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禹,陸孟婧,亢澤崢,張天星,王志英,張 宇,趙駿飛
(1.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科,吉林 長春 130021;2.長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目前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易復發的特點。目前臨床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常用治療方法為西藥治療,可一定程度緩解患者疼痛癥狀,但治療周期較長,且對患者腰椎功能無明顯改善作用。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跌撲損傷或勞損導致腰部經脈閉塞不通所致,肓俞穴與腎經關系密切,可滋腎水,補腎精,有溫經散寒之效;雷火灸中含有沉香、乳香等成分,具有燃燒熱力強、作用范圍廣、穿透作用強等特點,雷火灸肓俞穴作用于患者機體可有效溫經散寒、活血通絡[1]。本研究旨在探討雷火灸肓俞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程度和血漿P物質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2019年6月至12月診治的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中男女患者比例為21∶9;年齡42~60歲,平均(52.38±3.25)歲。觀察組(30例)中男女患者比例為20∶10;年齡40~61歲,平均(52.42±3.1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2]和《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疼痛向臀部和下肢放射等。排除標準:合并免疫系統疾病;合并強直性脊柱炎;合并精神異常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或家屬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西藥治療,將0.5 g的胞磷膽堿鈉注射液(黑龍江省格潤藥業,國藥準字H19999125,規格:2 mL ∶ 0.25 g)加入250 mL5%的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注射,同時將20 mL丹參注射液(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4020787,規格:2 mL/支)加入250 mL5%的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注射。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同時給予趙氏雷火灸治療。選穴:雙側肓俞穴。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醫生對臍旁兩側的肓俞穴進行定位,同時使用計時器進行計時。首先進行溫和灸,右手持點燃的雷火灸藥條,距離肓俞穴垂直上2~3 cm,左手的食、中兩指置于肓俞穴兩側的皮膚上通過感覺局部受熱情況以隨時進行調整施灸的時間與距離,在施灸的過程中大約每隔10 s可配合左手的拇指或食指按壓肓俞穴,以患者局部皮膚潮紅,感覺熱度適宜為主,時間2 min;再進行回旋灸,施灸時右手均勻地橫向移動或反復旋轉移動火頭,距離、手法等操作同上,時間1 min;最后進行雀啄灸,右手將火頭對準肓俞穴像雞啄食樣上下移動,時間4 min。另一側肓俞穴采用同樣方法,整個過程約為15 min,每周治療6 d,休息1 d。7 d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評估。顯效:患者腰部疼痛癥狀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有效:患者腰部無明顯壓痛,疼痛癥狀減輕,直腿抬高試驗可疑陽性;無效:癥狀均無變化,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4]評分和日本矯形外科協會(JOA)[5]評分。VAS評分滿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劇烈;JOA滿分29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越好。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2、4周后血漿P物質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給予肝素抗凝處理,取血漿,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計數資料分別用 (±s)、[例 (%)]表示,采用t、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VAS、JOA評分 治療后兩組患者VAS評分均下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JOA評分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JOA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VAS、JOA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JOA:日本矯形外科協會。
組別 例數VAS評分 JOA評分治療前 治療4周后 治療前 治療4周后對照組 30 7.21±1.19 3.53±1.20* 15.62±1.33 25.55±1.36*觀察組 30 7.24±1.16 1.62±0.32* 15.66±1.35 19.36±1.27*t值 0.099 8.424 0.116 18.220 P值>0.05<0.05>0.05<0.05
2.3 血漿P物質 從治療前至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血漿P物質水平呈下降趨勢,且治療后1、2、4周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漿P物質比較(±s, pg/mL)
表3 兩組患者血漿P物質比較(±s, pg/mL)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1周后比,#P<0.05;與治療2周后比,△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周后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對照組 30 126.75±37.21 110.54±32.75 90.62±19.41*# 74.28±13.50*#△觀察組 30 126.83±36.43 93.81±28.12* 76.23±17.90*# 53.57±10.35*#△t值 0.008 2.123 2.985 6.668 P值>0.05<0.05<0.05<0.05
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常規西藥雖可在一定程度緩解患者疼痛癥狀,但遠期療效較差[6]。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腰痛”“痹證”范疇,該病的病因病機可能為外邪侵襲導致患者機體腎精虧虛,腰部經絡受阻。趙氏雷火灸中含有沉香、乳香、麝香等成分,具有燃燒熱力強、作用范圍廣、藥物力猛、滲透能力強等特點。并根據患者不同的證型選用補法、瀉法、平補平瀉等手法,用雷火灸強大的火熱力與紅外線輻射力作用于病灶和穴位,達到疏通經絡和促進微循環的作用。肓俞穴,在腹中部,當臍中旁開0.5寸,其屬足少陰腎經,且為沖脈、足少陽之會。雷火灸作用于該穴可有效滋腎水、補陰精,調節患者機體氣機升降,從而有效溫經散寒、疏經通絡[7]。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提升,可見雷火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肓俞穴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改善其腰椎功能。
P物質是一種神經肽,其廣泛分布于患者機體神經纖維內,當患者腰部神經受刺激后,會導致其機體中樞端和外周端末梢釋放大量P物質,向患者大腦痛覺中樞傳遞痛覺信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灸法作用于患者機體皮部,可起加強衛氣在人體肌表與體內循行的作用,從而有效溫陽散寒、祛濕;此外,艾灸通過經絡的傳導傳入機體中樞,經整合調控患者神經、內分泌、免疫等系統,進而調控患者機體內環境,發揮促進患者腰部炎性介質吸收的作用,最終有效減輕患者疼痛[8]。本研究結果中,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P物質水平均呈下降趨勢,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各時間點觀察組均更低,說明雷火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肓俞穴可有效調節患者機體神經激素水平,進而降低疼痛程度。
綜上,雷火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肓俞穴可有效調節其機體神經激素水平,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