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鎮
摘 要:隨著數字化技術應用范圍的逐漸擴大,古籍資源的數字化工作逐漸受到圖書館的重視。雖然圖書館的古籍資源數字化開發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績,但其在資源整合及管理理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文章針對我國圖書館在古籍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做好數字化建設頂層設計工作、實現古籍資源的共建共享、搭建聚合型古籍資源數字化平臺、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古籍數字化建設、搭建古籍數字化人文平臺等對策,以期推動我國圖書館的古籍數字化建設。
關鍵詞:圖書館;古籍資源;數字化;古籍利用與共享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3)03-0092-03
1 我國圖書館開展古籍資源數字化建設的意義及現狀
1.1 意義
1.1.1 創新資源展現形式。古籍資源凝聚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讀者需求的增多,圖書館只有利用社會網絡分析及數字化等技術創新古籍資源展現形式,并不斷加強宣傳推廣,才能使讀者主動了解和閱讀古籍,學習歷史文化知識。圖書館在開展古籍資源整理工作的過程中,應進行多元化創新,創新資源展現形式和傳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
1.1.2 挖掘古籍內涵。王曉光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是人文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圖書館應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對古籍資源進行分類整理,挖掘古籍內涵,汲取知識,總結前人智慧,充分發揮古籍資源價值。
1.1.3 挖掘古籍資源的研究價值。數字化技術的普及對于圖書館的資源管理工作具有深遠影響,圖書館不僅能夠對館藏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還能夠通過網絡共享數字資源,為館藏資源建設提供便利。依托現代數字化技術,圖書館能夠動態展示古籍資源,通過深層挖掘古籍內涵,提高古籍資源的管理、利用水平,在充分滿足讀者需求的同時,有效挖掘古籍資源的研究價值。
1.2 現狀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31家省級公共圖書館開展了古籍數字化建設工作,其中有10家已完成自建古籍資源數據庫,其他公共圖書館則采用購買數據庫等方式豐富館藏古籍資源,為讀者閱讀古籍提供了便利。在現已建成的10個古籍資源數據庫中,有7個屬于文獻庫,即通過對現有館藏資源進行掃描并上傳至網絡的方式建設的數字資源庫。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圖書館的古籍數字化建設情況存在資源數量不均衡的問題,天津圖書館的數字化轉化成果較多,已對1,500部古籍進行了數字化處理,而部分圖書館的相關工作進展緩慢,數字化古籍數量不足100部。在開放程度方面,支持相關資源免費閱讀的省市級公共圖書館僅有5家,存在開放性不足的問題,難以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2 我國圖書館在古籍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古籍數字化建設標準
隨著讀者對古籍閱讀需求的增多,圖書館雖然普遍開展了古籍數字化工作,但一般以外包的方式進行。由于外包公司缺乏約束,難以做到協調統一和全平臺對接,且圖書館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沒有統一的古籍數字化建設標準,存在嚴重的重復建設問題,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還阻礙了古籍資源的數字化共享。
2.2 資源整合能力不足
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僅有3家圖書館與其共享了數據資源,為讀者查找和閱讀古籍提供了便利,其他古籍收藏單位的資源較分散,不利于讀者快速查閱,存在資源整合能力不足的問題。目前,古籍收藏單位都以自身需求為導向開展古籍數字化建設,各自為政,讀者的查閱體驗極差,不利于我國圖書館的古籍數字化整體建設。部分圖書館的古籍資源數據庫設置了限制讀者瀏覽的規則和權限,部分圖書館由于硬件或軟件設施落后,服務器卡頓現象頻出,導致讀者查找資源困難。
2.3 沒有樹立數字化古籍開放理念
我國圖書館的古籍數字化工作雖然已開展多年,但整體的古籍數字化程度較低,僅對部分古籍的特定版本進行數字化轉化,且開放程度不高,一般以網頁的形式展示相關資源,不利于讀者閱讀。部分圖書館通過添加水印等方式限制讀者閱讀,降低了讀者的閱讀體驗。筆者認為,我國圖書館仍沒有充分認識到古籍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雖然古籍保護意識較強,但沒有樹立數字化古籍開放理念。
