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 潔,朱月圓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頭頸腫瘤外科,四川 成都 610041)
舌癌患者約占口腔頜面惡性腫瘤發病人群總數的28%,雖然該疾病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可以修復缺損的組織瓣,但是不管如何進行修復或者非修復都會對術后患者語言功能造成惡劣的影響[1]。一般情況下,舌缺損之后會在術后21 d結合患者自身實際狀況設計更具針對性的語音訓練方案,并及時開展語音訓練活動,患者需要配合相關護士人員進行舌與咽部肌肉的練習,促使兩者能夠協調運作,配備上其他發音構音器官,使得其所構成的舌能可以將其功能完整展現出來。使用更為正確的語音訓練方式能夠確保疾病的診治效果,同時還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縮短語言功能的恢復時間。因此,本文主要以語音訓練在舌癌術后康復中的研究進展進行分析,探究影響患者語音功能的主要因素,制定出合理的語音訓練方案,進一步促進患者身體機能的恢復,護士要積極自主地開展該項護理工作,指導患者,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語言功能。
在語音恢復立場上分析,對半舌范圍內切除的患者使用各類重建術式的成效差異比較微弱,需要遵守“量體裁衣”的原則,選擇較為適宜的修復方式,這樣不但能夠達到修復缺損的目的,同時還不會影響患者周圍的舌組織,更好地實現重建后舌仍具有適當活動度的目標[2]。若患者切除范圍大于半舌,就需要使用帶蒂胸大肌皮瓣修復方式,及時恢復患者語音功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若患者余下的舌組織量比較小,其皮瓣自身也會比較肥厚,術后患者語音功能也會比較差,護士人員需要對這部分患者進行語音康復訓練[3]。哪怕患者舌尖位置產生較小缺損,患者的發音質量也會受到較為顯著的影響。若腫瘤處于舌背位置,即便范圍比較大,術后患者仍舊可以保持較為清晰的發音狀態,這一因素明確的表明,在進行語音訓練時期,需要重視舌尖靈敏度的訓練。
舌癌患者會存在相應程度的心理焦躁,可導致患者的生存質量不斷下滑,使患者出現交流與張口困難等問題[4]。護士在指導患者進行語音訓練的過程中,一部分患者的發音不夠精確,和其他人溝通交流的難度也會比較高,會存在較為嚴重的自卑,甚至還會由一部分患者選擇沉默不語。家屬的理解和支持尤為關鍵,需要讓家屬積極地配合其工作。護士需要耐心的指導患者,選擇患者感興趣的話題,同時還應當鼓勵患者,對患者的語音訓練效果進行評估,并在每個時間點的前后進行相應的精神方面的影響,使得患者的訓練自信心變得更強[5]。
護士要在術后21~28 d開始對患者進行語音訓練,患者術后10~14 d,其口內傷口已經逐漸得到了恢復,所以,護士需要不斷的鼓勵患者,讓患者能夠做一些難度比較小的伸舌運動等練習。
患者在術后的14 d內,舌部位置的傷口并未完全恢復,處于該種狀況下,護士不可讓患者參與劇烈的運動,應當讓患者進行較為輕松的唇部肌肉群的練習[6-7]。首先,應當讓患者撅起嘴唇,吹口哨,發出“wu~wu~”的聲音,之后在讓患者張開嘴唇發出“yi~yi~”的聲音,反復的進行“wu~wu~”“yi~yi~”的交換。其次,讓患者的上下唇內縮發出“ba~ba~”的聲音,同時鼓氣,出現“pa~pa~”的聲音[8]。進行漱口形式的訓練,若患者感覺到疲勞或者不舒服,應當立即停止訓練。唇部練習的時間應設定為15 d,每天練習3次,每次練習的時間控制在3 min左右,同時配合發音練習。
舌是患者發音的主要器官,因此患者舌功能會直接影響語音的清晰性。對此,護士應當幫助患者及時進行舌部的運動練習,便于其更迅速地恢復自身的語音功能。患者需在術后21 d進行語音練習,并且要堅持練習。各項訓練時間為30 min,每天早中晚分別進行練習[9]。首先是伸舌運動,應當讓患者盡可能把舌頭向前方伸出,同時用舌尖舔下唇之后再舔上唇,左右擺向嘴角。其次是縮舌運動,使用吸管不斷地吸入飲料,讓舌頭可以蜷縮到口腔的后部位置,同時在口腔的位置處蜷縮起來。第三要進行頂舌運動,讓舌尖反復抵住上下牙內側位置[10]。第四是彈舌運動,讓患者將其舌尖抵住上牙膛前方,進行彈舌的練習,發出“der~der~”的聲音。第五是讓患者舌頭可以在口腔內進行上下左右4個方向來回運動或者旋轉,采取該種練習方式讓舌頭能夠和口腔的各個位置相接觸,包含腭部與口腔頰部等,頂舌運動的練習會讓舌尖的感覺和力度變得更強、彈舌運動練習會使得患者舌尖肌肉的強度數值變高,舌體在口腔內上下左右擺動或者旋轉,可提高患者舌體的靈敏度。無法自行伸舌的患者,護士人員應當對其進行指導,讓患者使用清潔紙巾將舌頭夾住,開展上下左右旋轉練習[11]。還有一種訓練方式就是進行舌功能訓練操:①伸舌練習,讓舌頭不斷地向前方伸縮[12]。②上位舌練習,始終保證患者口型的張開度,并使用舌尖盡力的去頂上牙齦,舌體要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③下位舌練習,保證患者口型的張開性,使用舌尖盡力的去頂下牙齦,舌體要足夠的放松[13]。④翹舌練習,保障口型的張開度,盡可能讓患者舌尖不斷的向上翹起,這種上翹的時間控制在2~3 s,不斷的放松。⑤卷舌練習,卷起舌體兩側位置,借助嘴唇不斷向前方伸縮。⑥縮唇咂舌練習,讓患者口型處于一種圓形的狀態,舌頭要在口腔內上下進行擺動練習[14]。在開展舌部運動練習時,需要遵循循序漸進性的原則,同時需要控制好練習的時間,其時間應當不少于30 min,每天最少要練習5次,在訓練結束之后要幫助患者叩齒,同時按摩其臉頰,舒緩壓力[15]。
