慢性病的治療,具體體醫融合路徑如圖:

需要強力發展與腦卒中術后康復相關的體育醫療產業,建立體育指導師、醫師和康復技師相互協作、共同促進的健康管理模式。在醫院形成一套完整的醫療體系,從卒中病人入院治療,到病情的穩定,再到術后的康復,實現良好的銜接,讓體育和醫療彼此融合[11]。所以,首先應該從高級別的醫院開展,針對康復科室開設運動場所,邀請知名體育專家指導,滿足病人的場地和技術基本條件。
腦卒中發病后,是由專業的醫師負責治療,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把個人安危都寄托在醫師的身上[12]。偏向于體育的專業人員,在體醫融合的過程中,很大程度得不到病人的認可,對于體醫融合也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因此,前期需要以醫生為主導,體育專業人員輔助的模式,在體育和醫療實現很好的融合之后,大眾對體醫融合有了深刻的認識,體育人員幫助病人運動康復[13]?;謴鸵欢〞r間段之后,病人基本達到正常人生活標準,可以選擇體育人員結合運動營養師共同主導后期的恢復。對于體醫融合治療過程,要制定一系列詳細的案例,將卒中病人從發病到康復的日常經歷歸類總結。體育人員和醫師交流分析,制定適合每個病號的康復方案。
古人曾說“真正高明的醫術是治在病情還未發作之前,這才是精通醫術”。如果疾病還未發生或者剛出現苗頭的時候,把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既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也減少家人負擔。所以醫者不僅僅考慮病人病后的治療,也應該將自身醫療水平提升,除了自身的專業知識外,如何和體育專業人員共同制定完善的運動處方,實現疾病早預防,減少腦卒中患者的發病率。對于已經發生的卒中,醫務人員要本著為民考慮的思想,與體育專業人員交流,如何使用運動處方代替藥物處方,減少病人藥物的開支和身體承受負擔。目前我國腦卒中的發病年齡已經低于三十歲,發病率卻在逐年增長。體醫融合模式要深入人心,就要宣傳到位,制定出完善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