2.4 經費不足
圖書館的古籍數字化建設經費主要源于各地的古籍保護經費,專項經費的缺失導致部分圖書館難以加大對古籍數字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古籍數字化進展緩慢。在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硬件設施、數據庫對接、人員培訓等都需要大量經費支持,如果圖書館無法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就難以開展全面、系統的古籍數字化工作。
3 我國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建設對策
3.1 做好數字化建設頂層設計
圖書館古籍數字化工作的復雜程度較高,為了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閱讀需求,圖書館應長期堅持開展古籍數字化工作,以可持續發展思路做好古籍數字化頂層設計。古籍數字化工作流程包括數字化規劃、版本選擇、數據資源加工、用字處理、著作保存等環節,涉及較多技術、管理等問題,因此,圖書館必須建立科學的古籍數字化規范體系,制定古籍數字化標準,簡化工作流程,搭建統一的古籍數字化工作平臺。為了有效避免古籍數字化工作中出現的盲目、重復勞動等問題,圖書館還要進行項目分類,根據館藏資源特點申報相關項目,以確保古籍數字化工作的有序、高效開展,提高資源整合效率。另外,圖書館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應不斷調整古籍版本選擇標準,對文獻價值較高的古籍進行數字化處理,為讀者閱讀提供便利。
3.2 實現古籍資源的共建共享
圖書館應注重解決古籍藏用矛盾的問題,實現古籍資源的共建共享。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在2014年就采購了天津圖書館的部分古籍數字資源,供讀者免費閱讀;國家圖書館還不斷加強與國外圖書館的合作,建設中文數字化古籍資源庫,為讀者獲取古籍資源提供便利。隨著世界各國對古籍資源重視程度的提高,我國圖書館與國外圖書館在古籍數字化項目方面的合作力度逐漸加大,推動了國際古籍資源交流,提高了古籍資源利用率。
3.3 搭建聚合型古籍資源數字化平臺
圖書館的古籍數字化建設應以技術手段為支撐,發揮館藏資源優勢,搭建聚合型古籍數字化平臺,為讀者提供便利,如:利用大數據技術抓取和識別網絡平臺的數據,不斷優化技術算法,改變傳統服務形式,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圖書館不僅要注重對現有古籍書目數據庫成果的利用,編纂古籍工具書,還要注重聚合型古籍數字化平臺的便捷性,在普及古籍數字化閱讀的同時,有效推動古籍數字化建設,為讀者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提供便利。
3.4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古籍數字化建設
圖書館作為古籍數字化建設的建設主體,應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工作,在保障館際合作的基礎上,逐漸加大對外合作力度,依托社會力量的資源、數據庫開發等優勢,有效整合、利用古籍資源。例如,“漢典重光”項目由多家圖書館聯合社會力量共同開展,依托社會力量的技術優勢,實現了規?;腁I書影識別,有效提高了識別準確率,為古籍數字化工作的持續開展奠定了基礎。
3.5 搭建古籍數字化人文平臺
近年來,隨著我國數字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其中,關聯數據、數字人文等技術已被部分圖書館應用于古籍數字化建設,如上海圖書館搭建的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及循證平臺。因此,圖書館應抓住時代機遇,在古籍數字化建設中形成合力,搭建古籍數字化人文平臺,利用高新技術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鐘勁松.文化傳承視角下公共圖書館古籍保護問題與對策[J].圖書館學刊,2018(4):26-29.
[2] 李林澳,夏南強.2008—2017年我國典籍數字化研究綜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9(11):38-44.
[3] 歐陽劍,任樹懷.數字人文研究中的古籍文本閱讀可視化[J].圖書館雜志,2021(4):82-89,99.
[4] 張力元,王軍.古籍數據庫分面分類體系設計研究[J].圖書館建設,2021(3):56-61.
[5] 陳力.數字人文視域下的古籍數字化與古典知識庫建設問題[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2(2):36-46.
(編校:馮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