術后1個月需采取資質梯形板進行語音練習,其高度應當設定為3 cm,各個階梯的高度需要設定為0.5 cm,訓練期間應當讓患者把頜間固定物拿下來,指導患者張開嘴,使用一側牙齒進行磨牙,咬住梯形板的最底層,左右兩側的磨牙時間控制在15 min,選擇同種方式進行練習[16]。每天都需要練習3次,之后增加高度,一直到患者張口高度不小于3 cm,從而調整并改變患者語音的清晰程度,防止患者受到張口等因素的影響與限制[17]。
患者需要調控好氣流的方向,并以其為起始點開展相應的發音練習活動。護士應當正確指導患者,讓患者在練習時期逐步增加口腔內的氣壓數值。同時還應當叮囑患者深吸氣之后閉緊嘴唇,保證口腔內部能夠充滿空氣,其氣壓也能達到最大數值;之后在張開嘴,呼出氣流。除此之外,護士還應當讓患者練習吹笛子等樂器,進行鼓腮動作的練習能夠構成具有節制性的呼氣,練習并活動面部肌肉[18]。
護士應當分析患者的發音位置,開展相應的發音練習工作,不同類別的發音部位不同,會形成舌尖音、舌中以及舌根音,例如:/d/、/n/、/t/、/c/的部分為舌尖音;/s/、/z/為舌中音;/k/、/g/為舌根音。所以,患者切除位置會直接決定患者的語音發音狀態,護士應當結合患者實際手術切除的位置,設置好相應的重點練習發音。之后在開展字詞等練習,每天最少接受1~2次的練習,每次練習的時間控制為30 min。通過調查報告可以了解到,術后患者最容易發音錯誤的音節為/zh/、/sh/、/i/、/j/等,其中/i/會存在較為顯著的氣流性雜音。護士必須針對患者的實際發音狀況有針對性的開展語音練習護理,正確的指導患者對著鏡子練習,觀察自身的發音舌部運動的位置,進而更好糾正自身的發音問題[19]。若患者對于某些字詞的發音較為困難,護士需將這部分的字詞打印出來,讓患者將其帶回家強化練習。糾正患者的異常性發音,可以提前使用手機等設備將患者異常發音錄入,之后還應當播放訓練師正確的發音,讓患者跟隨錄音不斷練習,護士需要時刻觀察患者發音時期舌、齒等運動位置[20]。若患者練習開展難度較大,無法進行“de”、“la”等讀音,護士需要把這些詞列舉成表格,讓患者有針對性地去練習,叮囑患者家屬,讓家屬看著患者完成這項“課后作業”。
語音訓練是一類時間較長的護理過程,大多數患者練習時間都集中在出院之后,進而患者理解并接受這類訓練指導的水平具有明顯的差異性。護士要讓術后患者盡早參與到功能康復專業化等培訓活動中,同時還應當和其家屬進行溝通,告訴患者與患者家屬需要進行定期回訪與該項工作開展的重要意義。護士要把出院的病人每7 d集合到科室內,對其進行指導性的練習,其練習的次數控制為3次,時間為30 min,1個月為一個語音練習療程。并且在實際的練習時期,護士還需要和患者家屬溝通,盡可能讓患者家屬到場,掌握和其相關聯的練習要點以及相關注意事項。護士人員可以采取電話隨訪的方式了解患者的語音練習效果,對其進行指導[21-22]。
舌癌患者長時間受到癌癥危害等影響,導致患者會出現一定的畏懼。時常會感覺到悶悶不樂、自卑等,不會自主和他人溝通,就會影響到患者參與的語音練習成效,并給其心理形成較大的壓力[23-24]。所以,在開展語音練習時期,需要高度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護士人員要盡可能的和患者、患者家屬溝通,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屬的配合,共同進行語音練習,提高患者戰勝病魔的自信心,幫助患者更好克服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緒。采取循序漸進等原則,適度開展語音練習。
護士應當對患者進行語音清晰度的測試工作,選擇更為高效的語音質量檢測方式,同時準備元音、輔音等樣例,讓患者依次朗讀,安排聽力正常的群體將其所接受和理解的讀音記錄下來,最后對比分析正確的答案,明確其清晰度。合理的使用評價工具,有針對性的幫助患者完成語音練習的任務,指導患者進行舌功能的練習[25]。
當前,我國并沒有設立較為專業化的功能訓練機構,舌癌切除術后患者大多會以護士健康指導護理為主進行語音訓練。一些患者不會說普通話,無法清晰的掌控患者方言的語音恢復狀況,還有一部分患者需要在出院之后接受語音練習,其路程比較遠,不能繼續在醫院當中接受語音訓練,只能依靠自身的自覺性在家中練習。對此,護士需要在患者住院期間多喝患者溝通和交流,同時還需要對患者與患者家屬進行培訓,讓患者可以掌握相應的訓練方式,并采取定期隨訪的形式監督患者的語音訓練。采取該種訓練模式會讓患者的依從性變得更高,豐富語音訓練的方式,讓患者理解訓練的內容,激發患者參與語音練習的積極主動性。